如何评价商鞅?他师从何人呢?

犀牛历史 139 0

商鞅是一个悲剧英雄,他的变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但就像绝大多数改革家的下场一样,商鞅的下场极为悲惨,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商鞅作为一个伟大的法家思想家和伟大的改革家的历史地位。

商鞅本来叫卫鞅,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因为后来在秦国变法大获成功,被封为商君,所以又叫商鞅。他年轻时到法家的学术中心魏国求学,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门客。公叔痤在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做国相,并告诉魏惠王,如果不用,那就直接杀了他,以免为他国所用。公叔痤又把对魏惠王说的话告诉商鞅,让他做好准备,要么成功上位做相国,要么脚底抹油溜之大吉。魏惠王根本没有把商鞅放在心上,既不用也不杀,商鞅在魏国搞得很失落。

如何评价商鞅?他师从何人呢?

恰好秦孝公正在四处招揽人才,商鞅就去了秦国。商鞅通过一个太监的关系,见了秦孝公三次。商鞅采取欲擒故纵的计策,前二次与秦孝公大谈以礼治天下和以仁治天下的“王道”,要秦孝公学习尧舜禹等上古的先王,行仁义之道以德服人。商鞅眉飞色舞,秦孝公昏昏欲睡。第三次,商鞅祭出“大招”,和秦孝公大谈“霸道”,请秦孝公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强大军队,以称霸天下。秦孝公一下子来了精神,与商鞅手拉手腿并腿彻夜畅谈。秦孝公对王道兴味索然,而对霸道兴趣盎然,这是战国时期君主们的一个缩影。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秦国变法。商鞅先学习吴起,导演了一场“南门徙木,立信于民”的戏码,命人在南城门外立下一根木头,承诺如果有人将此木搬到北城门,就赏赐十金。搬一根木头有如此重赏,人们认为这肯定又是“忽悠”,没人相信。商鞅又下令将赏金加至五十金。此时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城门,商鞅马上派人兑现赏金。百姓认为官府守信,相信商鞅说话算数,便拥护改革,商鞅的新法得以顺利实施。

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两次变法,主要是七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奖励耕战,发展农业,这是他变法的总原则。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鼓励百姓积极种粮,粮食种的好,还可以拿多余的粮食买个官做。一时间,秦国人家家都是种粮大户,人人都是农业专家。

二是打击工商业,让百姓不要老想着做生意赚钱,老老实实回家种地。

三是鼓励军功发展军备。老百姓在战场上杀掉一个敌人,爵位提升一级,分配九亩土地和房子;杀掉五个,就能当上管理五家农户的村民小组长,以此类推。秦国人本来就彪悍,这样的政策一出,个个都像冷血杀手无人能敌。

四是限制旧贵族特权。百姓们杀的敌人多了,官职不够用,商鞅就限制那些旧贵族的特权,贵族们没有新功,一律取消贵族待遇。反正要想重新恢复待遇,提敌人的人头来见。

如何评价商鞅?他师从何人呢?

五是建立连坐法,用严厉的法治统治人民。商鞅规定,以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老百姓互相监视,一家犯法,告发就能晋爵升官,不告发拦腰砍断。

六是迁都咸阳,做好进攻东方各国的准备。

七是推行郡县制,国君的亲戚朋友不再搞分封了,而是将全国基层单位全部纳入中央政府管理,强化中央集权,为秦国实现统一六国的霸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改革家的结局总是充满悲壮色彩。秦国从一个吃不上饭、别人看不起的“矮矬穷”,一下子成为诸侯国中的“高富帅”,成为战斗力“爆表”的“冷血杀手”,商鞅居功至伟。但他损害了贵族的利益,再加上为人冷酷,“冷”到连一个朋友都没有。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诬之以谋反的罪名,商鞅在逃亡的途中,想住个酒店都不行,因为没有身份证,没有人敢收留他。商鞅想逃到魏国去,魏国不要,因为商鞅在秦国时,曾经用阴谋诡计坑了魏国太子一把。商鞅最后被施以车裂之刑灭了全族。

标签: 商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