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水即长江,帝鸿即帝江,鸿族即合雄氏,鸿水、汉水与汉族起源

犀牛历史 135 0

  鸿水即长江,帝鸿即帝江,鸿族即合雄氏,鸿水、汉水与汉族起源

  (一)山海经里大荒的概念与鸿族合雄氏起源

  山海经里有《大荒经》,那么大荒是什么?究竟说的是哪里?

  这要从荒的本意说起。荒就是荒凉的地方,如北大荒。人们认识的最早的洪荒之地,是相对于较近人类居住的地方而言的。之所以认为那里荒凉,是因为那里不仅有洪水,还有猛兽,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就算有人类,也是人烟非常稀少的地方。

  万年前,全中国只有很少的几个地方有人类居住。其他地方都还十分荒凉,其时远古遗址比较先进的,至少是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或横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这样的备选地点己经不多。

  而有成规模密集遗址的,出现在湖南澧阳平原,这里的历史非常古老,这里的人们率先开始农耕生活方式。

  但他们是谁?肯定不是神农氏伏羲氏们,也不是燧人弇兹合雄氏,甚至,他们连有巢氏都不是。他们是一群食谷磨器弄瓦人。

  湖南临澧县有华垱遗址,这个华,远古时代读瓦,粤语中,华的读音是wa。是说这里的人烧制瓦器。华垱遗址是世界最早的工业城市。这个遗址保守估计距今一万二千年,很可能还更早。

  瓦就是华,我认为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聚落。他们未必是最早的华族,但很可能是华族的重要一支。

  华族人最早来到澧阳平原种地,制陶。吸引了附近山地人的加入,就是百濮。华族人与百濮民族花了差不多一千年才融合好。

  距今九千年前,澧阳平原产生了繁荣的彭头山文化,农耕,制陶,手工业,贸易,逐渐兴盛起来。相对来说,这里的人生活富足,安逸。在这个人类最早的文化圈子里,他们不知道周围荒无人烟的地方叫啥。

  之所以要把某个地方命名为荒,是因为那里有大水,那条大水后来被人命名为鸿。鸿水,就是后来的长江。当时的长江入云梦泽处,在澧阳人看来,是非常大的水。因为有鸿水,而且荒凉,所以是洪荒之地。

  近万年前,彭头山文化的人类知道的长江,位于湖北松滋的北部,这里就是人们知道的最早的洪荒之地。如果把澧水低洼地带的农耕贸易区称为海内,那么这个农贸区之外,便是海外。而湖北松滋的那块洪荒之地,它们连当时的海外都不是,是在海外之外,也就是说,当时农贸区所在澧水流域之外的地方,才是荒。

  谁知到距今七八千年前,松滋这块荒地却崛起了一个更牛逼的国家。你可以看看松滋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规模,横惯城背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其中的关洲遗址,现位于长江主航道上,在长江大水冲刷数千年后,仍挖出了十多米厚的文化堆积层。

  所以,不要小看荒。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例如我们现在的北大荒,保不住哪天就发展成一个工业中心。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被人类发现的荒地,能在弹指一挥间变成人类文明的中心都市。

  例如美国的纽约洛杉矶,相信它们在几百年前还是大荒之地。但现在你还能把这些地方跟荒凉二字联系起来吗?

  所以荒是来自于一个绝对远古的概念,一万年前,澧阳农耕区的人认为湖北松滋地区就是荒。澧水流域的人认为这里荒凉,而且有洪水。洪水就是鸿水,鸿就是江,鸿水就是长江。粤语读音中,鸿与江的发音是很接近的。

  鸿水,最早是指长江,准确的说,是长江入云梦泽处。万年前,澧阳农耕区的人用洪或荒命名了湖北松滋这块地方,这就是大荒的由来。

  这块洪荒之地在彭头山文化以前荒凉了几千年,然后来了一群渔民,在关洲遗址处定居了下来。他们用鸿水命名了这个自己的族称,就是鸿族。鸿族,就是后来文献中记载的合雄氏。合雄二字连读,就是鸿。

