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帖 读《历代名臣奏议》

犀牛历史 44 0

  读书破万卷•《历代名臣奏议》 (1172)

  《历代名臣奏议》,历代奏议总集。三百五十卷。明黄淮、杨士奇等编。永乐十四年(141 6年)奉敕编。杨士奇事迹参见《读书志第二百五十二部•<明实录>》。

  黄淮,字宗豫。生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卒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永嘉(今属浙江)人。洪武进士,曾与杨荣、杨士奇等同掌内制。官至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历充《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仁宗实录》总裁。除《历代名臣奏议》外,还著有《省愆集》、《黄介庵集》等。

  《历代名臣奏议》收入远自殷周,近至元代的历代奏议之文。按奏议内容分六十六个子目,即:君德、圣学、孝亲、敬天、郊庙、治道、法祖、储嗣、内治、宗室、经国、守成、都邑、封建、仁民、务农、田制、学校、风俗、礼乐、用人、求贤、知人、建官、选举、考课、去邪、赏罚、勤政、节俭、戒佚欲、慎微、谨名器、求言、听言、法令、慎刑、赦宥、兵制、宿卫、征伐、任将、马政、荒政、水利、赋役、屯田、漕运、理财、崇儒、经籍图谶、国史、律历、谥号、褒赠、礼臣、巡幸、外戚、宠幸、近习、封禅、灾祥、营缮、弭盗、御边、夷狄。

  自汉以来的奏议收罗大备,历代典制沿革之由、政治得失之故,从该书中可见一斑。这本书足以与《资治通鉴》、《三通》相参证,特别是南宋到元的历代奏议,史书多失载,因此此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例如,元世祖时东平布衣赵天麟上《太平金镜策》前后达三十余篇,其中讲到元初一些官吏抢劫百姓,犹如豺狼入牛羊之群的情况。以及大德年间郑介夫上《太平策》讲到当时儒、吏素质的低下等情况,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元初政治社会问题,是极重要的直接史料,而《元史》中竟无二人之传。

  《历代名臣奏议》集古今奏议之大成,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它也存在着名目过繁、区分常常失当的问题。把春秋以前人物如文王、周公、太公、孔子、管仲、晏婴、鲍叔等的言语作为奏议,亦嫌勉强。

  评:古今奏议集大成,名目繁多广内容。

  历代典制沿革由,政治得失一斑凝。

标签: 历代名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