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自然应允,并在母亲死后和儿子媳妇左右扶灵,在族人哀哀切切的痛哭声中,把母亲的棺木送到丹霞山、悬棺峭壁。哀悼母亲灵魂在丹霞山安息。
在丧事完毕正要打道赶回罗浮山的时候,苍穹突然传来响彻天地的奏乐声。乐声时而高亢激越,气吞山河,一泻千里;时而雅韵悠扬,清泉叮咚流水行云……
罗氏族人不约如同停步回头,仰望晴空,觉得悦耳动人的音乐从不远的韶石山传来,大叫奇怪。
阿牛和阿朵耳听音乐,四目相对,表示出亲临韶石山观看一二,究竟是何方神圣奏乐有此惊天动地的神功威力。
阿牛的大儿子罗风,领着族人先行在前,小儿子罗马押阵断后。队伍浩浩荡荡赶到韶石山,看到一队人马排列在山颠的韶石上,守护着一个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弹奏韶乐。阿牛估计不是简单的小人物,告诫儿子和族人不得无礼,自己和阿朵走在前面登山拜见奏乐的高人、希望高人为古越人指点迷津,化育精神,如何做好人,如何富庶民、如何敬天拜地才能风调雨顺。
端坐在石板上演奏的老人全神贯注在音律中,无暇顾及登山拜访的陌生人。阿牛夫妇只得跪地叩头拜见。老人侍从见阿牛夫妻诚恳,后面登上山来的族人也老实的跪成一大遍,只好伸手拉起阿牛夫妇,说:“你们肯定是越人。你们知道弹奏韶乐的人是谁吗?”
阿牛祟敬的说:“越人居山野,尚未开化,孤陋寡闻,请问奏乐的大贵人是谁?为何走到这么偏远的韶石山上奏乐?”
侍从没有直接回答阿牛的问话,看见两个年轻人上前来,便问:“这俩位相貌堂堂的年轻人是谁?”
阿牛华恭华敬地回答:“这个是小人的大儿子罗风,这个是小人的小儿子阿马。小人叫罗牛。”
“哈哈哈……”侍从忍不住笑起来:“都说风马牛不相及、可罗牛有儿子罗风罗马,血脉亲缘,有趣、有趣。”
阿牛不懂得侍从的意思、正想开口求教、另一侍从认真地问:“刚才你说此地偏远荒僻、你们一族人到这里干吗?”
阿牛诚恳地回答:“小人的母亲逝世、临终叮嘱要送她回丹霞峭壁悬棺葬,作为儿子,只好尽心行孝。”
大儿子阿风补充说:“我们罗氏族人悬棺葬我奶奶,忽然听到惊天动地的音乐,高雅绝伦非同凡响,所以都赶紧来看个究竟,恳请高人指点我们如何做好人做大事。”
阿朵大着胆子关切地问:“请教高人、风马牛不相及是什么意思、我的丈夫是牛、大儿子是风、小儿子是马,不好吗?”