  洪荒之地逐渐有了人烟,在距今七千年前,洪荒之地发展出一个由三个族团联盟形成的政权,曰燧人弇兹合雄氏。这是一个对中国后世文明发展影响极深的国家,燧人弇兹合雄氏联盟,燧人氏,弇兹氏,合雄氏,三族大联盟。

  其中,燧人氏是王族,弇兹氏是后族。合雄氏作为原居民,地位反倒是最低的。说明松滋地区的这个古国,似乎是外来民族入侵建立的。

  有史书记载,燧人氏是三皇五帝之一,说明燧人氏的身份就是王。燧人氏曾经王天下,既然已经王天下了,他甚至不是一个小部落的王,而是天子,即天下共主。河南商丘至今还有燧皇陵,不过那个燧皇陵恐怕是假的了,因为河南商丘地区压根儿找不到对等的遗址,可以一票否决它。

  我为什么判断燧人氏之国在湖北松滋?因为不管燧人氏本人来自哪里,是什么民族,他统治下的人民总之是鸿族人。

  七八千年前的鸿族居住在哪里?在长江上!在湖北松滋长江入云梦泽处,这里有规模相当大的远古遗址群。

  根据史料推算,燧人氏建国在七千年前,而城背溪文化始自八千五百年前。说明这个国家的建立有看厚实的文化底蕴,经历了充足的准备期。因为燧人氏之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经历了超过一千多年的漫长的孕育过程才诞生的。

  澧阳人用长江的古名称鸿命名了湖北松滋这块地方,曰荒,或洪荒。因为这里是长江大水入云梦泽的地方,这里的水很大,所以是洪水,所以荒。

  我之前对这个荒字一直理解不了,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我,说女娲时代的某个著名水神康回,也可以读为荒回,当时不能理解康字如何可以通荒。

  有人提示我,用粤语读,我才一下子反应过来,原来荒,就是鸿,就是洪,康回,就是荒回,他是鸿族的,这支鸿族人就是后来的共工氏。

  荒就是鸿,鸿族有个王叫康回,他当时就是天下的王,就是帝鸿。这个康回后来被女娲族推翻了。

  康回二字连读,就是王。我突然想到,中国北方民族中的汗,可能就是康回的意思,还有,西方的King,也可能是康回的意思。

  我才终于敢确定,最早的荒,就在湖北松滋,远古时在澧阳地区的人看来,这里就是已知世界的北大荒。

  这就是最早的荒的概念的来历。是指距今近万年前起至七千年前,在澧阳地区的人看来的长江入云梦泽处的整个湖北松滋地区。

  几千年后,来自澧阳平原的燧人氏伏羲氏们来这里建国,他们把许多故乡的地名往这里搬,包括洈水。

  距今六千年前,从澧阳平原因遭水灾逃难而来了一对孤儿,伏羲氏与他的妹妹女娲。当然,伏羲与女娲并非唯一的来自澧阳地区的移民,事实上,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跨度内,澧阳平原因各种原因有无数的人移民这个地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叫殖民。

  伏羲与女娲在这个洪荒之地建立起了一个震古烁今的国家,太昊之国。原来的洪荒之地,在距今六千年前起,成为了人类文明的源头。它的奇迹可以跟现在的美国纽约洛杉矶在两百年内拔地而起毗美。

  从那时起,人们不再认为这里是荒,而认为这里就是他们当年的天地之中,仇危之水流域。

  但是,荒这个概念,已经根植于这群人的民族记忆里,他们会把某个新发现的无主之地命名为荒。

  伏羲氏时代以后,人们认为湖北荆门地区是北大荒,并陆续向这里移民,炎黄以后的北大荒,己经在南阳盆地或淮河流域。

  所以山海经里记载的大荒究竟指的是哪里,要看这部分山海经出自谁之手。如果是伏羲氏时代整理的,应该指的是湖北荆门地区。由于他们己经把仇危水搬到湖北潜江地区,所以他们认为湖北荆州潜江荆门天门汉川应城地区是天地之中,所以他们不可能认为这里是先前比荒还荒的地方。

