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一之后,六国贵族在各地对秦始皇进行诅咒。在秦始皇巡视天下的时候还对此进行暗杀。但都无法达到目的,对于屡次的反秦动作秦始皇企图与山东六国贵族和解的想法逐渐消失。开始采取强硬措施的秦始皇在儒生眼里几乎与暴君等同,诸多儒生以儒家德治的理论讽刺秦始皇苛政。而四体不勤的儒生谁会解决六国贵族的复辟欲望与统一之间的鸿沟呢?无非就是一时嘴快根本不考虑现实问题的复杂性,一说急了就是圣贤之言如何如何。
终于儒生方士因为自己的嘴闯祸了,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坑儒事件。而这也是嬴政与扶苏问题的开始。扶苏在秦朝堂还是民间的声望都比较高,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民起义时打着扶苏的招牌。对于父亲的强硬扶苏提出了很大的异议,原因恐怕并不是为诸儒生说好话而是恐天下南安。由此可以看出扶苏的反对并不是由于本人站在儒生的角度袒护,而是对父亲坑儒的做法表达异议。这也说明了扶苏即便接班秦始皇也不会改弦更张,只能会对当时的政策进行修整。
这一点其实很重要,正因为扶苏不会改弦更张所以秦始皇并不会由于这件事而排斥扶苏。而蒙恬是秦始皇最信任的统帅,将扶苏作为蒙恬的监军确实可以历练扶苏,毕竟秦始皇认为扶苏性情有些软弱缺少军中的神气。监军并非军值,没有领军的权力这恐怕也是后世对于扶苏不受宠的误解。但秦始皇对于扶苏的失望还是有的,毕竟扶苏在诸子当中还是很有才的,这可能也是秦始皇在诸子中开始物色新的具有潜力的接班人的原因。
而胡亥由于有赵高做老师,秦始皇的喜怒都被赵高所了解。对于父亲的想法胡亥自然比扶苏更了解,把得住嬴政的脉门成为扶苏之后最受宠的皇子。但秦始皇并没有放弃扶苏,只一点从被篡改的遗诏中就有体现。但嬴政终究还是输给了时间,对于秦始皇遗诏的原委现在还有争论,到底是立胡亥还是立扶苏。大家的倾向是立付扶苏,由于三人合谋改写遗诏的事实。但也有人异议,认为嬴政最终立胡亥。不过前者可信度大一些,毕竟没写完的遗诏说明丧期由扶苏主理,兵权给蒙恬,对于胡亥只字未提。
有人拿着考古发掘到的可能是胡亥继位的诏书说明胡亥是秦始皇遗诏所立,认为有考古发掘作为证明应该可信。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即便暂且认为这是胡亥的继位诏书,那么那个皇帝会将自己的皇位得来的手段实言相告。对于继位宣令天下的诏书胡亥当然要给自己一个完美的继位理由。一个案件中仅仅利用被告的证词就说明被告无罪恐怕难有说服力。
即便秦始皇临死时却有立胡亥的想法,那也是有稳定政权的考虑。毕竟,当时只有赵高等寥寥数人在场。而这恐怕还有诸多谜团,在嬴政病危当晚嬴政对于自己身边的事物是否还有控制权,赵高是什么时候开始付诸行动的,是嬴政病危还是嬴政死后不久?
标签: 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