奏乐人停止演奏大笑起来,解释:“风马牛不相及是比喻。马和牛不是同类,发情时雌马与雄牛也不会追逐。说明两者之间完全不相干。古语云:君住北海,寡人住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怎能扯到一块呢?今天,舜可不是这么样从中原千山万水南巡到古越,在九连山脉南风坳唱南风歌,今天又在韶石山奏韶乐,惊苍天动大地,意是召告天下,舜南巡留下足迹奏韶乐唱南风歌之地,都是神州的天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百越地处海隅、人虽未开化、地亦是神州王土、人也是舜之子民。舜本应巡遍古越山山水水教化越人鸿蒙,只可惜年事已高有心无力。今天罗氏风马牛孝道悬棺葬母到丹霞,闻韶乐声赶到韶石山见舜,这是礼孝缘分呀!天地是圆的,阴阳如轮转,有缘人不管身处山南地北,还是天崖海角,都是有机会相见的。天、地、人有灵性、心正神气清,仁德厚载福,敏行人精明。天地人有情缘,缘来缘去缘再来,花开花落花又开。人生正道是沧桑,天南地北出英才。”
侍从见罗牛父子不知道舜是谁,便嘴巴附着阿牛的耳朵说:“奏韶乐的老人是神州三王五帝的舜呀”。
阿牛听罢,吓得面色发青,慌忙跪拜在地:“舜帝在上、小人阿牛不识天高地厚、冒犯尊颜、罪该万死。”
罗氏族人得知是舜、一齐跪地顶礼膜拜、高喊赦罪。
舜亲自拉起阿牛,对罗氏族人大声说:“你们何罪之有、都快快起来,舜有缘相遇罗氏族人,再唱南风歌敬天地。”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民之财兮。
罗氏一族伏地叩头顶礼膜拜听舜帝高唱南风歌,歌词情深意厚,歌声高昂激荡,随风传扬响彻四方。
阿牛得知舜帝曾到九连山脉南风坳,唱南风歌,激动得满脸涨红、对侍从说:“阿牛恳求贵人在古越多逗留几日,既然已到过九连山南风坳、现在罗氏族人就可以把舜帝邀请到罗浮山一游,罗浮山可是仙山圣地。”
舜帝笑着打断阿牛的话,解释:“不是舜不想到罗浮山一行,实在是舜身体不适不敢在古越停留时日。今天我们有缘相聚,舜就把心中的话嘱托于你。你记住,古越虽有几个小部族,可是还没有封地命名。前几天舜就想好了,古海湾一带封地命名阳禺,罗浮山一带罗氏封地命名缚娄。缚娄罗氏代舜给阳禺传话。”
阿牛着急起来,问随从:“舜帝为什么急着要走呢?”
侍从小声说:“本来舜帝是要巡遍古越的,可是年事已高,在九连山脉又染上瘴毒疠气,正病着呢。奏韶乐是硬撑着呀。”
“哦……”阿牛顿时面对舜帝,肃然起敬,叫着:“舜帝啊!”
舜帝也面对阿牛,安慰:“罗氏牛、不必为舜担心,我们有缘。”
阿牛和族人拜天拜地拜舜帝,高叫:“和舜帝结缘,三生有幸。”
舜帝“哈哈哈”大笑……
舜帝是上古五帝之一,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尧命舜接替自己首领的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舜为首领时,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在位时,每隔五年都要往东,南、西、北巡狩一次,并在乐岳,西岳,南岳,北岳接见四方诸侯,检查他们地方的政绩。当他在位二十九年之间,虽然年事已高,仍然坚持南巡。舜一生以德感人,德泽众生。舜“齐七政”,定五年巡狩之制,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广开言路,倾听民众呼声而立诽谤之木。以和为贵,以德感化三苗,弃恶从善。舜自强不息,为舜十三年如一日根治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听感动、而“预荐禹于天”,以“天下为公”之精神境界禅位于“禹”。
