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抑武的北宋王朝,是如何走向亡国之路的?

犀牛历史 160 0

谢谢悟空小哥哥邀请,北宋说起来令人扼腕叹息,颇有恨铁不成钢之感,他的灭亡固然有崇文抑武的关系,但也有皇帝本人御下无方、政治腐败的因素在,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北宋是如何走向亡国的:

一、体制原因这个因素我认为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夺权经历是有莫大关系的,由于宋太祖夺取兵权是借助于军队政变,后又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但宋太祖及其后来的统治者终究不放心。因此,宋太祖又进一步采取了文武制衡的原则,将文官派到军队掌握兵权,同时还怕军队与将领产生较强的依附关系,又实行了更戍法。

崇文抑武的北宋王朝,是如何走向亡国之路的?

这两个方法固然有利于加强皇权,但是却极大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一方面是文官不识军事之道,遇到决策时犹豫不决或空谈军事理论,另一方面,士兵因为经常换主帅的缘故,导致军队的凝聚力非常的差。

此外,赵匡胤还为了防止民间出现判断,实行了募兵养兵策略,每年持续招纳士兵,遇到灾荒时还招募饥寒交迫的百姓为士兵,这就使得士兵的单兵素质不够高,却浪费了大量的国家经费,冗兵、冗费现象严重。

《嵩山文集》: 可以利百代者, 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 有叛民而无叛兵, 不幸乐岁而变生, 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二、党争导致内耗严重这个因素其实和上文的崇文现象有关,导致文人地位被拔高到比较高的程度。

在北宋,比较突出的政治场景就是朋党之争。而且,这个朋党之争持续时间长,且影响范围广,极大的影响了北宋的政局,对政治资源、行政资源的浪费不可计量。比如庆历党议 , 新旧党争、元党籍事件。固然前两次党争可以看做是对国家发展路线的讨论,从出发点来看是好的,但依然存在不少消极影响。但元党籍则完全是蔡京用来排除异己的重要工具,吏治破坏程度深远。持续的朋党之争使得官员们主要为自己的派别而相互攻击,缺少了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内部纷争不断,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内耗甚至多过了外耗。

崇文抑武的北宋王朝,是如何走向亡国之路的?

三、政治腐败、生活奢侈

这里面其实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政治上皇帝多任用奸臣或者说唯利是图之人为重臣,这里比如大家都广为人知的蔡京,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重点说说另一方面,就是宋朝皇帝生活奢侈的方面,集中表现为宋徽宗,生活上贪图享乐,大兴土木。这就有很多典型事例了:

一是赵佶因个人对宫廷园林的喜好,在苏州设立了应奉局。这个部门用来干嘛呢?主要就是专门用来存放从东南各地民间搜刮而来的奇花异石。每逢一定时节就派船运往京师。当时朱面力由于得到蔡京、童贯等奸臣的支持, 在江浙地区堪称土皇帝。这些地区的官员对他,犹如婴儿之望父母,快把他家门槛踩平了,极尽巴结之人事,搞得江南地区苦不堪言,最终导致了方腊起义。

二是广建宫殿。比如宋徽宗在蔡京的鼓吹下,大兴土木建造了仅比皇宫略小的延福宫,又在东北建造了比延福宫还要大的华阳宫,这两项工程大到什么地步呢?居然到北宋灭亡的时候都还没有完成。而且在修建工程的时候,各级官员有趁机盘剥百姓,导致人民生活困苦之极。

崇文抑武的北宋王朝,是如何走向亡国之路的?

四、结语综上所述, 导致北宋灭国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其中固然有崇文抑武的体制原因在,但更重要的是北宋皇帝不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导致政治腐败、大兴土木,又不能及时调解纷争,导致党争频发,内耗严重。这些弊病最终持续作用,导致北宋灭亡,并且有了所谓的靖康之耻。

参考文献:

1.《宋史·太祖本纪》;

2.《嵩山文集》;

3.《宋史·徽宗本纪》;

4.《宋史·钦宗本纪》。

标签: 北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