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很久要不要重新开一个帖?
旧帖更新的时间不长,但却由于疏忽而写错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我懊悔了好几天。加上请求斑竹帮忙修改标题的回复迟迟都等不到。不禁有些失望,于是在今天,把思考付诸于行动了。
对于日本的近代史,最早了解应该是来自《小兵张嘎》和《地道战》之类的抗战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不禁开始觉得我们以前看的一些抗战影视剧未免滑稽——日本人没有电影里的那么傻!
进入大学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一本《图说天下——百年维新路》的书,书中对日本近代历史的讲解相当“精要”,精到没料。于是自那时起,便一口气去图书馆借了一摞关于日本近代史的书,从此又拾起了对日本史的兴趣,那时候每日都没命的看,还顺带做了一丁点的读书笔记。
后来的一天,便决定自己也要来讲述一段历史,一段以公允态度看待的历史。
“成王败寇”,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定律。
“自古末代多暴君”还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定律。
这两条定律,便“成就”了许多不公允的历史。
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小说家蔡东藩前辈在著述《民国通俗演义》的时候,曾收到了当局的恐吓信及子弹,但其不改初衷,不畏强权,尊重史实。实在令人敬佩!
现在的我们,需要了解怎样的日本?
明治维新和百日维新为何有着迥异的命运?
1868年之前,中日差距尚大,而26年之后,清朝却败于日本之手,这难道仅仅是因为战争的战术问题?
日本的对外侵略,最早源自何时?又有哪些人推波助澜?
这些我们都需要了解。
我的很多朋友一开始是不支持我写历史的,他们觉得一个学生写的历史没有信服力。后来我告诉他们,没有谁规定历史一定要由专家和学者来写,一个平民的历史,也可以写的很好看。
在此,我也非常感谢那几个在旧帖里一直默默支持我的朋友。
对于日本史,我会爱憎分明,绝不因我以前“强制输入”的观点而去武断评价一个人。我会用青年人的理性,去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该褒则褒,该贬则贬。
肯定日本,不是崇洋媚外。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最后用一句魏源老前辈的话做个结尾——“师夷长技以制夷”。
标签: 近代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