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文化小说《蓝》第一章lt;上古蓝风gt;创作补遗

犀牛历史 55 0

  长篇历史文化小说《蓝》第一章<上古蓝风>创作补遗

  一、关于炎黄之争与上古时代

  首先,“炎黄”系上古传说。既然是传说或神话,就无太大的考证价值,就如考证观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一样,意义不大。

  其次,即便是上古传说,即便是文学创作,也得有个创作的来源、出处,或者说法。关于“炎黄”,中国前期历史著作的记录是不一致的。《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二帝用师以相济也”,说炎黄是亲兄弟。而《史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轩辕即黄帝,此话说明:(1)“神农氏”不是一个人,而是部落联盟,其首领叫“炎帝”;(2)在神农氏炎帝掌政时,后来的黄帝轩辕氏是其诸侯。(3)众多史料及“炎黄子孙”这一通行叫法,说明炎帝在黄帝之前,或者说炎帝曾经领导黄帝。(4)论后世影响,黄帝大于炎帝。比如: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后,决定中华民国改用按《民报》推算的黄帝纪年,通令全国执行,中华民国元年定为黄帝4609年;抗战爆发,毛泽东曾作祭文:“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以鲜花时果之仪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1901年,八国联军占京,鲁迅书“我以我血荐轩辕”斥日寇等。

  再次,正统历史记载“禅让”制度一般在“三皇时代”之后,而兴于“五帝”之首黄帝之时(黄帝禅位于嬴姓少昊),之后到帝尧禅位于舜等,史料及至今的史家仍然见解不一。

  因此,本着既忠于传统史料、又适当加以艺术想象的原则,便有了《上古蓝风》章节中的相关情节。

  二、关于“炎帝赐姓蓝氏”

  “炎帝赐姓蓝氏”、“蓝姓为中华天子封姓第一姓”等说法,同样只是口述历史语境下的传说与轶闻,更有中国族谱文化“人无传、史好撰”的遗泽,不足为信也不足为凭。但是,就像“炎黄子孙”这类经不起正史推敲的表达,却也展示出一个种族特定的文化。基于文化传承的考量,“炎帝赐姓蓝氏”之类的记载,虽无需回避,但同样要有依据。

  关于“炎帝赐姓蓝氏”,老蓝人本家湘北持正堂《蓝氏族谱》(民国二十一年修)对此记载原文为:“遂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原谱中作序的清朝大理寺卿、掌云南道监察御史蓝应元在其《湖广本宗族谱序》也说“殊不知我族始自炎帝七世孙、帝榆罔之子昌奇公,封姓于蓝”。同时,近五年,本人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其他各地图书馆也查阅到了相关记载。比如,在国家图书馆文津馆,查到了山东即墨蓝姓族谱的相关文证;而在囤积了大量江南蓝姓族谱的上海图书馆,来自江西、湖北、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蓝姓族谱都留存了“炎帝赐姓蓝氏”的记录(湖南图书馆只有汨罗长乐地区蓝姓的数页文字)。

  三、关于蓝姓始祖“昌奇公”

  蓝姓始祖“昌奇公”同样出自各地蓝姓族谱,是“炎帝赐姓蓝氏”这段虚幻历史的组成部分。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各地族谱对于炎帝(姜榆罔)世系下的“昌奇公” 世代记载不尽相同。本书未采用本家族谱中“炎帝七世孙、帝榆罔之子昌奇公”的说法,而是遵从全国蓝姓族谱的通行记载,将“昌奇公”之父姜榆罔归为第八世炎帝。

标签: 上古历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