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评论]关于荆州的若干历史问题

犀牛历史 77 0

关于荆州的若干历史问题

   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NO1:

   孙刘联合抗曹,这是一个以孙权为主导的军事同盟。联军前敌总指挥是周瑜。

   我相信对于这一点,多数人是表示认同的,但也有人持相反态度。

   反对意见1:刘备官居左将军、豫州牧,孙权不过讨虏将军,周瑜不过孙权部将,如何指挥得动刘备。

   回答: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讨论品秩可能,刘备以左将军、豫州牧投奔品秩在己之下的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已经说明有实力才有发言权。

   反对意见2:刘备手里有两万余人,孙权不过给周瑜三万兵抗曹,双方兵力相差不大,且《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之说,《三国志先主传》亦有“先主遣诸葛亮自结於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之说,而《三国志武帝纪》中更是只有“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的说法,而对于周瑜却只字不提,可见联军的统率当是刘备才对。

   回答:刘备寄在刘表处,手里能有多少兵?就算跟刘琦一样,给他一万人吧,虽然到当阳因一路有人归附达到比十万众,但这些人中间真正能武装起来的有限,而事实上又因为被赶来的曹军击溃,刘备只能“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只有走水路的关羽那数百艘船得以幸免。而关羽不可能把刘备的全部军队都带上船,给他算一半,不过五千人。如果考虑到后来有失散的部卒可能跑回来,那么诸葛亮对孙权所说“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基本上还是正确的,但不能排除有些许的水分。而最老命的还不是这个,江夏本就不是一个大郡,按《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江夏十四城,户五万八千四百三十四,口二十六万五千四百六十四,经过多年战乱————黄巾的冲击是一方面,另外孙权多次征黄祖,左一个“屠其城”,右一个“虏其男女数万口”,也折腾得差不多了————所以,刘备与刘琦会合后最大的问题是发现自己没有了后勤保障,如果不向孙权求救,就算曹操不打他,光是补给问题就足以让刘备崩溃(注一)。

   蜀书回护刘备、魏书回护曹操,吴书专美江东,在一些记载上会有所出入也是正常,我想不妨再看看相对中立的《后汉书》中的记载————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很显然,联军的统率是周瑜无疑。

   注一:根据三国志中江东对黄祖的作战记载,结合地图来看,江夏的东半部应该已经在孙权的掌控之中,甚至有可能占据了沙羡即现在的武昌一带————如果沙羡也在孙权的控制之下那么不论按三国志所说刘备是进驻夏口还是按江表传所说刘备进驻鄂县樊口,他都是到孙权的地盘上去了,这跟刘备投奔刘表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NO2:

   刘备南征四郡应当是联军整体的军事部署而不是刘备趁机南下夺取胜利果实。

   也就是说,南征四郡不是刘备的单方面行为,四郡投降之后的处置权并不在刘备手里,即刘备虽然打下了南四郡,但他真正得到南四郡不是在这个时候。

   理由如下:

   第一,刘备如果有了南四郡在手,干嘛来要亲自去见孙权求督荆州呢?

   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三国志庞统传中裴注引江表传语

   为什么说殆不免周瑜之手,正是因为刘备只有区区公安一小块地方立足,所以时时担心被周瑜给吞并了,于是才冒险前去面见孙权。

   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从权借荆州数郡。————三国志先主传中裴注引江表传语

   第二,如果南四郡一开始就在刘备手里,那么就无法解释为何黄盖在建安十三年到十五年间曾任武陵太守一职。

   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三国志黄盖传

   关于黄盖的卒年,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孙瑜的卒年和孙皎的传记。

   年三十九,建安二十年卒。————三国志孙瑜传

   孙皎字叔朗,始拜护军校尉,领众二千馀人。是时曹公数出濡须,皎每赴拒,号为精锐。迁都护征虏将军,代程普督夏口。黄盖及兄瑜卒,又并其军。……建安二十四年卒。————三国志孙皎传

