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年头讲求的是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唯此方能彰显个性。有些个性是装出来的,人们戏称为“装13”,譬如韩寒就喜欢装13,有好事者成立了“打13办”,业务似乎红红火火,由此可见装13风头之盛;而有些个性则是与生俱来的品质,可以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情怀,可以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这才是真正让人竖起大拇指的个性。
观当今风云变幻,据说是亘古未有的和谐盛世,杂音不免被和谐掉,似乎龚自珍所描述之“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景象一再重演,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其他?不得而知,或许是中国特色吧。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坚决不做墙头草,我自岿然不动,譬如梁漱溟,可谓是民族的脊梁;而郭沫若呢?我不做具体评价,只想说,哈巴狗似乎永远只是哈巴狗。
观察一个人,可从其履历推导其能力价值。说一下本人的一点小经历,本人在小学一年级(1988年)的时候,懵懂之中稀里糊涂的就跟着人家带上红领巾了,似乎还被收取了八毛钱的工本费,俺当时还在想,既然红领巾是有人所宣扬的“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又咋能收钱呢?收钱不就用铜臭污染了其纯洁性吗?不明白。至于说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我当时就深表怀疑的。无论如何,我是入队了,似乎还有一个入队的小本本。
在小学的时候,周一经常是需要升国旗的,大家必须配戴红领巾,俺本人是经常忘记带了,不得不回家去拿,而后在升国旗的时候和同学一起举起拳头向国旗行少先队礼(请勿模仿,仿冒必究);那个年代的歌曲,无非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习雷锋》、《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想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除了周一必须系红领巾以外,其他时间俺一般是不戴的,日积月累中发现红领巾有一妙处,可以当绑腿系在腿肚子上,比较舒服的感觉;这缘于俺在小学时经常腿肚子发胀,即便父母带我去烟台山医院治疗也没有根除,而红领巾确实是得其所哉。后来在看书的时候获知,若文 革期间对红领巾不敬,那是要挨斗的,还好我没有生于那个年代。
本人并不怀旧,也不太想追溯那往日的岁月,我更希望展望未来。我知道,有些牛人可能是根本就未加入过少先队的,虽然这或许只是少数人,不知天涯中的各位朋友,你们当年是否加入少先队了呢?你们当年的生活如何度过?当然,本帖也试图探讨一下多少人根本从未加入呢?深夜之中罗列出来的,逻辑思维混乱,见谅!
标签: 少先队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