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以宝玉为故事主人公的一部宏伟巨著,但是,宝玉是谁?众说纷纭,一说曹家后代说,说宝玉是一个有着天生悲天悯人情怀超脱世界的人物,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情,没有无缘无故的了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宝玉到底为什么要大彻悟,得大自在呢?宝玉到底是谁?欢迎聆听红学最新研究著作《重组红楼》,让宝玉身份大白于天下!版权文件
第一部分 宝玉的身份之谜
第一篇 共工和颛顼的故事
脂砚斋说,《红楼梦》作者非常狡猾,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那么我们就要找出这些草蛇,把他们连成线,才能真正解开《红楼梦》的最终迷案。
纵观“红学界”如此多的理论,不管是学者还是普通的红迷朋友,每个人都能找到很多草蛇,就是不知道意指何方,所以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草蛇在《红楼梦》中到处游走而无可奈何,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把这些草蛇的游走路线找出来,要想找到这些路线,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中提到了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 埂 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 自己 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 号惭愧。
最早读到这里的时候,因为自己的眼界所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只盯在被女娲丢弃在青埂峰下的这块石头上,因为我对于女娲补天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那一天,很偶然,我很无聊的以大劈叉的姿势坐在电脑跟前,不知道是怎么开始的,结果就在百度上搜索了“女娲”两个字,没想到,就这样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作者在这里故意隐藏了半个故事。
作者在这里故意隐藏了半个故事,那么,隐藏的这半个故事到底对解密《红楼梦》有无帮助呢?我们下面来看看这个被隐藏掉的半个故事-------女娲为什么补天?
这个问题还要从最早的记载谈起。女娲补天的故事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淮南子•天文》之《共工怒触不周山》,书中说共工和颛顼分别是黄帝和炎帝子孙,为了争夺帝位而大打出手,共工输了战争,一头撞在不周山上,把支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天上烂了窟窿,所以女娲才要炼石补天。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和冷子兴两个人坐在荒村野店,讨论国家大事,最后讨论到一个关于应劫还是应运的话题时,贾雨村提到了一大串的人名,我们重温一下内容: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
蚩尤, 共工 , 桀 ,纣,始皇,王莽,曹操, 桓 温,安禄山,秦 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其中共工的名字赫然在列,共工是应劫而生,原来他是败寇,所以这是作者故意隐藏掉的一个故事楔子。这才是《红楼梦》的写作缘由。就是被作者“甄士隐(真事隐)”的第一件大事!
既然《红楼梦》不是简单的爱情小说,那他就是一本政治斗争小说,如果按着政治斗争的脉络去解读,那么,被隐藏的这半个故事,就解开了《红楼梦》的写作起因。是为了映射争夺皇位而引发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有人成王,有人败寇,那么谁能告诉我,《红楼梦》中谁成为了王,谁成为了寇呢?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这是第二回开篇之言,这首七言绝句告诉我们 知道战争输赢兴衰结局的人是旁观冷眼人,那谁是旁观冷眼人呢?导演、导演,给这两个人特写镜头, 我找到他们了,看原文:
雨村听了,笑道:“可知我前言不谬.你我方才所说的这几个人,都只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一路之人,未可知也。”子兴道:“邪也罢,正也罢,只顾算别人家的帐,你也吃一杯酒才好。”雨村道:“正是,只顾说话,竟多吃了几杯。”子兴笑道:“说着别人家的闲话,正好下酒,即多吃几杯何妨。
看这两个人推杯过盏、“喷饭供酒”,谈论别人家的事情,原来他们就是七言绝句提到的旁观冷眼人,那么,他们的话语中就绝对包含了:谁才是夺嫡的双方,谁才是胜利失败者?