  如果是炎黄时代整理的,应该指的是南阳盆地或淮河流域。如果是夏代整理的,可能已经包括河南安徽广东四川陕西。

  亾,逃也。逃者、亡也。二篆为转注。亡之本义为逃。今人但谓亡为死。非也。引申之则谓失为亡。亦谓死为亡。孝子不忍死其亲。但疑亲之出亡耳。故丧篆从哭亡。亦叚为有无之无。双声相借也。从入??。会意。谓入於??曲隐蔽之处也。武方切。十部。凡亡之属皆从亡。

  亾)字不是死亡的意思,是逃亡,逃荒的意思。远古,澧阳平原的居民,很多人进入这个地区,就消失了。N年后,这里崛起了一个大国。

  所以,荒的概念,跟仇危水一样,不会是不动的,它会随着鸿族文化的扩散到处跑。

  (二)鸿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鸿族不是游牧民族,他们是合雄氏,合雄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在距今八千年前,就已经在长江入云梦泽处的关洲遗址处繁衍生息。长江之所以命名为鸿,就是以这个民族的族称来命名的。

  合雄氏最初应该是一群渔民,他们从湖南的澧阳平原学到了慢轮制陶技术,开始在长江入云梦泽处制陶卖陶,发展出城背溪文化。

  他们在长江水系上制陶贩陶,开展原始贸易活动,在一些交通要道上建立商站,逐渐发展出城市。他们的首领叫帝鸿,晚期称共工。

  黄帝说自己是帝鸿氏,可见黄帝的族属不是羌族,而是鸿族,至少,他的文化认同上,是认了合雄氏为祖先。

  黄帝不是最早的帝鸿,也不是唯一的帝鸿。但他绝对是帝鸿里面最厉害的一个。

  黄帝是帝鸿,黄帝,就是鸿帝的意思。在同一个人身上,黄帝与鸿帝应该是同一个概念,不会是两个不同的词。

  鸿是什么?鸿在哪里?黄帝为什么要称帝鸿?

  黄帝真是鸿族的吗?黄帝距离上一个帝鸿有好几百年,他有可能是鸿族的直接继承者吗?史书上并没有强调这一点。

  黄帝之都有熊是什么?它在哪里?

  有熊,就是有鸿!粤语中,熊的读音就是鸿。所以,黄帝称鸿帝,纯粹因为它是有鸿国之主。

  帝鸿,又叫帝江。文献记载,当时天下有五帝,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各一帝,中央之帝就是帝江。帝鸿就是帝江。

  黄帝不是唯一的帝鸿,但至少,黄帝之国有鸿,位于当时天下很核心的位置。

  最早的鸿水在湖北松滋入云梦泽处,帝江时代与鸿水,应该还是指长江,但黄帝之国有鸿,这个鸿水很可能是指的汉水。黄帝建国,应该不在湖北松滋。而应该在汉水下游。

  鸿水本指长江,但由于远古长江泛滥的区域非常辽阔,最厉害的时候整个江汉平原一片泽国,长江经常夺占汉水。久而久之,汉水下游的长江泛滥区也被人称为鸿水了。汉水的读音,其实是由鸿水转音而来。所以黄帝时代的鸿水,主要指的是汉水下游,而不是长江。

