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努尔哈赤碰到了永乐大帝,他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
虽然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是明末时期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虽然努尔哈赤本人是一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虽然努尔哈赤时期后金拥有如皇太极、褚英、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一大批的优秀将领,但他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如果没有这些运气努尔哈赤是成不了气候的。而努尔哈赤能遇到这种运气,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垂垂老矣的明朝,遇到了万历、天启这样的皇帝,万历和天启给了努尔哈赤很多机会,努尔哈赤几乎每一次都把握住了,后金也才成了气候。
下面我们看看万历和天启给了努尔哈赤那些机会:
万历不上朝,老努统一女真努尔哈赤是在公元1583年以祖上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的,刚开始的时候他手上也就百把人,发起的第一场战役是找尼堪外兰报杀父之仇,而那会的努尔哈赤我们还不能称之为大汗努尔哈赤,应该是村长努尔哈赤。尼堪外兰打不过努村长,便到处东躲西藏,最后被抚顺的明朝守将裴松出卖,努村长得以报仇。
在后来的短短5年里,努村长凭自己的好勇斗狠,逐渐兼并了一个又一个村落,于1588年统一了建州女真,顺利地从努村长升级到了努酋长,开始有了些气候。顺便说一下,当时的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其实就是明朝的一个卫所,其首领是明朝任命的指挥使。巧合的是,在1588年的前一年,正好就是万历十五年,从这一年开始万历皇帝就不上朝了,所以当1588年努酋长统一建州女真的时候,万历皇帝是不知道的。
统一了建州女真后,努酋长就开始对女真实力最强的海西四部用兵了。之后数年,努酋长通过合纵、连横加军事打击的多种手段,逐渐消灭了海西四部的乌拉、哈达、辉发等三部,直到1616年称汗的时候,万历皇帝还蒙在鼓里。
搞笑的是,努尔哈赤称汗的消息还不是明朝的官员报告给万历的,而是万历从朝鲜使者口中得知的。称汗,就意味着要跟明朝分庭抗礼了,万历当然不能忍,于是萨尔浒大战就爆发了。
白痴统帅领衔,萨尔浒明军惨败历史上萨尔浒大战的时间非常短,只有5天就结束了,但是为了这场战役,明朝却准备了近一年的时间。对于这场战役,万历高度重视,任命兵部侍郎杨镐为总指挥,部队阵容也空前强大,具体组成如下:
1、从九边重镇征调精兵3万、精骑2.5万,这些部队都是明朝的边军,常年跟蒙古一类的游牧民族作战,不仅战力强,而且作战经验相当丰富;
2、从浙江征调戚继光系统的浙军4000,这些部队出自戚继光嫡系,是名副其实的戚家军;
3、各地土司兵7000,这里的土司兵并不是一般我们所认为的地方部队,当时明朝各地的土司兵非常骁勇善战;
4、又从其余各地方精选了3万精兵。
此外,再加上1.3万朝鲜兵,总兵力11万人,可以说万历是把当时明朝全国最能打的部队都集结了起来,军力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除了军力阵容强大,将领阵容也可以用全明星来形容:西路军主将是山海关总兵杜松,此人从一个士兵开始摸爬滚打一路当到了方面军大将,可以说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也是一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猛将,身经百战,鲜有败绩。蒙古人称之为杜太师,女真人称之为杜疯子。
东路大军主将刘綎,是晚明第一猛将,能使120斤的大刀,曾于1592年和1597年两次入朝作战,在1600年参与了平定播州之乱的战役。无论是在朝鲜战场还是在播州战场,刘綎一生从未遇到过对手,所向无敌。
南路军主将是辽东总兵李如柏,是威震东北的名将李成梁的二儿子,也是在抗倭援朝战争中平倭名将李如松的弟弟,只有北路军主将开原总兵马林没什么名气,不过他的手下也是精锐的辽东火枪骑兵,战斗力异常强悍。
这样的阵容,只能用豪华来形容,当时努尔哈赤手上虽有6万精锐八旗,但要真的跟这样的大军捉对厮杀起来,最终战败是毫无悬念的。只可惜这支豪华阵容配了个白痴统帅,制定了四路分兵出击的战略,这些部队在行进的过程中步调不一,被努尔哈赤打了时间差。1619年三月初一,努尔哈赤与东路军杜松交战,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全歼杜松部。紧接着在第二日,也就是三月初二,努尔哈赤进击北路军马林部,又是一天激战结果马林部全军覆没,四路大军一下子就被消灭了两路。此后到了三月初五,努尔哈赤集结全部主力围歼了南路军刘綎部,晚明第一猛将刘綎也战死疆场。三路大军被消灭后,西路军的李如柏就只能撤退,萨尔浒大战以明军惨败而收场。