   由黄盖及兄瑜卒一句,我们可以断定,黄盖应当和孙瑜差不多的时候去逝,既然孙瑜是建安二十年卒,而孙皎在孙瑜和黄盖死后“并其军”,并且孙皎是建安二十四年卒,那么显然黄盖这个武陵太守不可能是在孙权袭取荆州之后上任的,而建安十五年后武陵郡在刘备手里,故黄盖的武陵太守只能是在建安十三到十五年间上任,说明刘备打下的南四郡,并非由刘备来任免官员,其控制权是在盟主孙权手中。

   至于刘备得到南四郡的具体时间,个人倾向于是在刘备进京见孙权前后得到了南三郡,武陵郡有可能是在周瑜死后才和南郡一起交给刘备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其依据是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为何诸葛亮只督三郡而不是四郡呢,我斗胆假设一下,当初孙权极有可能只交了三郡给刘备,而武陵由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周瑜意欲伐蜀,所以不能交给刘备。

   NO3:

   孙权和曹操一样严重低估了刘备的雄心

   孙权之所以同意刘备督荆州,完全是将刘备看成一个附庸,这一点上,他并不比曹操更高明,甚至可以说吃了个哑巴亏。

   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先主至京见权,绸缪恩纪。————虽然三国志先主传中用了外交辞令,但是我们的诸葛亮丞相道却出了实情:

   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三国志法正传

   孙权显然是希望将刘备纳为一家人,当然,家长是孙权,嫁妹妹给刘备意在控制刘备,但事实证明这一招非常失败,刘备是何等人物,顺水推舟,假戏真唱,冒险面见孙权,在东吴好吃好喝,其演技比之在曹营中学圃种菜更进一步,后来刘禅的乐不思蜀,亦颇有仍父之风,不遑多让。

   比起孙权这种联姻的小把戏,刘备显然要想得更远,看得更清。

   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於险涂,非万全之计也。————三国志庞统传中裴注引江表传语

   不出虎穴,焉得虎子,险则险矣,终归还是成功了。

   而孙权却总是一厢情愿地在想问题,居然还妄想联合刘备一起伐蜀

   孙权欲与备共取蜀,遣使报备曰:“……今欲先攻取璋,进讨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楚,虽有十操,无所忧也。”————三国志先主传中裴注引献帝春秋语

   一统吴楚,什么意思,一山不容二虎,一统吴统自然是由他孙权来一统而不是刘备,这样的事刘备能做么。孙权最后只能吞下自己绥靖政策的苦果。

   NO4:

   周瑜伐蜀计划未受阻于刘备

   事实上东吴应当有两次伐蜀的设想,一次是周瑜的,因周瑜病逝而告夭折。而周瑜死后,孙权在将南郡让给刘备后又希望联合刘备共同伐蜀,结果被刘备拒绝。

   曾经在周瑜伐蜀之可行性报告一文中考证了周瑜入川在路线上无需刘备的配合,由于占有南郡和夷陵,入川的水路他至少与刘备共用,无需假道,而如果武陵果然是在周瑜死后才交给刘备的话,那更说明当时周瑜可以从容地出入峡口。

   而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的孙权约刘备一同伐蜀的事,却显然和周瑜的计划有点对不上号。

   权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为宜报听许,吴终不能越荆有蜀,蜀地可为己有。荆州主簿殷观进曰:“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先主从之,权果辍计。迁观为别驾从事。————三国志先主传

   请注意,殷观的话里有“新据诸郡”之说,又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南四郡是刘备后来得到的,否则这新据诸郡就无从说起了,并且又有“越荆有蜀”之说,说明些时南郡当在刘备手中,孙权需假道荆州才行,即这一事件发生时间当在周瑜死后。

   而献帝春秋中的记载则更加明显地说明孙权联合刘备伐蜀是在周瑜死后:

   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三国志先主传中裴注引献帝春秋语

   写得有点仓促,难免有许多错误,请诸位指教[本文系原创,新浪三国论坛首发]

标签: 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