  因为燧人氏之后,云梦泽西岸地区经历了好几次改朝换代。大量的山地游猎人涌入农耕区,造成了文明周期性被摧毁然后被重建的动荡。

  鸿族人开始向海外移民,他们从湖北松滋出发,渡过鸿水,即长江。来到湖北荆州沙洋潜江,并进入汉水流域。

  鸿族人在汉水流域待久了,由于湖北荆州潜江地区的长江已经被淤积分割成无数湖泊群,变成了所谓的海,鸿族人记得自己的故乡在鸿水上,但是他们己经找不到鸿水在哪里了。

  N年后,他们认为汉水就是鸿水。汉水的发音,很可能也来自鸿。距今五千年前,鸿族人将汉水命名为鸿水,读音为匈,或者熊,或者汉,大家可以用粤语读一读这几个字,感觉感觉。鸿,熊,匈,汉。可以体会到发音由鸿演变到汉。

  黄帝之都有熊,应该在汉水流域。黄帝称帝鸿,他的都城有熊,其实应该是有鸿。熊的粤语发音,正是鸿。在距今四千五百年前,鸿族人在汉水流域建国,建都有鸿,即有熊。他们的首领,就是赫赫有名的黄帝。在沉沦了两千年后,鸿族人再次崛起。

  汉水就是黄帝时代的鸿水,看吧,远古地名,连鸿水都是长腿的,都是会跑的。这要么是被移民搬过去的,要么是后世人根据远流传来古地图的错误指认。

  西方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有人把许多英国地名到处搬,例如纽约新西兰等。只是美国人还算明白,懂得在纽约新西兰这个名字上加了个新字。但是远古人搬地名的时候可没这么明白,因为自己多少代人的迁徙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早记不清了。

  汉水入云梦泽的位置在湖北钟祥和天门之间,这个地区在被汉水泥沙淤积起来之前,曾经有一片海,称鸿海或汉海,即后来所说的瀚海。谷歌地图上仍然能区分出这片四千多年前的水域。

  汉海者,鸿海也。黄帝时代的人认为石家河遗址位于鸿海北岸,认为这里就是他们的故乡鸿水地区,于是在这里建都,称这里为有鸿,即有熊。

  有熊之都南面的一片平原地区,在四千多年前是汉水入云梦泽汇聚成的一片水域,当时称鸿海或汉海,也就是瀚海。所以真正的瀚海应该在现在的汉水下游湖北天门南部地区,汉唐以后将内蒙地区的一些沙漠标注为瀚海,是十分荒谬的。

  百度:瀚,也作翰海。含义随时代而变。汉魏六朝时指北方的海名。唐代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元代指古金山(今阿尔泰山)。明以来用以指蒙古杭爱山的。还常引申为戈壁沙漠。

  蒙古地区的瀚海百分百是从湖北这边搬过去的,瀚海,就是汉海呀,分明是说的汉水流域入云梦泽时汇聚的某个湖泊,怎么有可能是蒙古或新疆的沙漠戈壁呢?

  谷歌地图,湖北潜江地区有熊河镇,熊口镇。熊口镇以下,还有一个正在干涸的熊家湖

  在明朝以前,这里曾经有一条熊河,远古时代,熊河是条大水,它甚至是长江主泓。

  我们知道,就在汉唐时期,长江的荆江是不存在的,长江现在的主泓荆江是宋明以前才完全形成。所以湖北潜江地区的熊河是什么?它曾经是远古鸿水。这条熊河在明朝前期还有大水,明嘉靖年间堵塞荆江大堤最后一个穴口,熊河才断流。

  湖北潜江熊口镇的南方就是龙湾地区,这里有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先秦遗址群,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龙湾地区的黄罗岗古城,比楚纪南城更大更早,现在考古的说那是楚诚。但这个说法不见于任何文献记载。

  我认为湖北潜江龙湾地区的遗址群的新石器时代的部分,很可能曾经是帝江或公共之国鸿都。

  再来看看黄帝活动的范围,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先不要谈黄帝之国的疆域。尽管黄帝一生征战,取得无数军事上的决定性胜利,但这个政权实际控制的地区,跟神农氏政权没有完全重合。

