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不知道或是根本没听说“卧薪尝胆”这句成语的人恐怕极少。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距今二千四百多年之前,当时是中国著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春秋年代。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说起来颇为曲折。
越王勾践的远祖是远古夏禹的远世子孙,当时夏侯帝小康庶子封于会稽(今浙江会稽),负责看守与供奉夏禹的祭礼,这便是越王勾践的远祖的远祖。他们身上刺着花纹,剪了头发,从事开发草莱(荒芜之地),与建设都邑的工作。后来传了二十多代,到了允常。允常便是当时的越侯,也就是勾践的父亲。
越侯允常与吴王阖庐发生战争,因两人所占的吴、越二地互相毗连,也就是江浙一带,吴王所占的“江”地即今之江苏,越侯所占的“越”地即今浙江,中国自古有所谓“二王不会面”之说,意思是都想杀戳或驱逐对方,使自己在这地方称王称霸。越侯允常与吴王阖庐的战争便是争权霸地的战争,无所谓谁对谁错。
两国争要霸地,世仇越积越深。后来越侯允常去世,由他的儿子勾践继位,成了越王。
勾践即位的第一年,吴王阖庐听说越侯允常死了,而新国王越王勾践即位未稳,便起兵攻打越国。
越王勾践派了敢死队前去应战。敢死队当然不怕死,他们在吴国军队阵前排成三列,振臂高呼:“越人誓死不弃国!不弃国!不弃国!”
三声吼喊过后,越国敢死队全体刎颈自杀。
这誓死如归的悲壮场面令吴军目瞪口呆,一时没了反应。赵国后边的大部队趁势进攻吴军,吴军顿时一派混乱,无法支持,大败而逃,越国得到了巨大的胜利。
就在此一战役中,越军用剑矢射伤了吴王阖庐。阖庐临死时告诉他的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灭了越国报仇!”说完咽了气。
从此吴国君位到了吴王夫差手中。此时越国王位早到了越王勾践手中。于是便有了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的历史故事。双方各自加强训练自己的军队,妄图消灭对方报仇,成为东南一方的霸主。
转眼到了越王勾践即位的第三年,也就是吴王夫差即位的第二年。越王勾践认为自己的力量够强大了,便想集结军力,先发制人去消灭吴国。
当时辅佐越王勾践的有一文一武两大贤人,文官叫范蠡,官名文大夫,武将叫文种,官名武大夫。但越王勾践认为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决定亲自率兵去打吴国,所以早早地把武将文种派往了别去,身边只留下一个文官范蠡。
范蠡劝阻勾践说:“此仗不可去打!”
勾践说:“却是为何?”
范蠡说:“其一,兵器乃凶器,出手就杀人,大王前去征战吴国,难免杀人无数,必遭天遣。其二,我国兵力目前尚不够雄强,打吴国没有把握获胜,何必去犯难冒险。莫如我们暗中加紧练兵,等到兵力雄强时再出手!”
勾践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作了决定:此仗非打不可!而且由我统兵亲征!”
于是越王勾践领兵向吴国进攻。
吴王夫差早就有灭越报仇之心,此时正好全力迎战。夫差派出了全国所有的精兵强将,攻打越王勾践的军队。结果,吴国军队在夫椒(今浙江绍兴)打败了越王勾践的军队,越国武将文种领兵急忙赶来也未能幸免于失败。
吴王夫差领兵继续追赶,追到浙江会稽,终于将越国军队追上。此时越王勾践只剩下最后五千人,被吴王夫差的大部队团团围住在会稽山上。
到了此时,越王勾践已后悔不迭,他流着眼泪对范蠡说:“可惜我当初没有听从你的劝阻,如今落到这一步田地!”
范蠡说:“想要执持盈满的人,必须效法盈满的天道;想要平安倾覆的人,必须懂得谦卑受益的人道准则。当今之计,不在于追究谁的过错责任,而在于设法渡过目前的难关!”
文种附和说:“范大夫此话对极了,臣有七术,可保主公无虞过关!”
勾践说:“武大夫且说说有哪七术?”