贾雨村在谈话中提到了本书中,贾家的家族人丁,从荣国公,宁国公开始到贾琏贾珍、宝玉,最后还特别引出了贾家之外的一个甄宝玉 。 既然贾雨村说这些人就是正邪两赋而来的,那么这个斗争双方就是在这些人名中,我们就要从这些人名中找到正和邪、王和寇。
我们先来找这个“败寇”。
既然本书把 “共工”列为应劫而生,那么《红楼梦》中谁和共工一样是应劫而生的命运,谁就是失败的那一方,就是败寇。《红楼梦》中,只有跛足道人对着癞头和尚说“三劫后,在北邙山上见”,难道,就是这个和尚经历了三个劫难,那这个和尚就是败方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遍了《红楼梦》中的和尚,除了这个癞头和尚外,还有一个天天嚷嚷着自己要去当和尚,而且,最后还真当了和尚,这个人是谁呢?大家就笑开了,这不是我们的宝玉宝二爷吗?是啊,宝玉就是家被抄了之后当了和尚,那么宝玉就是应劫来的?如果我单单这样联系,只能和大多数的学者一样,是猜测,根本不能服众,只有在书中找到根据,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才能确定《红楼梦》真的重见天日了。
那么我们从哪里找到证据来证明宝玉就是败寇呢?
其中有一条“草蛇”就潜伏在《红楼梦》中,为我们指出了一个寻找方向,
我们把书再翻回到第一回中,来寻找这条草蛇,第一回中,前面的都是序言故事,是玄幻,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开篇正文第一段: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chāng)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shèn)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wéi)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侞(rú)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这段话的第一句,作者就写了一个恐怖的词语“地陷东南”,地陷东南的地方住着谁呢?甄士隐,作者这样安排这个地址,可算煞费苦心了,这个恐怖的词语就来源于我们刚才讲的,被作者隐藏掉的半个故事中,我们来看看《淮南子》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二声)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二声)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其中“地不满东南”就是地陷东南,就是共工失败之地。
再看后面:
二仙笑道:“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作者安排了甄士隐的家在地陷东南之地,又从山崩地陷的梦境醒来,那么就是隐射甄士隐输了战争。那问题就来了,“甄士隐”是谁?他在书中明明没有官职,是一个不以升官发财为目的的乡宦,怎么会是参与政治斗争的那一方呢?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颛顼和共工,颛顼是火神,共工是水神,代表火的颛顼赢了, 代表“水”的共工输了,家在地陷东南之处、被火烧了,后来当了和尚,这么多的元素都指向了甄士隐,难道还不能确认甄士隐就是失败的那一方 吗?
一个普通的没有官职的人物,每天只以观花修竹为乐的乡宦,怎么会是一个参与夺嫡的皇子呢?而且还失败了?甄士隐到底是谁?是作者创作的人物,是虚构的人物还是真有其人呢?。
有学者考证,这个甄士隐是废太子胤礽,因为理论很简单,就是因为甄士隐的名字叫费解的“费”,被脂砚斋批注为废物的“废”,脂砚斋的批注都是字字千金,我相信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但是,仅仅凭这一点怎么能够显示作者狡猾的写作手段呢?怎么能因为脂砚斋一个“废”字就定了乾坤呢?
甄士隐输了斗争,那就是应劫而生的,甄士隐就是大恶者,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所秉也,而书中的甄士隐是个神仙一样的人物,秉性恬淡,本来就因为葫芦庙的火烧连累,导致全家跑去封肃家寄宿,可是投靠失误,后来更悲催的还丢了女儿英莲,让他自己急速衰老到暮年,后来看清世态,出家去了,这么一个可怜的人物怎么会是一个大恶人呢?而且还参与夺嫡大战,这真是匪夷所思!
旁白音效:这么一个可怜的人物怎么会是一个大恶人呢?难道我们的理论方向错了,那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人物?真的只是为了讲英莲的来历吗? 更有甚者牵扯到贾府的灭亡理由来源于和英莲很相似的秦可卿身上,事实到底如何,我们下回再说!
标签: 颛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