  事实上,神农氏政权晚期,其控制的地区己经失去了下游汉水流域绝大部分,政权核心己经转移到长江南岸,湖北公安石首湖南澧县安乡华容地区。

  神农氏政权为什么要向南方转移?因为下游汉水北岸遭到了来自汉水上游的游猎人的持续入侵。 他们抢劫,杀人放火。神农氏这个已经完全农耕化的政权被迫南迁。

  神农氏尽管是一个农耕政权,但是他们的祖先,可以确定是来自汉水上游的牧羊人。但是,似乎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黄帝族团是游牧民族。倒是有史料显示某个叫少典的男人生了两个同父异母的孩,一个做了鸿帝,一个做了炎帝。

  直觉是觉得有点扯了,是说少典娶了谁生下谁,很可能是贵族间互相通婚,炎帝与黄帝的血缘关系很近,是表亲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就像李世民跟隋炀帝,或者是堂亲。

  古时部落首领有从舅父手中继承财产的习惯。无论如何,黄帝的文化祖先,应该不是羌族的。黄帝姓公孙,公者松也鸿也,是鸿族的子孙。

  黄帝后来改姓姬的说法,是因为他居住在姬水,以地名为氏,然后他的子孙又以氏为姓。

  姬水就是赤水,就是仇危水。神农氏姓伊耆,也就是姬。黄帝炎帝同姓。

  炎帝的母亲女登,又名安登,亦称妊姒。黄帝的母亲附宝是有娇氏部族的女子。有蟜氏,姒姓部落之一,炎帝,黄帝的母亲都出自姒姓。

  炎帝部落在姜水附近,因此称姜氏,黄帝部落在姬水附近,因此称姬氏。原来黄帝不姓姬,他只是姬氏。

  如果炎帝仅仅只是姜氏,说他是羌族的依据何在?因为他去了姜水,所以就羌族了?而且,黄帝只与末代炎帝是同时代人。可见早期的炎帝是羌族的,晚期的炎帝的血统不知跑偏到哪里去了。

  黄帝族团打垮神农氏政权后,他们的子孙向汉水流域扩张,他们认为汉水是鸿水。所以现在的汉水被认定为汉水,应该是始于黄帝时代,之前,汉水下游曾被早期炎帝称为姜水。

  所以水经注里面在汉水的位置出现了一个巨洋水,我一直闹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看来,这个巨洋水就是早期炎帝命名的姜水,后来姜水被神农氏政权南迁搬到下游汉水以南去了,这里的居民也换了好几拨,所以如果没有远古地图文字流传下来,是不会再有人记得,汉水曾经是真正的姜水。

  (三)合雄氏曾经在昆仑建都,最早文化殖民了整个欧亚大陆

  汉水,就是匈水。是山寨的鸿水。鸿水者,江水也。本意指长江入云梦泽处,即湖北松滋地区的长江。鸿水,又可以说洪水也。说明这里的水大。长江的水不大还有哪里的水大?鸿族向北迁徙,进入汉水流域,就用匈音命名了汉水,匈的粤语发音,正是鸿。

  从鸿的读音出发,伏羲氏之都宛丘,最初应该也是鸿丘的意思,史书说伏羲氏曾经在昆仑建都,有无可能就是指的宛丘呢?昆仑在古文献中又写着混陵,难道不是鸿陵的误读?

