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读书丨破解统编历史教材的教学难题 - 段小佳

犀牛历史 66 0

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还未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最迟也将于2022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新教材。与以往的高中历史教科书相比,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呈现出新理念、新特点与新要求。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一线教师如何才能教好《中外历史纲要》?广大学生如何才能学好《中外历史纲要》?这些问题成为广大师生高度关注、亟待解决又富有挑战的话题。

基于此,以重庆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创新基地(重庆市巴蜀中学校)为主体、来自全国各地60余名一线教师参与的团队,组织编写了《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精要与史学导读》一书,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系统性的资源支持。本书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指导,以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为载体,是一线教师在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研究成果,是他们实践经验、教学研究与教育智慧的结晶,具有较强的配套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概而言之,本书具有如下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

第一,以“学习精要”破解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的重难点问题。

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教材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内容繁多与课时相对较少的矛盾,很多老师对有些知识点的讲解无所适从,往往一带而过。学生在学习时,由于知识量大、教材又缺乏相应阐释,也容易对有些学习内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以“学习精要”破解统编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教学中的上述难题,主要采取这样一些方式:一是“抓关键”。从教法、学法上看,不遗余力地展开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而应该“删繁就简”“挑重点”,也就是有所侧重,遴选关键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二是“讲清楚”。《中外历史纲要》的教学中,精准理解课标要求,领会历史教学主题,重视对历史概念、史实的解读和阐释,加强对基本史实的掌握和理解;三是“学透彻”。《中外历史纲要》的教与学,不能“重史实,轻实质”“重现象,轻归纳”。在处理教材时,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史实的叙述、讲解,还要对历史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不但要重视对历史现象的描述,还要重视对历史现象的挖掘和深入思考,以真正理解历史问题的本质。

第二,以“学术动态”开阔师生的学术视野,培育“问题论证”的逻辑思维。

中学历史教学课时少、任务重,并且以考试作为最终导向,导致了中学教学重视教师的讲解而较少给学生留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机会。“历史教学的本质是探究”,“唯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把全部感知参与到理解之中,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实的、有用的。”这种主张的渗透,可以开启历史教学的新思维、新模式。

《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精要与史学导读》 周刘波/主编,定价:88.00元

中学历史教学中引入史学新成果,有利于体现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时代性、发展性、创新性,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增强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学术观点”的了解,对教科书中主干知识的相关观点进行历史思考,并运用唯物史观开展基于史料实证的论述,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问题论证”思维逻辑和能力。

第三,以“史学导读”涵养新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较于“史料阅读”,“史学导读”的要义在于:一是阅读范围更为广泛,不仅包括史料,还包括史学研究成果、历史类材料等;二是突出教师的“导”,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搜集、整理合适、典型的材料,设计问题,必要时辅之以讲解,以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要求广大教师在使用《中外历史纲要》时,应从以“深挖教材”为特征的历史教学向以“广泛阅读”为特征的历史教学转变。史学导读的实施策略,一是教材上的材料应物尽其用,二是在关键知识点或重难点上,进行史学阅读的追问拓展,从而实现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素养的目标。

《中外历史纲要:学习精要与史学导读》从“学习精要”“学术动态”“史学导读”三个维度,呈现了52个历史主题的教学思考和学习建议。该书由正高级教师、重庆市历史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创新基地主持人周刘波担任主编,作者团队包括重庆巴蜀中学、河北衡水中学、西南大学附中等学校的60多位一线名师、骨干教师,其中有20位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教研员参与了编写或审读。这些都为书稿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版面欣赏

标签: 历史教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