“舜帝虽然年事已高,住在禹为自己建造的鸣条行宫中,心里却放不下黎民百姓。舜决定带几位老臣侍从,下南方巡狩。”
一个和风日丽的早晨,舜帝带领几名老臣,几名侍从,打鸣条出发,南渡黄河,经中原大地,向江南进发。
毕竟是上了年纪,体力已大不如前,加之一生操劳,到得晚年,人老了病就多了。开始,日行百里,后来八十、六十、五十、行一日,息半日,舜帝的体力渐渐不支。一天,因雨中受寒,舜帝病例了。身边的人劝舜帝说蒲坂为好。舜帝说:“风寒小病,不是大事,住几日就会好的”。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每日精心照料夫君。有的地方官和老百姓,听说舜帝病了,也纷纷赶来看望,有的还送医送药上门,也有的劝说舜帝不要南下了。就地住下更好。舜帝拒绝,说南方偏远之地,有些地方还不懂农耕,他一定要去。娥皇深知丈夫的脾性,她附耳给劝舜帝的人说:“不要再劝了,他要办的事情,不会半途而废的。”果然将养数日,舜帝病初愈,挣扎起来,又继续向南而下。
舜帝一行人来到苍梧一带。苍梧,主要居住的是三苗人的部落。舜帝带着诸位老臣,走林串户,访问百姓。他眼看到,有的地方人仍然住在山窑土洞里,阴暗潮湿,病倒的很多。舜帝便教他们营造土屋,改变居住条件。有的人以兽皮为衣,又脏又厚,夏天热得要命。舜便教他们学习种麻织布,改变服饰。有的人以人代牛、不懂牛耕,舜便教人们以牛拉犁的耕作技术发展农业。三苗人对舜帝佩服得五体投地,盛赞舜帝英明无比,德高望重,福泽后人,万世敬仰。
舜帝离开苍梧,在洞庭湖中小山丹教制茶,小山丹就叫君山。舜帝在常德一山丘讲修身齐家,小山丘就叫德山;舜帝夸苍梧山里新宁一山“山之良也”,这山就叫良山;舜帝经过苍梧山境内的东安,新宁和桂林的山,东安、新宁就有了舜皇山,桂林就有了虞山;舜帝越五岭在韶石山奏韶乐,韶石山一带就叫韶关,舜帝下山岭之南九连山脉山坳唱南风歌,山坳就叫南风坳。现在舜帝又给古越封地为阳禺,缚娄、福泽古越。海枯石烂,地久天长。
阿牛想到慰留舜帝无望,想起古越人尚未开化,人伦礼仪礼义廉耻仁德诚信需要舜帝教化,猛然产生一个热切强烈的希望、于是,阿牛大胆地说:“舜帝阿!百越人蒙昧无知,多么需要鸿蒙开化呀,舜帝既然身体欠安,走路不便,阿牛和罗氏族人愿意绑扎担架,抬着舜帝回中原。罗氏族人可以顺理成章在中原学习人伦礼义,仁爱道德,再回到古越传授经验教人伦理,如何?”
舜帝听阿牛说完,愕然,真想不到古越地竟然有如此诚心实意修好向善的人,不犹得大喜说:“这个想法特好,你们到了中原学习新技术和仁爱礼孝,再回古越传授,英明之举呀,古越和中原交流来往,更是神州大地之福,国人之幸。不过,罗氏族人只能派出青壮年由你带着随我回去。其余留在古越。”
“好,就按舜帝的建议办。”阿牛兴奋起来,对两位儿子说:“我可以带领你们年轻人到中原去,你们乐意吗?”
年轻人高兴得手舞足蹈,高叫着:“我们都愿意。”
阿朵也高兴地说:“舜帝,小女子也要跟着阿牛到中原,向中原的女子学习人伦礼义,织布种麻技术好吗?”
舜帝也喜笑颜开、说:“难得罗氏夫人有此心,欢迎呀。”
事情就这样决定,阿牛安排罗氏族人回罗浮山耕田种稻,自己带着儿子媳妇和一班年轻人、抬着病倒的舜帝离开韶石山、向九嶷山进发。
舜帝半坐半躺在担架上,由罗风和罗马一班青轻人抬着往九嶷山走。阿牛夫妇一左一右伴随着舜帝方便照顾。舜随行的老臣和侍从走在前头探路。刚到达三苗居住的湘乡地带,前面一个小山冲,忽然鼓角齐鸣,侍从和老臣慌回头报信。阿牛担心舜帝安全、便吩咐罗风罗牛一班年轻人抬着舜帝跑上山峰躲避,把舜帝放下石板休息。
