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为陈炯明翻案4(原创历史人物传记)(连载)

犀牛历史 27 0

陈炯明与孙中山的复杂关系

   在陈炯明与孙中山的这场激战中,最无辜的受害者就是老百姓。广九铁路沿线伏尸累累,层层叠叠,多日无人掩埋,恶臭熏天。有个记者被这种恐怖场面吓得魂不附体,他形容说:“综计石龙此两次之战役,死伤者不下二三千人,满地遗骸,臭气熏蒸,今日过其地,俨有古战场之景像。”

   为了结束这场战役,为了不伤及无辜,陈炯明显得沮丧和傍徨。他想到立即停战,谋求和解,于是召集了将领们开会。

     洪兆麟在会上讲述他在进攻广州时,沿途目睹“中野萧条,人烟断绝”的惨况。

     陈炯明听后,痛心疾首:“湘臣所说,炯明感同身受。如果为了一己私欲,延长战争,糜烂全粤,屠尽人民,纵得天下,也是千古罪人。”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阿弥陀佛!”洪兆麟口诵佛号。

    陈炯明声色凝重地说,“这仗万万不能再打下去了。多打一天,百姓就多一天痛苦,我们就多一分罪孽。而解除人民痛苦的惟一办法,就是结束战争。”

   会议结束后,陈炯明立即派马育航秘密赴港,与孙中山的部下李福林见面,商议和解之事。

   李福林态度含糊,他批评陈炯明“反复无常,朝言服从,夕已背叛”,令人无法相信他的承诺。马育航一再强调,陈炯明的确有和谈的诚意。

   然而陈炯明的诚意遭到了孙中山的怀疑,谈判毫无进展。

   陈炯明的希望渐渐变得渺茫了。在重大问题上,孙中山的态度愈来愈强硬。粤军中弥漫着泄气的情绪,很多人都感到失望。他们真诚地希望和解能成功,这样不仅百姓能免遭祸害,自己的军队也能退出这水深火热的漩涡。

   由于遭到孙中山的质疑,陈炯明的威信在粤军中进一步受到影响。

   洪兆麟焦急万分,甚至想另辟和谈渠道,他派人直接向孙中山求和。但孙中山更不屑于与他谈了,三言两语将其代表打发掉。

   12月25日,马育航秘密赴港,与李福林见面。他直截了当地提出,目前双方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灭对方,“与其长此相持,大伤元气,不如调和解决为好。”

   李福林对此不屑一顾。

   在这段相对沉寂的时期里,孙中山对国民党进行了历史性的改组,实行联俄容共政策。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孙中山当选为中国国民党总理。

     这次大会,深具划时代的意义。孙中山决心建立国民党自己的军队。以苏俄红军为榜样,建立党代表制,军队效忠于党,称为“党军”。1月24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

   1924年春,国民党因改组和忙于建党、建军、建黄埔军校而对粤军无暇进攻。直至4月,滇、桂、粤联军再攻惠州,鏖战旬余未下。陈炯明的和解梦想,彻底破灭。

   祸起萧墙,这时粤军内叶举派与林虎派争权夺利,相持不下。从此粤军无力向广州发动大规模进攻。

   1925年,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彻底消灭了陈炯明粤军。

   至此,陈炯明再也无法东山再起。关于他和孙中山之间的恩恩怨怨,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侵蚀,已烟消云散。但是这段错综复杂的关系,直到今天,依然被外界传得沸沸扬扬。

标签: 历史人物传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