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车裂的商鞅,变法算是成功了吗?

犀牛历史 156 0

从个人结局上讲,商鞅兵败被杀且尸体被车裂,身死名裂,自然是失败的,但就商鞅变法而言,跟当时战国时代风起云涌的变法潮流相比,商鞅变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体制并一直延续下去而且最终强力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奠定了秦国百余年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法制基础,当然是成功的。

被车裂的商鞅,变法算是成功了吗?

商鞅变法的深度和彻底性

在礼崩乐坏,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变法其实是大势所趋,不光是秦国,其他六国都出现过变法且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吴起变法,齐威王,齐宣王时期的齐国变法,楚悼王时期的吴起变法,韩昭侯时期的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燕昭王时期的乐毅变法等等。

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刀兵并起的大争之世,不变法不革新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已经成为列国的共识。但在风起云涌的变法潮流中,以变法的深度和彻底性而言,商鞅变法是其中最深彻也是力度最大的,所取得的成效也最明显,使秦国从被山东六国鄙视的蛮夷之国迅速变身为法度最完备,变法最彻底的国家,成功地带了一波节奏,引领了后续的一大波变法潮流。

前后两次商鞅变法的广度和深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推行李悝“法经”,建立法官制度,深化细化法制条文,严刑峻法,法律面前不分贵贱,人人平等,以法治国;

2.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并允许买卖;

3. 打击权贵豪强的土地兼并,废除封地制度,没收封地;

4. 废除贵族封赏世袭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建立军功爵制,贵族平民一体封赏;

5. 废除奴隶制,建立编伍保甲制度,登记户籍,一体课税,有罪连坐,加强对民众的控制力;

6. 采用愚民政策,禁毁诗书,控制言路 ,打击儒家及游侠疲民。“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7. 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革新官制,加强政府控制力及凝聚力;

8. 重农轻商,奖励耕织,鼓励开荒;

9. 移风易俗,倡导文明。

商鞅变法法令一出,在当时就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对当时的豪强权贵阶层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对平民百姓的生活也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孝公和商鞅铁腕行法,不避权贵,不惜严刑峻法,小罪重刑以强制推行法制,历经十余年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国的现状,实现了刷新秦国,强大秦国的宿愿。

被车裂的商鞅,变法算是成功了吗?

而对比战国时代其他国家之前之后的一些变法,变法内容不一,程度不同,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深度和彻底性来讲,都不能与商鞅变法相提并论,比如齐威王变法重点在惩治腐败,广开言路,韩国申不害变法重点在打击权贵,取消封地,赵武灵王变法重点在革新官制,胡服骑射等等,总体而言,基本属于治标而不治本,与商鞅变法不可同日而语。

商鞅变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战国时代其实很有意思,有一个特点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就是说每个国家的兴盛衰亡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而且往往是跟君主的更换有直接关联,导致国家的兴盛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变法也是如此,战国时代的变法,基本上都能收一时之效,但往往人亡政息,主导变法的雄主权臣一死则法令废弛,权贵复辟,国力下降,魏楚齐赵莫不如是,惟有秦国例外,自秦孝公起,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政(即奋六世之余烈)六代君主一百余年,基本上维持了法治基础的稳定性和国家的强盛不衰,这是为何?

简单地说,就是法贵有恒,代有明君。战国时代国家的兴亡,跟君主的素质有极大关联,国有雄主则国家强盛,出了一个昏君庸君则国家衰落,国力下降。自秦孝公起,秦国七代君主里出了四个雄主(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秦王政),而且享国时间很长,保证了秦国的法治不变,强盛不衰,另外三个君主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在位的时间都不长,分别是三年,三天,三年,对秦国的影响不大。

所谓变法,某种程度上说,其实就是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雄主权臣以铁腕的手段和控制力及法令刑罚打击既得利益阶层,将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重新洗牌,以此激发民众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国力的迅速增长。但既得利益阶层并不甘心失败,往往在主导变法的雄主死后兴风作浪,导致法令废弛。为什么秦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除代有明君之外,在秦孝公时期商鞅就对权贵阶层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清算,甚至连孝公的弟弟,太子赢驷(后来的秦惠文王)的师傅都因太子犯法被割掉了鼻子(这也是造成商鞅后来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朝堂之上的保守派,反对派几乎被清洗一空。

被车裂的商鞅,变法算是成功了吗?