舜帝观望四面山水风光,一言不发,静静地坐下,一边弹琴奏韶乐,一边昂头高唱南风歌。作乱的苗民手执弓矛将舜帝一行人团团围住,阿牛一见形势危险,刚要指挥罗氏族人击退苗民,却听到韶乐伴奏南风歌在九嶷山千山万壑回响,一时间百鸟合鸣,雄鹰翱翔,凤凰来仪。凶狂而虎视眈眈的苗人被妙不可言的韶乐融化了,被高昂激越的南风歌感化了。苗人丢下手中的武器伴随着韶乐的节奏和歌声的韵调情不自禁跳起舞来。于是,一场干戈化为玉帛。阿牛和罗氏族人亲历其境。目睹舜帝的安祥淡定,心情激动万分,心里想,眼前的舜帝,不正是阿牛朝思暮想的偶像梦寝以求的神仙吗?阿牛和罗氏族人真是荣幸,遇到神人,并且护送神人回家,真是人生的大快事。罗氏族人见到奏韶乐唱南风歌化育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齐呼舜帝神圣,寿以天齐。
舜帝吩咐阿牛邀请苗人坐到一起,然后慢条斯理地教导众人:“昊昊神州,拥有大地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凡人都是天下之子民,凡人都要提倡仁爱。因为只有仁爱才能使人间和睦,天下太平。所以天子对贵族要仁爱,官员对百姓要仁爱。仁爱最初只是对于人,而不太考虑对其他动物。舜平生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留心万物,觉得人生存在天地间,只有天人合一,把仁爱之心扩大到万物之上,天地万物和人一体。天子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到日月的运行;官员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到四时流转;百姓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到万物消长。如果万物受损,气候必然失常。如果政事缺失,日月就会无光。所以仁爱的君主和善良的臣民应该把仁爱之心扩充到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和水里的鱼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如果反过来,人们滥杀物命、滥伐山林、就会引起风雨不调,旱涝不均,农害遍地,瘟疫盛行。特别是五岭之南海隅地,蒙昧无知尚未开化,更应该明白仁爱的道理。阿牛你们罗氏族人愿意跟随舜到中原开眼界,学习人伦礼义,你们苗人也可以同往,不知苗人兄弟是否愿意?如果心悦诚服,就要拜在阿牛的罗氏族下,听从风马牛三父子的指挥。假若舜有什么不测,你们就伴同舜的老臣和侍从到中原过黄河找禹,相信禹会安排你们做事,重用你们的。”
阿牛一听,焦急地问:“舜帝你呢?你要到哪里去?”
罗风罗马异口同声:“舜帝,我们兄弟和罗氏族人齐心合力,送你们回家呀,不管半路有多艰难,我们不怕。”
舜帝苍老的脸现出少有的笑容说:“舜一辈子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伦理,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这一次南巡、到五岭韶石山奏韶乐,到五华山脉南风坳唱南风歌,又封古越阳禺,缚娄两地名、并指引古越缚娄罗氏一族到中原鸿蒙开化,毕生心愿足矣。今日有缘倾吐肺腑之言,恐怕是遗嘱……”
舜帝话未说完,两只眼睛上下眼皮慢慢闭合,嘴角脸夹带着微笑,安详的端坐在大石板上……
阿牛大声哭叫:“舜帝,你不能走,你要带我们过中原渡黄河回家”。
几位老臣和侍从大惊失色,惊叫:“舜帝归天了。”
罗风罗马和父母跪在舜帝面前痛哭,罗氏族人和三苗人同时跪地,哀哀切切哭拜。一阵清风吹过、山谷呜咽,溪流哭泣,白云灰暗,天地苍黄,九嶷山峰紫气升腾……
老臣和侍从看见,高声叫:“舜帝升天了,舜帝上天堂了。”
阿牛父妇和罗氏三苗族人同时仰首朝天,心中祝愿舜帝上了天堂,会保佑我们,更会赐福苍生的。”
