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世纪前后,亚洲、欧洲分别崛起了两个强悍的帝国:东汉帝国和罗马帝国。两大帝国的人口规模、国土面积、行政效力,都非常相似。可以说,它们一东一西,构成了那个时代文明世界的两极。
而由此,引发一个猜测:如果两个文明发生了碰撞,那么谁将更胜一筹,代表更先进的文明?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猜想,因为人类古代历史的进程,基本都是文明的碾压与征服,几乎从来没有过这样齐头并进的形式。
在历史上,东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并没有直接的短兵相接,但是两个规模相当的帝国,却有类似的烦恼:异族的入侵。
一东一西两大帝国,几乎都面对了同一个敌人:匈奴(人)。那么两大文明是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呢:
两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近年来,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豪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留下这句狠话的是西汉末年的猛人陈汤。
得益于西汉一百多年的积累,加上历年的征伐,汉帝国早已打出了赫赫神威,而昔日强横的匈奴,在汉家铁骑的攻击之下,节节败退,早已不复昔日荣光,更分裂为漠南漠北两部,漠南臣服、漠北顽抗。
而到了东汉帝国,汉文明更加升级,不但拥有了汉弩、环首刀这些新式武器,而且打造出了重装重甲的钢铁洪流。
此时,汉帝国的武士已经可以轻松吊打匈奴骑兵,甚至有“一汉打五胡”之说。汉家士兵追亡逐北,而匈奴人则要在草原上艰难谋生。
正面对决,匈奴人只有挨打的份。觊觎中原?只能是梦想。
而“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足以说明汉与匈奴之间的差距:
公元75年,北匈奴单于派两万精兵,攻打仅数百人驻守的西域都护府,而此地由东汉战神耿弁的孙子——耿恭守护。虽然兵力相差悬殊,但是两万匈奴精兵却久攻不下:都护府岿然不动,汉家旗帜烈烈不倒。
直到将近1年之后,东汉援兵,横越天山,击溃匈奴。耿恭部队,用生命书写了“不为大汉耻”的真义。
此后,即便在东汉末年最为混乱的时代,也是魏、蜀、吴三家唱戏,没有匈奴人什么事:神仙打架,你看得懂吗?
如果不是西晋八王之乱,司马家邀请胡人雇佣军,顺带把匈奴人请进来,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可能再没有匈奴的踪迹。
西欧:“上帝之鞭”
另一边,我们反观公元5世纪的罗马帝国,则在接受“上帝之鞭”阿提拉的拷问。
公元5世纪,匈人首领阿提拉强势崛起,他先后征服并号令了东哥特人、勃艮第人等部落,此后他又开始了对整个欧洲大陆的敲打:
先是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君士坦丁堡;又远征至高卢奥尔良地区,最后与西罗马帝国决战于沙隆。
公元452年,阿提拉又锋芒直指意大利,攻陷了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从公元448年到453年,匈人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在欧洲大陆四处征伐,几乎半个欧洲都能见到匈人的铁骑。倒霉的欧洲人,悲哀而无奈的称阿提拉为“上帝之鞭”。
匈奴人与匈人
而实际上,被两汉吊打的匈奴人与吊打西欧的匈人并不等同,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DNA技术分析,发现:
匈奴人是欧洲人和亚洲人的混血种族,其外貌长相应该介于两者之间。
而入侵欧洲的匈人,则是纯种的亚洲人种,而且他们有个独有的奇怪习惯:缠头。他们像古汉人缠脚一样,紧紧的缠住额头,形成一个“神奇”的尖脑门。
而且匈人出现之时,其科技程度完全不及硬刚大汉数百年的匈奴人,基本就是茹毛饮血的野人。
种种迹象说明,匈奴人与匈人其实是两个种族。
不过,华夏世界最终发展形成了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东方文明,并始终保持着整体的统一;而西方文明则没有形成绝对的优势文明,并数次中断。
千年以还,东汉、罗马两大帝国都已随风而逝,但是华夏文明始终焕发勃勃生机,而每当民族危亡时刻,“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英雄,总会挺身而出,带领我们的民族,走向复兴,道统不绝。
反观罗马帝国,历经兴衰,走到公元5世纪,逐渐油尽灯枯,连罗马使用的拉丁文都一度湮灭,而罗马帝国的辉煌,彻底沦为历史的传说。昔日光荣的罗马帝国、强大的罗马军团再未重现。
标签: 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