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难题被元朝意外解决,忽必烈为中原王朝完成了哪项壮举(转载)

犀牛历史 46 0

  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曾多次凭借强大的武力入主中原,但只需一两代人的时间,他们又会被中原文化所击垮,成为封建统治坚定且强悍的守护神。正如恩格斯的那句名言所说:“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

  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开国皇帝,长期以来被描绘成野蛮的侵略者、残忍的刽子手,然而很少有人了解,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比起历代君主可谓有过之而不及。

  在蒙古灭宋前,金国已经和南宋在淮河、四川一线对峙了上百年。南宋在边界搭建了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蒙古军队即便战斗力远胜于金军,仍旧无法打破这一平衡。

  公元1252年,蒙古人决定绕四川,派忽必烈和蒙古名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南征大理,欲借西南诸藩之力,从背后包抄南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忽必烈征云南的过程十分艰险,大军“经吐蕃曼沱,涉大沪水,入不毛瘴喘沮泽之乡,深林盲壑,绝崖狭蹊,马相糜以颠死,万里而至大理”,但忽必烈打到大理国都时,并没有采取报复性的屠城,而是“裂聚帛为帜,书止杀之令,号令街陌……军士无一敢取一钱直者”。

  这一做法深得民心,虽然大理国王和丞相都相继弃国而逃,但各阶层人士却纷纷归附,从而使得忽必烈在无意中解决了困扰中原王朝上千年的难题。

  云南并入中华版图的历史虽然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但中原王朝对云南的控制却是在缓慢减弱。大唐帝国曾雄心勃勃地要重新设州置县,最终被南诏国打得落花流水。北宋赵匡胤马上得天下,却不敢越过大渡河半步,索性将大理视为“外国”。

  “征服大理”和后来的“鄂州之战”是忽必烈角逐汗位时最重要的政治资本,所以他极其重视云南的开发。忽必烈先是封第五子忽哥赤为云南王,后又派色目能臣赛典赤瞻思丁为云南平章事,改云南为行省,将原先的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变为路、府、州、县。

  郡县的行政官员由朝廷任命、委派,因是奉命转迁,故称之为“流官”,与此对应的是“土官”,他们由各族首领出任。忽必烈没有改变土官世袭的传统,但却保留了任命、罢黜和处置的权利。

  各族首领成了国家官员,享受朝廷认定的辖区,同时承担相应的义务。明清两朝也基本继承了忽必烈的土官制,云南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地方割据政权。

  除了设立行省,推行土官制外,为了加强中央对云南的控制,赛典赤瞻思丁在云南广开驿道,不仅有多条道路通往内地,还打通了多条通往缅国和安南的驿道。

  在经济方面,赛典赤瞻思丁“教民摇种,为陂池以备水旱”,汉人张立道又将桑蚕之法引入云南。云南还盛产良马、绵羊和各种丰富的矿产。在元朝的一系列政策下,云南从此商业的蓬勃发展,与内地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汉武开滇后,中原王朝在云南的影响力持续减弱,尤其是唐宋时代的南诏国、大理国俨然是独立的国家。如果任由这种势头发展下去,我们很难想象后世的封建君主该如何拯救云南。

  然而历史的偶然性常常出人意料,困扰中原王朝上千年的难题,竟然被忽必烈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超的政治手段彻底解决。所以说忽必烈治理云南,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壮举。

标签: 忽必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