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卷2黄帝诗解11积柔必刚积弱必强圣取同智而遗同状
题文诗:
天下也有,常胜之道,不常胜道.常胜曰柔,
而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易知,人未之知.
故上古言,曰强也先,不己若者;柔也者先,
出于己者.至于若己,先不己若,其则殆矣.
先出于己,其无所殆.以柔弱胜,一身若徒,
以柔弱任,天下若徒.由是谓之,不胜自胜,
不任自任.鬻子有曰:欲刚也必,以柔守之;
欲强亦必,以弱保之.积柔必刚,积弱必强.
观其所积,知祸福向.强也虽能,胜不若己,
至于若己,其则刚折;柔弱能胜,出于己者,
力不可量.老聃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柔弱也者,生之徒也,坚强也者,死之徒也.
状不必同,而智相同,智不必同,而状相同.
圣取同智,而遗同状;众近同状,而疏同智,
状与我同,近而爱之;状与我异,疏而畏之.
有七尺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趋谓人,
而人未必,无兽心也.虽有兽心,以状见亲.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禽兽而,
禽兽未必,无人心也.虽有人心,以状见疏。
【原文】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①。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②,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③;柔,先出于己者④。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⑤,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⑥:“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⑦,至于若己者刚⑧;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译文】
天下有经常取胜的方法,有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经常取胜的方法叫做柔弱,经常不能取胜的方法叫做刚强。二者容易明白,但人们却不懂得。所以上古时的话说:刚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柔弱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可以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那就危险了。可以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就没有危险了。以柔弱战胜一个人,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以柔弱统治天下人,也会像什么也没有干一样。这叫做不想取胜而自然取胜,不想统治而自然统治。鬻子说过:“要想刚硬,必须要坚守柔软;要想强大,必须要保持虚弱。柔软积聚多了一定刚硬,虚弱积聚多了一定坚强。看他所积聚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他祸与福的发展方向。刚强能战胜力量不如自己的人,一旦碰到力量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受挫折;柔弱能战胜力量超过自己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老聃说:“刚强的军队会被消灭,刚强的树木会被折断。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
【注释】
①不常胜之道——陶鸿庆:“‘不常胜’当作‘常不胜’。下文云‘常胜之道柔,常不胜之道强’,承此言。”
②亦知——张湛注:“‘亦’当作‘易’。”《释文》:“‘亦’本作
‘易’。”
③先不己若者——先,胜于,胜过。不己若者,力量不如自己的人。
④出于己者——力量大于自己的人。
⑤胜一身若徒——一身,一个人。若徒,好像什么也没有干。张湛汪:“徒,空默之谓也。”
⑥粥子——亦作鬻子,名熊,周文王师,楚国君主的祖先。
⑦强者不若己——王叔岷:“《淮南·原道篇》‘不若己’下有‘者’字(《文子·道原篇》同),与下文句法一律,当从之。”
⑧至于若己者刚——张湛注:“必有折也。”吴闿生:“刚,当作戕,故注云‘必有折也’。”戕,音 qiāng(槍),残害。本文指被残害。
【原文】
状不必童而智童①,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②,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③,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④,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 ,而禽兽 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译文】
形状不一定相同而智慧相同,智慧不一定相同而形状相同。圣人选取相同的智慧,而不选取相同的形状。一般人选取相同的形状而不选取相同的智慧。形状与自己相同的,便亲近而喜爱它;形状与自己不同的,便疏远而害怕它。有七尺长的身躯,手与脚不一样,头上长头发,口中生牙齿,能站立并快步行走的,叫做人,而人未必没有禽兽之心。即使有禽兽之心,也以人的形状而得到他人的亲近。身上长翅,头上生角,龇着牙齿,张着脚爪,抬着头飞,低着头跑,叫做禽兽,而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即使有人心,也以禽兽的形状而被人疏远。
【注释】
①童——张湛注:“童当作同。”
②骸——指形骸,形体。
③倚——站立。《广雅·释诂四》:“倚,立也。”《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虞注:“倚,立也。”趣——音 qū(趋),通“趋”,快步行走。
④傅——通“附”,附着。
标签: 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