这一战,明军的问题就在于赶到战场的时间不一致,等于是把大军分成了四份,一份一份地送到了努尔哈赤的口中,被努尔哈赤一口一口地吃掉了,如果能步调一致一起赶到战场,努尔哈赤就没有任何胜算了。
万历寿终正寝,老熊经略夭折万历虽然多年不上朝,奉行懒政的作风,但好歹是个明白人。萨尔浒大战失败后,万历果断启用了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主持辽东大局。
熊廷弼来到辽东后,知道努尔哈赤战力强悍,不能跟努尔哈赤打野硬刚,他采取的策略就是先防守好,把兵练好,然后再慢慢蚕食后金的地盘。
熊廷弼认为当时努尔哈赤手上大约有十万兵马,而辽东只有八万兵马,缺口十万人马,需要朝廷紧急征调。每名士兵一年需要饷银十八两,十八万士兵共需三百二十四万两,每月需要粮食五斗,一年需要粮食一百八十万石左右,此外还需战马9万匹,对此万历通盘满足并坚决支持。在熊廷弼的经略下,辽东各地的防御体系很快就建立了起来,兵马也陆续招募、训练到位。
由于熊廷弼的防守做得滴水不漏,努尔哈赤一时间也没了下手的机会,在1620年8月的时候努尔哈赤曾对沈阳发动过一次进攻,但被熊廷弼打退,此后就只能龟缩防守了。
照这个节奏下去,只要熊廷弼继续经略下去,努尔哈赤的后金就会灭亡,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清了,不过还是努尔哈赤的运气还真好,万历在1620年7月去世,继位的光宗只当了29天的皇帝就升天了,接下来的天启皇帝就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在朝中不断的弹劾下,熊廷弼不得不辞职回家了。
王化贞架空熊经略,老努捡漏尽占辽地熊廷弼走后不久,袁应泰接替他主持了辽东大局,不过袁应泰只是个优秀的官僚,打起仗来却是个菜鸟,在他上任后没半年,明朝就丢失了沈阳和辽阳,袁应泰也在辽阳之战中战死,努尔哈赤尽得辽东。
在辽沈大战惨败后,明廷才开始重新重视起熊廷弼来,让他二度经略辽东,只是这个时候由于明廷内部发生了党争,熊廷弼虽是辽东经略,但军队基本掌控在了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手里,而王化贞也是个军事菜鸟。
熊廷弼到任后,还是采取了以前的方案,先做好防守再徐图进攻。而王化贞则蜜汁自信,认为只要他率军出击,就能一举消灭努尔哈赤,甚至幻想要联合蒙古的虎墩兔出兵相助消灭后金,结果给虎墩兔的钱是给了不少,可蒙古兵却一个没见到。王化贞为了瓦解后金,还使出了反间计,让手下孙得功去策反投降了努尔哈赤的汉将李永芳,不想孙得功不但没有策反李永芳,反而被李永芳策反,结果自己的大本营广宁到处都被努尔哈赤安排了奸细。到了后来努尔哈赤进攻王化贞的时候,广宁还没交战就落到了后金的手中,王化贞的十多万大军惨败,辽西也被努尔哈赤占了。
广宁之战后,熊廷弼带领辽民退到了山海关,一时间整个关外都成了努尔哈次的地盘,直到后来孙承宗主持辽东大局,才把防线又推到了锦州一带。
纵观努尔哈赤崛起的整个过程,前期是因为万历不理政,一直忽视了努尔哈赤的存在,等到努尔哈赤称汗的时候才知道有这么个强劲的对手。萨尔浒大战,虽然明廷集结了全国的精锐,但统帅杨镐却执行了错误的战略方针,导致十多万精锐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后来万历虽然用对了熊廷弼,也给与了熊廷弼全力的支持,但熊廷弼经略没多久万历就挂了,继任的天启皇帝不懂事,再加上朝政混乱,内部党争不断,导致熊廷弼两次经略辽东无果,期间还启用了不懂军事的袁应泰和王化贞主导辽东军事,这才给了努尔哈赤不断大败明军的机会。可以说从努尔哈赤崛起到称霸关外,主动权其实一直都在明朝手中,是明朝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失误,才给了努尔哈赤做大做强的机会。
但是如果努尔哈赤遇到的是永乐皇帝朱棣,那么结果就只会是努尔哈赤被消灭了。朱棣的皇位就是打出来的,虽然努尔哈赤是位不世出的军事家,但朱棣也是位不世出的军事家,像朱棣这种级别的军事家作战,基本不会出现失误,在双方都不出现失误的情况下,那么朱棣即便是跟努尔哈赤打消耗战,努尔哈赤也最终必败无疑。
清军在入关后5年,满八旗仅有男丁5.5万多人,在努尔哈赤时期满洲八旗兵最多只有6万人。而在朱棣时期,明朝的人口就有6000多万,在他北征蒙古的时候动不动就出动了50万大军,如果由朱棣去攻打努尔哈赤,不说出动50万,出动20万是不在话下的。
而且朱棣时期的明军非常善战,不说靖难之役朱棣能从北京一直打到南京,即便是后来五次征讨蒙古,也是每战必胜。在遇到兵力处于明显劣势的后金八旗的情况下,明军获胜是毫无悬念的。
总之,如果努尔哈赤遇上了永乐大帝朱棣,他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标签: 萨尔浒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