文种立刻奏明了“七术”所指:“一术”是大献越国珍宝钱财,以麻痹吴国君臣;“二术”是高价买进吴国粮食草料,使吴国粮草空虚;“三术”是广进美女给吴国君臣,以扰乱其心志;“四术”是给吴国派去上好的工匠,送去上好的建筑用材,使吴国大兴土木,耗尽他们的国库钱财;“五术”是厚赂吴国的谗谀之人,使其惑乱君王,扰其政事;“六术”是使吴国的进谏忠臣受到残害,最后逼其自杀,以削去吴王的辅翼;“七术”是本国(越国)积财练兵,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越王勾践一听文种的“七术”有理,马上照计实施,就派他前去吴国求和。
文种用膝盖走路,就是一路跪着晋见吴王夫差,向他说:“君王!勾践是您逃亡的臣子,他现在派了臣子的臣子文种前来向君王求降,求降的唯一条件,就是勾践做你君王的臣子,他的妻子做您君王的侍妾!”
吴王夫差一听这话,就想答应勾践投降。
当时负责辅佐吴王夫差的,一是文官太宰(丞相)伯 ,一是武将(统帅)伍子胥。
伍子胥本名伍员,原是楚国将领。其父伍奢,其兄伍尚均为楚国将领,皆事奉楚平王。但是楚平王昏庸无能,他听信谗言,将伍奢伍尚杀了。伍子胥(伍员)背负被杀父斩兄之仇,连夜逃到了吴国,成了吴国阖庐手下的将军。后来伍子胥屡建战功,官至统帅之位。不料吴王阖庐败在越王勾践手中,被箭射伤致死。如今吴国传位到了吴王夫差手中,他先皇的统帅伍子胥如今当然仍是夫差身边的兵卒统帅,官拜相国。
伍子胥是个刚正不阿之人,当年他率吴兵大败了楚国,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将楚平王墓葬掘开,“鞭尸”以报杀父斩兄之大仇。如今他当然谏止吴王夫差纳降越王勾践。
伍子胥对吴王夫差说:“大王!此时是天赐良机,此良机就是上天将越国赐与吴国。国王怎可以听信越国武大夫文种的投降要求呢?只有拒绝他的投降请求,一举杀灭越国君臣!”
吴王夫差一时没了主意,便对文种说:“你先回去,寡人仔细研判后再答复你!”
于是前来求降的文种没有达成目的,只好怏怏而回,向勾践具体呈报。
勾践一下子发了毛,就想毁坏宝器,杀死妻子,像困兽犹斗一样与吴军再拼一死战。
此时范蠡说:“主公不可造次。所谓天无绝人之路,还要探一探有没有其它的路可走。听说吴国太宰(丞相)伯 贪财,是否可以从他那里钻个空子?”
文种也附和说:“船到桥头自然直。臣与伯 曾有一面之交,他确实很贪婪。请君王派臣用金钱美女前去引诱伯 。
勾践说:“那你就去试试吧!”
文种便挑选了一些美女,又带了许多财宝去行贿伯 ,利用自己曾与伯 见过面的机会,向伯 献上了美女和财宝,口里却只是说:“罪人文种前来会见故人,些须薄礼还望笑纳!”
伯 果然是贪婪之人,收了文种献来的美女和财宝之后,便说:“文种,越国的实情究竟如何?勾践的打算究竟如何?你仔细说说。”
文种就向伯 说:“君王听信了伍相国(伍子胥)的谏言,不接受勾践的降意。勾践就已下定决心,要杀掉所有的妻妾,毁坏所有的宝物,然后命令五千人作最后的拼搏。其余不说,以越国现存之五千人,要杀死吴国同样多的五千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那样一来,吴国元气大伤,什么也没有得到,这多不好!还不如请太宰大人说服君王接受了勾践的投降,那么越国向吴国称臣,金银财宝源源不断供给吴国,连勾践本人都在君王的驯服之下,这对吴国的好处岂非无穷无尽么?就是太宰大人本人也可源源不断得到越国的孝敬,这事何乐而不为呢?”
伯 于是就暗暗地劝解吴王夫差说:“君王,我看还是赦免了勾践吧,接受他的投降,然后把他视为臣子,接纳他进贡称臣,于国于民有利,君王切不要错过这个良机!”
夫差于是又决定接受伯 的建议。
这事又被伍子胥知道了,他果决地劝谏夫差说:“大王千万不可有仁慈之心,大王若是接受了勾践的投降,赦免了他的死罪,放他回归越国,无异于纵虎归山,勾践在能臣范蠡文种辅佐之下,必定报仇雪恨,那时必将贻祸无穷,君王将后悔莫及!”
此时在会稽山上,勾践正如热锅上的蚂蚁,来回走着急步说:“我只怕将死在这里了!”