  最早的昆仑在哪里,当然是鸿族人起源都地方,我认为,湖北松滋关洲遗址,就是远古冥丘。八千年前的城背溪文化,遗址有十几米的文化堆积厚度。

  鸿族人在距今七千年前遭到入侵,燧人氏入主湖北松滋地区,组成遂人弇兹合雄氏之国,他们在湖北松滋小南海镇建都,也成昆仑。

  古文献中,昆仑又称悬圃,县圃,县通悬?这不正是遂人弇兹合雄氏之都玄丘吗,考察玄丘源流,玄字的来源居然是员。这里之前是员海,员海干涸后,这里才出现员丘,也叫玄丘或宛丘。

  古时,玄字通苑,通宛。伏羲氏之都宛丘未必与玄丘在同一个地方,但宛字的来源应该就是玄,史书记载伏羲氏曾在昆仑建都,或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新都命名为玄丘,由于这个新都并没有背靠昆仑山,因此后世人不相信这里是昆仑,许多年后,这个玄丘就被人读成了宛丘。

  宛丘即苑丘,又称云陵,混陵,即昆仑丘。所以玄丘,是鸿族的,鸿族战败后,向北迁徙了,先到达荆州,再进入汉水流域。

  淮南子说:古有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溟海水退后,才出现冥丘。黄帝时代以后,溟丘被人们遗忘。

  其时松滋地区的员海与溟海己经干涸。人们不相信玄冥二地名在这些地区。他们认为的溟海在湖北仙桃地区,后来发展成沔水。

  后来,云梦嫡裔向南方迁徙,他们认为玄冥二丘在他们湖南岳阳。秦汉以后地名搬迁越过洞庭湖,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位于云溪区永济乡,看吧,这里有一条云溪。不正是山寨的湖北松滋涴水吗?

  粤语中,宛的读咅正是云,云溪,即涴水也,湖南岳阳汨罗江上的名山渡,是战国时代的冥丘,这或许便是庄子里北溟与南溟的来由。

  再来谈谈啥叫云梦,云者,玄丘也,梦者,梦溪也,沔水也,沔水,即溟水,溟水的前身是溟海,溟海上曾经有过一个溟丘,所以,啥叫云梦?居然就是玄冥的意思。

  远古时,不同民族语言不同,又没有统一的文字,所以一些地名到处流传,它们的读音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玄丘的最初读音是员丘,员丘的前身是员海,员海水退后,这里称原,或大原,太原,大宛。

  看到了吧,大宛人是哪里来的?他们与伏羲氏之都宛丘是有渊源的,当然,最早的宛丘,即玄丘,应该是属于合雄氏的。也许仰韶文化,以及里海黑海彩陶文化所属的族团,才应该是玄丘的最早的主人。

  大宛的西面是康居,那就来谈谈康居是啥,康,古因可读荒,其实是鸿的意思。居,古音可读归,其实是归墟的意思,康居,就是鸿都归墟的意思。本来应该是指湖北松滋桂花树遗址

  大宛与康居同时出现在西域,可见又是一堆整体搬迁的地名。这些地名如果不是汉朝记史者搬过去的话,那么,就极有可能是仰韶移民搬过去的。

  隔壁分子人类学论坛曾经谈到,仰韶文化出土的人骨,体格身材长相很像中国南方人,尤其是,比较象现在的广西人种,可见是大瓦族的一支,他们在距今万年前到达长江口,以自己的族称鸿,命令了长江的江字。

  从距今八千年前开始,来自武陵山区的有猎人入侵澧阳农耕区。在他们的持续打击下,不堪奴役的合雄氏开始向北方迁徙,他们沿着汉水向北,再向西北,到达甘肃天水大地湾。

  据考证,大地湾遗址大致可分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层文化,其历史年代从距今80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000年。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约8000年,是中国西北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大地湾遗址的最兴盛的阶段,与云梦城背溪文化的分裂有关。 距今七千年前,仰韶文化继续向西方传播,传播的路径,必须要有水。鸿族人是离不开水的。

  远古时代,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应该是有水的,这就比较好理解合雄氏向西方迁徙,经新疆罗布泊,再到里海,黑海。

  除了需要水,他们还需要盐,远古人类的迁徙,一定要沿着盐路迁徙,居延海,恐怕是煮盐海。合雄氏在这里煮盐,然后向四周人群贩卖。

  其实,合雄氏就没有想过要回故乡吗?谁不思念故乡?谁又不想回到故乡?

