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据]神农氏世衰

犀牛历史 47 0

  神农氏世衰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不过,我先强调一下,炎帝并非神农氏,不可混为一谈,在太史公的《史记》中,炎帝与神农氏尚未合二为一。

  《史记》卷一《五帝纪》云: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穀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由引文中可知,“神农氏世衰”,诸侯混战,神农氏是天子,炎帝、黄帝和蚩尤都是诸侯,最后黄帝取代神农氏,成为新的天子。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尸子》云:

  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岂每世贤哉?牧民易也。

  “七十世”在《吕氏春秋》中作“十七世”,“十”和“七”形近,在传抄中很容易出错,应以“七十世”为是。

  我们若以平均每世二十年计,则七十世共计一千四百年,绵祚超过了周朝。毫无疑问,“神农尝百草”中的“神农”指的是“神农一世”,被黄帝取代的则为“神农七十”。

  《史记》卷四《周本纪》云: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於焦,黄帝之后於祝,帝尧之后於蓟,帝舜之后於陈,大禹之后於杞。

  虽然太史公没有写《神农本纪》,但是在黄帝之前的确有一个绵祚超过周朝的神农王朝存在。他之所以不写,显然是因为无法获得神农氏的世系资料。我们只能期待考古发现了。

  司空季子说: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见《国语》卷十《晋语四》)

  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但是为了争夺天下,他们兵戎相见。

  管仲说:

  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俈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见《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炎帝的势力一度非常强大,所以他能在泰山举行封禅,但是最后还是败给了黄帝。

  蚩尤能征善战,被后人奉为战神。《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记秦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并称“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太公”即齐太公吕尚,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姜子牙”,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周武王封建诸侯,他被封为齐侯,也就是说,对“八神”的祭祀,最晚从西周初年便开始了。“八神”中的第三位即战神蚩尤:

  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

  汉高祖起兵时,在沛县祭祀蚩尤:

  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见《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平定天下后,又下令在长安立蚩尤祠:

  天下已定,诏御史,令丰谨治枌榆社,常以四时春以羊彘祠之。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长安。(见《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蚩尤的军队取得过无数辉煌的胜利,曾经所向披靡,因此后人往往会把强大的军队比作“蚩尤之兵”。郦食其在向齐王田广夸耀汉军的赫赫武功时说:

  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列传》)

  但是,和炎帝一样,蚩尤最后也败给了黄帝,这是因为黄帝的用兵能力更为出众。

  孙子说: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渡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唯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见《孙子兵法》通行本《行军篇》)

  黄帝的军事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关于黄帝胜四帝,在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佚文《黄帝伐赤帝》中有所提及:

  【黄帝南伐】赤帝,【至于□□】,战于反山之原,右阴,顺术,背冲,大灭有之,【□年】休民,熟谷,赦罪。东伐□(青)帝,至于襄平,战于平□,【右】阴,顺术,背冲,大灭【有之,□】年休民,熟谷,赦罪。北伐黑帝,至于武隧,战于□□,右阴,顺术,【背冲,大灭有之,□年休民,熟谷,赦罪】。西伐白帝,至于武刚,战于【□□,右阴,顺术,背冲,大灭有】之。

  由此可见,除了炎帝和蚩尤,在黄帝通往天子之位的征途上至少还有青帝、黑帝和白帝三个强劲的对手。“赤帝”即“炎帝”。

  我们知道,黄帝被尊为天子后,战事并未就此结束: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

  某些人根据这段记载得出黄帝是游牧部落的首领,真是荒唐可笑!明明是在歌颂黄帝不辞辛劳、不畏艰险,一次次御驾亲征,平定不肯归顺他的势力,赶走危害农耕文明的游牧部落荤粥,东征西讨,南征北战,为华夏民族开疆拓土嘛!太史公哪里说过黄帝是游牧部落的首领了?这些人的汉语水平真是差劲!顺便提一下,“荤粥”即“匈奴”的前身。

  千秋大业,百战成功。

  最后,请大家牢记黄帝的教诲:

  万民和辑而乐为其主上用、地广、人众、兵强,天下无敌。(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

标签: 神农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