再说舜帝两位夫人娥皇和女英、好久没听到舜帝南巡的消息,担心丈夫的身体健康。于是,立即起程、追赶到扬子江边遇到大风,一位渔夫把他们送到洞庭山。两位夫人千里迢迢来到九嶷山,舜皇山寻夫。他们扶着竹子走,沾满泪痕的指纹印在竹子上,变成了斑竹。后来,她们听到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舜皇山泣望,把山中的竹子染得泪迹斑斑。再后来,舜帝的两位妻子娥皇和女英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舜帝二妃的身躯虽留在昆山,但他们的精魂却陪伴在舜帝陵寝两旁,化作了娥皇、女英两山峰;在东安和新宁舜皇山,化作了娥黄女英两条溪流。
阿牛夫妇指挥罗氏族人,协助舜的随行老臣和侍从,在苍梧为舜举行葬礼。舜入土为安、老臣和侍从便带领阿牛夫妇罗氏族人和三苗人众,浩浩荡荡渡长江过黄河,直接拜见禹。老臣说明舜帝南巡死于苍梧的经过,并介绍罗氏族人和三苗人众诚心实意向往仁爱,盼望启蒙开化,学习人伦礼孝、再回南方为蒙昧无知的古越人传授文明义理的心愿。禹大喜,殷勤接待阿牛夫妇罗氏族人和三苗人众。并为舜帝病死苍梧全国哀悼三日,以表对舜帝平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纪念。
之后,禹按照舜的遗愿,安排阿牛夫妇罗氏族人和三苗人众合适的工作,衣食住行一切从优。阿牛夫妇非常高兴,千恩万谢,教导罗氏族人和三苗人众认真做事、报答舜帝知遇之恩,效忠国君大禹。
大禹非常欣赏阿牛的工作能力,哪里有难事,有险情、阿牛都会请命,率领儿子和族人妥善解决,三苗人众看在眼里,更感到入族罗氏而倍觉骄傲光荣。几年间阿朵又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由于罗风罗马人才出众,禹亲自出面,为罗风罗马选女配婚。罗氏族人和三苗人众人人娶妻生子,安家乐业,古越人三苗人到北方入乡随俗,人伦礼孝文明进步,融为一体。
夏禹治理好中原的洪灾水患以后,中原百业俱兴,歌舞昇平。夏禹感谢罗牛父子和罗氏族人忠诚信义、为国家立下功劳、饮酒庆功奖赏罗氏族人。酒过三巡,罗牛酒醉,显露出思乡之情,引起夏禹的联想。夏禹情深意切地说:“罗氏好兄弟,离乡日久思乡,人之常情,正好 现在国家安定,天下太平、日前查看《尧典》,记载”尧帝申命羲叔,宅南交”。就是称不但舜帝去南方巡守,以致重病不回,崩于苍捂之野,尧帝比舜帝早就南下巡示,关心庶民百姓。现今神州顺无应民,划天下之地为九州,禹也应该效法尧舜、南抚交趾。罗氏兄弟、你陪禹一道南下巡示,顺便回乡看一看父老乡亲,沟通南北两地百姓情谊,禹也好在你引导下到阳禺缚娄走一遭、看一看女娲造人时抛下丹霞山的阳元石和阴元石,五羊献穗落下越秀山的五羊神像和仙罗浮山,接通南北沟通的桥樑便利后人来往”。
“好呀!禹王陪罗牛南下缚娄,太好了。”罗牛欢天喜地又笑又叫。
罗氏族人思乡心切,兴高采烈庆祝,把在中原学到的礼仪带回蛮夷发扬光大。经过几天准备,夏禹带领随从和罗氏族人一齐南下。
罗氏族人陪同夏禹巡遍丹霞山,拜过阳元石阳元石,到达越秀山祭过五羊献穗神像,在古海湾向古越人重新宣布舜帝封地“阳禹”的口谕、到罗浮山罗氏领地重颁缚娄的封号,然后带带罗牛和大批愿意前往中原的罗氏族人,跋踄千山万水再返中原。自此开始,罗氏族人不断往来中原和缚娄,经年族人在中原也日逐强大、罗牛更加得到夏禹的信任。
光阴如逝水,岁月若流云,转眼几十年过去,阿牛夫妇虽然已经子孙满堂,罗氏族人兴旺发达,但是,年老多病,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心中的思乡之情日逐浓厚、真希望一儿子族人送他们夫妇回缚娄封地落叶归根,老死后葬在罗浮仙山,享受古越缚娄的山光水色。然而从北到南,遥遥万里,江河山水远隔,连舜帝南巡都有去无回病死苍梧,远葬他乡,怎么可能重返缚娄封地?