商鞅的铁腕手段和“法不避权贵”的态度对秦国后世的影响很大,后世秦王和权臣基本都采用了类似的方法来贯彻法治,打击反对派,保证了法令的贯彻实行。

商鞅变法的最终效果和局限性

说到商鞅变法的最终效果,大家都知道了,“奋六世之余烈”的结果就是“振长策而御宇内”,经过六代百余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至秦王政一代终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总体国力军力战力已完全辗压东方六国的秦军大举东出,以卷席之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结束数百年刀兵四起,血火连绵的乱世,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形式的大一统帝国,但好景不长,15年后千古一帝嬴政大帝骤然薨逝,紧随着帝国高层的沙丘政变和大泽乡起义的号角,巍然耸立的庞大帝国又迅速土崩瓦解,天下又重新陷入分崩离析,群雄并起的混乱局面,仿佛一夜之间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

商鞅变法作为战国时代最为成功的变法实例,其优越性前面已经有过介绍,这里只做一个大概总结:总体来说,商鞅变法是先秦法家思想治国最为典型的实例,以强力的国家机器+周密的法制体系+铁腕冷酷的执行者的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强力地对国民的思想及行为进行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国家变成一具庞大而冷酷的战争机器,将统治者的个人意愿贯彻实行到极致。

同样,帝国的骤然崩塌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为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甚至是导致灭亡的最直接原因,具体说明如下:

商鞅变法后所建立起来的秦国法制体系虽然在战国时代已经被证明是最优越的,但穿过历史的悠远时空回头去看,它的历史局限性一目了然:它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再精密的国家机器也有破绽,那就是最高层的统治者和执法者,整个法制体系体现的是他的个人意志而非国家意志。当个人意志与国家意志重合时,国家机器可以很成功高效地运行,反之则整个体系就将失控,最关键的是,整个体系中没有针对这种极端情况的应对措施和预案,从而导致国家机器的最终崩溃。。。

国民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他们已经超负荷地运转了太长时间,国家机器需要保养了。。。但是没有,天下统一以后,所有人都认为天下太平,该休养生息了,但紧跟着而来的是更频繁更庞大的徭役征发:修长城,修直道驰道,修始皇陵,修长城,戍边,苛刻的法制体系没有任何松动反而更加严密和冷酷,庞大的国家机器以更快的节奏在加速运行,直到脱轨的那一天。这就是秦国法制体系的另一个局限性:缺乏调整和回馈机制,主动和被动的都没有,国家机器只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不断向前。事实证明,战国时代成功的体系不能完全移植到和平年代。

被车裂的商鞅,变法算是成功了吗?

结语 商鞅变法作为以先秦法家思想在战国时代持续时间最长效果最为显著的社会实践,它无疑是成功的,但同时也是失败的。付出了无数血泪牺牲之后,经历了短时间的辉煌,又迅速地回到原点。在这里,历史好象给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只是这个玩笑的代价过于沉重了。

但商鞅变法的最大正面意义和价值在于,后来者们吸取了这个社会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类似的弯路在后世很少出现了。作为秦帝国的续任者,汉帝国的统治者们在“汉承秦制”的同时,开始注重对秦法的调整,注重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这才有后来的“文景之治”和汉武扬威。从此之后,每次改朝换代(意味着国家机器的崩溃和重建)后,新朝初期都把养息民力放在第一位,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往往在大乱之后开启大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清朝的“康乾盛世”就是典型。从这个角度来说,商鞅变法最终还是成功的。

法贵有恒,但张弛有度,方是国家长治久安之道。这才是商鞅变法带给我们的最终启示。

以上均为个人浅见,欢迎交流探讨。

标签: 商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