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后世带来多少“黑暗基因”?

犀牛历史 167 0

现今,每每提及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王朝,汉唐都会被放到一起说事。不过,唐朝所开创的盛世,无论是从经济、文化还是民生的幸福指数来说,汉朝相对都会逊色一些。

尤其是汉朝末期的宦官和外戚争权干政,更是让人诟病不已。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从汉武帝开始,学术界似乎只剩下了一种声音:儒学思想一家独大。

因此,后人评判此举是严重妨碍了国人的创新。

汉朝为后世带来多少“黑暗基因”?

其实,古人已经思辨过此事,当一种学术附加了“服务”的性质,其本身就已经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那么,这是学术的错,还是有其它原因?

虽然,大家都羡慕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但却忽略了当时的每个诸侯国其实都只有一种思想主导。看看后来胜出的秦国,就是靠着法家治理国家的。

再来看看“独尊儒术”,难道真的只能儒生有发言权吗?看看儒学推崇的是什么,本质就是要靠讲道理让人信服,所以对自身的要求很是严格,不然如何服人?那么,将儒学推向尊位的汉武帝,他是如何做的?他靠仁义治理国家吗?非也,汉武帝靠的是吏治和武力。

汉武帝如果没有将匈奴打散,估计后人对他的评价回回都有“穷兵黩武”一词。都知道,汉武帝好战,而战争不但耗人更耗金钱。于是,为了筹钱,汉武帝什么招都用了,包括“举报有奖”等,搜刮老百姓的钱一点都不手软。在后人看来,汉武帝的行为真是太狠了。

但是,将其放于一个被拉长的历史时间来看,后人真得该感谢这位皇帝。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很多悲剧,都和外族的纷争有关。唐朝虽然很强盛,但一样和突厥、吐蕃交过手。可见,不在武力上对这些外患有绝对的压制,想保持国内的太平,几乎不太可能,宋朝历史就是最好的佐证。

汉朝为后世带来多少“黑暗基因”?

其实,汉武帝在学术上推崇儒学,自有他统治上的利用,他不希望看到由于声音过多,导致国内分化严重。因此,从国家的稳定大局上看,汉武帝这么做很有前瞻性。不过,从学术的多元化来看,汉武帝这么做似乎是赶着大家只走一条道。

其实,做任何事都面临取舍。若是回到春秋时代,大家可以践行各自的学术理论,那汉朝极有可能会被分为N个小诸侯国。看看刘邦上位没多久,就开始处理异姓王兄弟,这是为什么呢?目的就是保持权力的绝对集中。所以,为了维护这一点,在思想认识上就得高度统一。

可见,对于这一点汉武帝看得很是明白:他要用学术来筑起这条护城河,这可比动刀动枪管用得多了。然而,有人却说汉武帝为了确定儒学的地位,使中国人的思想越发僵化、退化。再看看后来的人裹小脚、写八股,使整个社会只剩下了迂腐气。但若没有统治者的有意引导,社会会变成这样吗?

其实,学术本身没有政治色彩,只是不同的人用它,就带给了它不同的颜色。所以,分析一个历史事件,既得拿出来单纯论事,也得将其嵌在历史中去综合评价。毕竟,一个王朝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认识,不就是一盘散沙嘛,对于这一点,中国的祖先们很是清楚。再说,那时的社会制度,本就是为了皇家服务的。

而儒学的很多思想都符合这一点才会被选中,这当然也不是儒学的错。

汉朝为后世带来多少“黑暗基因”?

再来说说外戚、宦官这个话题。

有人认为是汉朝开了个头,后世才会效仿,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吕雉了。

吕后的厉害众人皆知,不仅害了戚夫人和刘如意,还吓坏了自己的儿子。当然,等她过世后,吕氏家族的下场也是很惨的。而汉武帝能当上皇帝,还得感谢他的丈母娘馆陶公主。当时,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当上皇后,馆陶公主和窦太后联手将刘彻推上了皇位。

汉朝的宦官专权,开始于十岁即位的汉和帝时期。此后的历代东汉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岁。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又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了外戚专权。

以至于,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

汉朝为后世带来多少“黑暗基因”?

其实,外戚干政和皇权制度的缺陷有很大关系。

皇帝虽然想一个人说了算,但他得有支持者。那么,他的大臣可靠吗?历史证明,皇帝从来都不相信自己的大臣。因此,皇帝只有两方人员可以倚靠:

一是母家;

一是身边的宦官。

既然有需求,当然就会培植出自己的势力。后来的王朝制度几乎没有太大改动,所以宦官和外戚的力量,一直都存在着。于是,有人分析,这一点宋朝做的很好。不过,再看看王安石的变法历史,就会明白宋朝女子可真是不简单的。

当年,宋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向他哭诉“王安石乱天下”,而使其对变法产生了怀疑,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汉朝为后世带来多少“黑暗基因”?

最后再来说一说酷吏。

一说起这个话题,都会谈到武则天,她可是用这招稳定了自己的统治。于是,有人就给武则天洗白,说她这么做也是一时权宜。毕竟,女性做皇帝,在民间是很难接受的。更何况,武则天还是直接拿了李家的江山。直到后来,武则天的位置稳了,才将这帮酷吏砍了脑袋。

那么,为何没人给汉武帝洗白呢?

《古文观止》上就收了一篇汉武帝任职期的文章,是一位廷尉史的奏章,说:监狱用刑太狠,犯人在严刑下只能“招供”,甚至,狱吏还会罗织各种罪名,总体意思就是说这么做太没有人性了。于是,有人据此认为从汉朝开始起了一个很坏的头,才使后世的酷吏变本加厉。

如果这么认为,那么,法学的鼻祖是不是该被一同拽住接受批判呢?其实,历史上的很多酷刑,都是惨无人道的。那么,为何要这么做?单纯是一句“泯灭人性”就能解释的吗?其实,都不外乎一句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让一些“不听话的人”学会听话。

汉朝为后世带来多少“黑暗基因”?

当然,这其中的做法很是残忍,并带有震慑和恐吓的意味。毕竟,法学的起源年代是奴隶社会,应是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在统治者的眼中,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只要有效果就行。以至于,到了后来的王朝,便没有人去考虑其中的“人性”因素了。因为,所有的统治者都认为,天下是我的,天下的人也是我的。

最终,看着是社会制度进步了,但某些统治理念却还是和过去一样。

其实,不能绝对说一个王朝给后世带来多少“黑暗基因”,只要在思想意识上没有进步,就不会超越前人。虽然,我们今天审视古人的很多做法,都觉得残忍,但是,若是将自己的认识降到他们的水准,没准会认为:这种做法相对而言更靠谱一些。

参考资料:

【《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标签: 汉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