儿孙族人都明白长辈的心思,只好更加细心照顾老人的起居,尽后辈的孝道。阿牛临终前,把儿孙和族人叫到床前嘱咐,为人要以舜帝为榜样,只为苍生不为身。做事要敬天畏地,保护万物,天人合一;做官要精忠效国,修身爱民。不管将来发生什么变化,罗氏一族的始祖,有舜帝封地缚娄,在古越东江边罗浮山下。如果罗氏在天地间生存千秋万代,子孙后代无论官员大小还是平民百姓,有机会就要返回缚娄看看,千万不能数典忘祖。假若罗氏一族在外遇难,尽可以举族迁徒,远征南下,回到仙罗浮山下祖宗的起源地,舜帝御封的缚娄。
阿牛夫妇百年归老、厚葬在北方、罗氏子孙辈出英才,为国为民忠勇可嘉,深得朝廷重用,成为罗氏大族。罗氏一族在中原由小到大,经历历史改朝换代的艰辛痛苦、饱尝了社会人生的悲欢离合,不但没有衰亡、反而越来越强盛。罗氏一族在中原拼搏,卧薪尝胆,始终秉承始祖阿牛临终的教诲,只为苍生不为身、效国爱民。华夏的仁德,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在华夏几千年的风云变幻中,罗氏自始至终履行仁德的信义,在诸侯部族的竞争中高举仁、义、礼、智、信的大旗不倒。周朝初立、阿牛的后人,罗氏族的首领被周天子封为子爵,后为百爵,再为公爵。周武五九年,匡正被封为安南罗国公。罗氏族的封地在湖北宜城,称罗子国。(后为罗伯国)。位于楚国的南面,与强楚为邻。后来在楚国对外抗张的压迫下,罗国逐步向南迁徒。公元前391年以后,罗国继续往南迁徒。为了抵抗楚国的扩张,罗国想方设法给予楚国迎头痛击。罗国虽然是小国,然而罗氏族人秉承先祖的志向,不心甘情愿做大国的良民。所谓小国、是指南方国家相对于北方国家的战斗力而言,一般来说南方国家的武器装备没有北方国家精良。早在公元前700年(左传、桓公十二年)楚国派兵攻打绞国:“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注:罗国在宜城西山中,次年春,楚屈瑕伐罗……师行)无次,且不设备,及罗与卢戌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
这次战争,罗国把楚国打得落花流水,主帅自缢,其余将领被俘。楚军大败,使楚国损失惨重。可见小国不是弱小只能被动挨打,只要人心齐,土勇猛、组织得好也能打败大国。这也说明罗国从罗氏祖先教诲的自强不息坚贞刚韧的性格意志息息相关。罗国能打仗、罗氏一族更不会向强敌屈服,罗氏族人懂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猛进勇退,具有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争技能。
公元前391年,楚国南平百越,拓疆至洞庭湖以南。罗国人主体部分再次向南迁往百越、罗国主政首脑没有忘记祖训、带领族人浩浩荡荡迁往舜帝亲封的缚娄故地,建立缚娄国,落叶归根开发古越仙山、建设南方家园。也有当时陪同罗氏一道北上的三苗人的后代部分人往东西方向迁徒,分散在两广各地定居、以罗国罗氏罗姓为尊,传宗接代,以罗族人为荣,罗字为贵、罗姓罗地遍及天崖海角,雷州半岛。
罗浮山下的缚罗国的成立,一呼百应,罗氏族人伴随着“芈芈”呼应,成千上万人扛抬着来自中原的古旧青铜器,编钟甬鼎,取道四面八方,转向东江罗浮山,最终抵达舜帝的封地缚娄,在祟山峻岭的环抱中扎根、一个在从南到北,再从北往南,历经华夏几千年变化的罗氏一族归故土,立业建国。
注:长篇历史小说丛书《岭南传奇③古越沧桑》
广东出版集团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标签: 芈华历史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