  在距今5千年前,合雄氏的一支,曾经沿着汉水南下,打回来过。到达江汉平原,但是在百濮民族的持续打击下,他们还是离开了

  荤粥,读音应该是熏鬻,连读,就是宛。就是熊,或鸿。此即远古匈奴人。

  匈奴,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所以,匈奴应该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他们起源于湖北松滋,从距今八千年前起进入汉水流域。

  汉水,即匈水,其实是山寨鸿水。数千年来,一直是鸿族迁徙的通道,向北的,他们进入甘肃大地湾,发展出仰韶文化,其后续文明传播直抵黑海西岸。向南的,与江汉文明也有交集。

  夏桀的儿子名熏鬻,应该具有鸿族血统。夏亡后,熏鬻率领族人北上。汉代史书说,他们就是后来的匈奴。在汉朝,匈奴人自称夏后氏,他们有没有胡说八道?

  匈奴是中国远古民族,汉代的匈奴人自称夏后氏,不排除有攀附的成份。但是,也不能绝对排除其间是有文化联系的。

  汉朝学者不会随便听匈奴人说啥就是啥,他们应该也有过起码的调查求证。否则他们凭什么会信以为真。

  一个不能抹杀的事实是,出现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兰银官话区,这里的族群,包括当时的匈奴人,说的是汉语。此汉非彼汉,我说的这个汉语,是华语系的一种方言。

  说明当时的匈奴人,跟华语区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所以汉朝学者才会对匈奴人自称夏后氏将信将疑,录于史。你且姑妄言之,我且姑妄信之。以至于到了宋代,宁夏地区还能出现西夏国。

  仰韶文化的陶器,非常多的鱼纹,水波纹,他们来自有大水的地方。云梦泽西岸的长江口

  《山海经·海内经》说:“炎帝之妻, 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 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壤, 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

  听訞生炎居,这个炎居是什么意思?就是煮盐的,归墟。炎帝,其实是盐帝。

  炎帝家族最初是以贩盐为生的,天然盐没有了,就开始煮盐,这是最早的制盐业,炎居在归墟卖盐,因此叫盐居

  煮盐就经常要用火,最早掌握了高温技术,所以他们还利用高温技术制造陶器。他们崇拜火

  黄帝征服这个地区,得到一个铜鼎,也想造这个,黄帝去找谁问来着?鬼臾区, 为什么要去问鬼臾区?因为鬼臾区是归墟的主人,归墟,是一个传统的炎帝之墟。

  再看看鬼臾区是谁?鬼臾区号称大鸿。看到了吧,鬼臾区是一位鸿族传人

  如果是鸿人最先掌握了青铜技术,那么,在中国的甘肃仰韶文化区最先发现了青铜,以及铜制品,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我这个理论,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 城背溪文化与前仰韶文化,究竟有些什么关系。

  《山海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有钉灵之国,其民从【漆左氵换右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 

  李家村文化位于汉中市西乡县城南葛石乡和平村。先后发掘出石斧、石锛、石铲、砥砺器、刮削器、陶罐、陶鼎、陶碗、陶盂、陶锉等,其中以圈足碗、三足器、平底钵及扁平磨光双弧刃石铲等最具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还发掘出墓葬区1处,瓮葬罐2个,房屋遗址1处,并有鹿角、兽骨等。

  据鉴定,遗址距今7000年以上,处于母系社会阶段,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专家认为,“李家村文化是探索仰韶文化前身的一个较可靠的线索”,“是联系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的纽带。”

  李家村文化是仰韶文化的前身。城背溪文化向李家村文化扩散,靠的是殖民还是文化传播?我想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人类迁徙的动力始终存在,鸿族人迁徙的原因与盐有关,游猎人也一样。仰韶以后的鸿族文化继续向西方传播,到达黑海西岸,基本上属于一种文化传播,不同族群间的一种借力。

标签: 有巢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