范蠡劝解地说:“主公说哪里话来,古时成汤曾被夏桀关在台里,周文王被商纣囚禁在 里,晋国的公子重耳曾被逼出奔于狄,齐国的公子小白出奔于莒,他们当时遭受了多大的艰难,可他们挺过来了,最后全都称王称霸,流芳千古,主公怎么眼下就悲伤起来,丧失了信心呢?”
勾践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但愿如此,转祸为福,转灾祸为平安,我就知足了。”
此时,吴王夫差看两个大臣伯 与伍子胥争执不下,就说:“好了,你二人不必争了,寡人已决定:接受勾践投降,赦免他的死罪。但是不放他回归越国,以免纵虎归山,就让勾践和范蠡、文种等大臣变成寡人的仆从,让他们留在吴国,服侍寡人吧!”
于是照此而行。勾践投降了吴国,保全了性命,却是回不去越国了,实现不了自己复国报仇的雄心。
范蠡与文种也一齐被留在了吴国,当了仆役下人。
勾践又与范蠡、文种二人密商脱身之策。
范蠡说:“关健就是那个伍子胥,有了他在吴国,决不会放了我们回越国。”
文种说:“这里就用得着我‘七术’中的‘第六术’了,‘六术’就是使吴国忠臣受到残害,最后逼其自杀,以削去吴王的辅翼!我去想办法利用伯 ,除掉伍子胥!”
勾践同意了文种的主张。于是文种就通过伯 在夫差面前进献谗言,使夫差一步步丧失了对伍子胥的信任。后来,文种制造了一个圈套,那圈套就是越国在暗地谋反,而在吴国的“内应”就是伍子胥。
事情一涉及到谋反叛国,吴王夫差动了大气,夫差当即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剑,告诉他就以此剑自裁。
伍子胥百感交集,想起当年自己为先王阖庐累立战功,帮助阖庐立国定都卓有建树;当年阖庐被越王勾践的兵马射伤致死,夫差并未被立为王,当时阖庐的一群儿子争相立君,又是伍子胥力排众议,辅佐夫差继位当上了君王……没想到如今夫差昏君当道,奸臣伯 贪财误国,自己反要身首异处,不免悲从中来,他抚剑自刎之前吩咐家人说:
“我死之后,一定要在我的坟头上栽树,等到树木长到可做棺材之时,越国必来报仇,吴国必将灭亡!我死之后。你们要把我的眼睛挖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那里便是越兵来犯之地方,我要亲眼看看越兵怎样前来消灭我们的吴国!”
伍子胥说罢,果然自刎身亡。
夫差闻听到他的临终遗言,说:“伍子胥你死都死了,还能看见什么?”于是命令下属砍下伍子胥的头颅,将其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还恶狠狠地说:“你不是想看吗?就让你看个够吧!”
就这样,文种所献“七术”中的第“六术”得以实施,将吴国的唯一忠臣伍子胥诛灭了。
但是,夫差仍不放勾践回国,还留下他和范蠡、文种当自己的服役下人。
这时刚好传出吴王夫差生病的消息。范蠡与文种便要勾践去尝夫差的粪便,以赚取回国的机会。
勾践不许,说:“我好歹也做过国王,如今怎么能落到尝别人粪便的地步!”
范蠡说:“这岂是普普通通的口尝粪便么?主公还得假称自己从小学得了尝粪辨症的绝技,通过口尝粪便来判定夫差君王的病症,以便能对症下药,使君王痊愈。主公但可想想,舍此还能有何方法去骗取夫差的信任呢?一旦他放主公回了越国,主公还愁没有休养生息以报仇雪恨的机会么?”
文种说:“范大夫所说半点不差,只要主公肯尝夫差的粪便,我定能让伯 劝说夫差放了主公回返越国,筹谋灭吴雪恨之大计!”
勾践于是答应了下来。
文种便向吴国太宰伯 去进言,说勾践曾学有一门尝粪辨症的绝技,可让勾践亲口尝尝君王(夫差)的粪便而辨其症状,以便御医对症下药,使君王早日痊愈。
伯 一听,马上向夫差作了禀报。夫差说:“这太好了,不管勾践尝试粪便能否辨症,只是他给寡人尝粪一事,就足以羞辱他而荣耀了寡人。让他一个曾经是一国君王的人来给寡人尝粪,寡人的荣耀可不就上齐天庭了么?”
