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晚清72年的时间,是一个千疮百孔,破烂不堪的时代。不断被列强轮番轰击,国内暴动也是此起彼伏。给人的感觉就是摇摇欲坠,大厦将倾。
但实际上,晚清虽然遭受到了轮番冲击,整个国家的体制其实还非常稳固,政府依然还是一个主权政府,国家的疆域相对来说还比较完整,国内也没有四分五裂的状况。
(清朝区位图)
那么,清朝遭遇了列强的轮番轰打,为什么最终还是没有把清朝给轰倒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中华民族有强大凝聚力。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一点,是历史上的很多国家都很难比的。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灿烂辉煌的文明,出现过很多盛极一时的国家。但是这些文明和国家,延续到今天的非常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凝聚力差了。
中华民族不一样,中华文明是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从来没有断代过文明。这个从来没有断过,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华文明有强大的抗压能力。不管外民族的冲击有多大,中华民族都能够承受得住。
清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其抗压能力也是相当强的,就算有列强轮番冲击,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把清朝给冲垮。
这一点,和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印度不一样。印度也是一个大国,但是很快就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就是因为印度抗压的能力不强,而印度在历史上多次断代,这也是他们文明的特性。
(中央集权)
其二,清朝有雄厚的中央集权基础。
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这种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来说,其实是有好处的。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在往中央集权这条路上发展。从元朝开始,尤其是朱元璋的一系列措施以后,中央集权制度已经非常强大了。这种集权制度让地方上的权力变得比较弱,地方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中央抗衡,因此地方不容易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
地方上不容易出现军阀割据的现象,而是比较服从于中央,听从中央的调度。这样一来,地方上就不容易分崩离析。就算受到了外国列强的打击,受到了农民起义的冲击,依然不容易把中央集权的制度给冲散。因此清朝政府能够一直坚挺过来。
(鸦片战争)
其三,汉族官员在满清的强势崛起。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的汉族官员数量上是比较少的,也不处在主导地位。但是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列强对中国的持续打击,在朝廷中起主导作用的满族官员,已经无法应付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汉族官员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并且逐渐主导朝廷。
汉族官员由于前所未有的在朝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也就是说他们处在上升期,因此他们心态非常昂扬,对朝廷非常拥护,积极主动巴心巴肝地为朝廷服务。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为什么在历史上少有的呢?因为其他历史朝代,汉族官员一直处在主导地位。这样,到了朝代末年,他们整个内心就会有一种疲软的感觉,不愿意为朝廷服务。而且梦想着自己能够取代皇帝,建立新朝廷,往往这个时候,他们就容易造反。
而清朝的汉人官员绝不会造反,因为他们刚刚强势起来,这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得那么远。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以后,有不少人认为曾国藩有可能造反做大。但事实上曾国藩并没有这样做。后来的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都没有这样做过。这也就是晚清时期汉人官员的精神状态。
(辛亥革命)
其四,清朝政府不断通过割地赔款进行缓冲。
清朝政府在遭遇列强冲击的时候,他们虽然每次都打败了,但是清朝的国家并没有解体。根本的原因,就是清廷不断地通过割地赔款来进行缓冲。对于那些西方列强来说,中国离他们太远了,就算把中国占领了,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求得一些实惠,割点地,赔点款,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每次清政府在和列强打仗,打败以后,一旦清政府割地赔款了,矛盾又会缓和一段时间,直到下一次矛盾再次激化,再次发动战争。
当然了,和中国的领土隔得比较近的日本是一个例外,日本对中国的土地有强烈的索求。但是日本崛起的时间比较晚一些。等到他们全面侵略中国的时候,清朝政府也已经灭亡了。
由于有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清朝虽然不断遭到列强打击,但仍然一直坚挺了下来。直到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在全国人民的强烈要求下,皇帝退位,清朝才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清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