于是一切照计而行,勾践亲口尝了夫差的粪便之后说:“君王体内寒结,粪便咸苦,宜用热药舒解之。”
也真巧,御医照此施药,夫差果然很快就好了。于是不但宣布将放勾践回越国,还设酒宴为勾践送行。
越王勾践回国之后,和妻子睡在草薪之中,还在自己的床头上悬挂一枚苦胆,每天睡前睡后都尝一尝苦胆的苦味,还提醒自己说:“勾践,你能忘了会稽之苦么?”
会稽之苦就是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困在会稽山上时的凄苦。这便是成语故事“卧薪尝胆”的来源。
勾践回到越国之后,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之下,立志灭吴复仇。他运用文种所献“七术”之计,搜罗了绝色美女西施等人献给夫差,让夫差日夜淫乐,丧失心志。
同时,勾践还将上好的工匠与建材献给吴国,让吴王夫差大兴土木,百废俱兴。仅仅五年,吴国的财富就耗费贻尽,而所修筑的不过是一个姑苏台以及众多的离宫别院。而所有姑苏台及离宫别院的修建,又都是西施等人根据范蠡文种的谋略,怂恿吴王夫差动工修建的。其目的当然就是耗尽吴国的国库。
与此同时,越王勾践却背着吴王夫差在暗地练兵备战,以祈有朝一日灭了吴国报仇。
仅仅几年之后,吴国国力亏空,向越国借粮万石做种子。越王勾践说:“君王谈什么‘借’呢?吴国有需求,臣子当进贡才是。”于是派人送去了万石粮食。
这些粮食粒粒饱满,逗人喜爱。吴国百姓觉得用它作种子真是太好了。
结果这一年吴国所种的粮食颗粒无收,原来越王勾践送来的全部是经过了蒸煮的粮食,粮食一经蒸煮,哪里还能发芽?于是颗粒无收遭了大难。
越王勾践此时又要表忠诚,他又向吴国纳贡粮食十万石,以解吴国饥谨之荒。
这一招又见效了,使吴王夫差完全放松了自己的警惕,他彻底相信了越王勾践的“忠诚”。
如此这般地过了二十年。越王勾践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训练兵马,已经十分强盛。
而此时夫差的吴国已经国库空虚,一筹莫展。
正在此时,越王勾践举发全国之兵,攻打夫差的吴国,一举攻下了吴国的都城,将夫差追至干遂(今江苏吴县)。此时为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时为十一月丁卯日,相应的公历时间为十一月七日。
果然不差分毫,经过二十年的时间之后,原来被赐自杀的伍子胥坟头上的树木都长大成材了,可以做棺材了。
吴王夫差跪地求饶,他向越王勾践说:“看在二十年前我曾放生君王的份上,君王如今也该放我一条生路吧?”
勾践说:“不!我今天放了你,二十年之后你不又要来杀了我报仇么?寡人命你自缢身死,赏你个全尸,已是万幸了!”
吴王夫差于是吊颈自尽。吴国至此灭亡。越王勾践的大仇终于得报了。当然大奸贼伯 也被杀了。“卧薪尝胆”的成语故事到此似乎已经十分完美而了结。
不!事实本身却不是这样,而历史的长河也不能到此为止。
下边的故事又是另一个范畴了,那就是一个如何对待“功成名就”的问题了。
当时辅佐勾践灭吴复国的大功臣,无疑就是文大夫范蠡和武大夫文种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种的功劳甚至比范蠡还大,因为文种所献的“七术”得以实施,其条理分明,又好操作,实行之后的效果又迥非寻常。
但是两个人的结局却截然相反,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从历史的海洋中吸取相应的智慧。
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曾经论功行赏,他封范蠡为上将军,视他为左膀右臂。称他为“王弟”,说他“辅王成业”,意思是说:“我作王,全靠你王弟的辅佐才得以成功。”
但范蠡却十分冷静,经过他与勾践二三十年的交往,他深知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难以“同安乐”的心胸狭窄之辈,此话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便说是“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于是他没有接受勾践封自己为大将军的封赏,反而向勾践辞官回家养老。
勾践惊骇之极,反问道:“这是为什么?”
范蠡说:“古人云:主忧臣劳,主辱臣死。臣等无能,使君王当年蒙受会稽之耻。臣当时之所以没有死,而苟活了下来,正是为了今天的报仇复国。如今国仇已报,我国已兴,臣便只有请君王治臣当年无能之罪了。如若大王赦免臣当年死罪,就请君王批准臣的致仕还乡之请求。臣辞官回乡,并非真的回家乡去,臣只是想到江湖上去而已,臣愿此生老死于江湖!”
这话当然说到了勾践的心中,自古说“走兽尽,猎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勾践见到如今世上已无力敌,自己的霸主地位已十分稳固,他怎么会想有个人在身边来分享自己的荣华富贵呢?但是在表面上,勾践还是极力挽留范蠡,他说:“孤王正想与你共同享有天下,你怎么能离孤王而去呢?”
范蠡说:“君行气,臣行意。君要臣留下共享清福,这已是赦免了臣的死罪了。但臣走意坚决,盼君王不必强留,臣要按自己的意思隐居江湖去了。”
就在当天夜里,范蠡和自己的家人亲信,带上全家细软乘船逃走了。
范蠡从海路逃到了齐国(今山东),自号鸱夷子皮,隐居海边,做一点买卖。因为他善于经营,不久便发了大财。但他毫不计较,又把钱财周济给周围的穷苦人,因此得了个“大贤人”的称号。
齐国听到了鸱夷子皮“大贤人”之声誉,便要用重金聘他为相国。
范蠡暗自思忖:“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然久受尊名,不祥。”于是退还了齐国的相印,将家财散尽于朋友乡亲,他带上家人亲信又悄悄逃走了。
范蠡这一次逃到了陶地(今山东定陶),又改名为陶朱公,做起了买卖。不久就大为富有,成了最著名的古代富翁陶朱公。
关于陶朱公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不过这已经超出本文的范围了,故尔此处从略。
再说那个武大夫文种。当时范蠡就首对文种说:“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文种说:“子话未可置信。吾辅佐君王二十年,功勋卓著,君王岂能加害于我?我不去别处。”坚决不离越国的国府朝廷。
但是慢慢地,文种看出了越王勾践的日益疏远,于是上朝也慢散起来,常常称病躲避。
勾践得范蠡文种辅佐二十年,深知二人有卓越才干,既有移星转斗之才,又谙鬼神莫测之机。正因为有这样的人辅佐,我才得以灭吴兴越,称霸中原。可如今强敌已除,这样的强才卧在身边就成了可以吃人的老虎。范蠡知趣,自己走了,这好说,于是勾践还铸了一座范蠡的金像,时常带在身边,叫别人看了好不羡慕。偏偏文种不走,留在身边终成祸害。所以勾践时常想要杀了文种。
但是一时又找不到文种的任何罪名,他要诛杀文种也无计可施。
又过了一段时间,文种又称“病”不来上朝,勾践于是以“探病”之名来到了文种府上。
文种装出病体恹恹的样子前来迎接。
勾践落座之后,把随身的佩剑取了下来,放在茶几上,对文种说道:“寡人听说,志士不忧其自身存亡,而忧其主张智术不能用于世。你对寡人说,你有‘七术’可以灭吴,寡人只用了你的‘三术’就将吴国灭了,剩下的四术,你想用在哪里呢?”
文种说:“臣不知道该用在哪里!”
越王勾践指着茶几上自己的佩剑说:“你用剩下的‘四术’到阴曹地府去对付夫差的祖上诸王吧!”
勾践说完,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文种知道自己已无生路,乃将勾践放在茶几上的剑拿起来,一看竟有“属镂”二字,想起此剑原是世间名剑,曾为夫差所有,夫差当日就是用此剑赐死了伍子胥。如今夫差已经灭国身亡,“属镂”剑落到了勾践手中。如今勾践又要用此剑赐死自己了。
文种持“属镂”剑在手,心头百感交集,仰天长叹说:“唉!古人云:‘大德不报’,今日果然。我悔恨昔日未听范蠡之言而隐去,终于遭此杀身大祸。勾践啊勾践,你真愚蠢至极啊!”
然而再骂勾践又有何用,文种不得不用“属镂”剑引颈自杀了。
文种自杀身亡,勾践豁然开朗,他隐去了自己逼文种自杀之根本原因,乃命厚葬文种于卧龙山(今浙江绍兴)。还煞有介事地作文悼念,文曰:“凄茫上苍,杀我忠良!”竟将自己残杀忠良的责任,一古老儿推给上天去了。猫哭老鼠假慈悲!
标签: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