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五次攻入明朝境内,为何每次都是“打完就跑”?

犀牛历史 212 0

难道说当时如果在皇太极所领导下的清军完全能够在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将明朝覆没的话,皇太极还至于“五进五退”吗?

难道说皇太极如此颇具政治谋略的人,还对当时天下大势不能作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判断来吗?

那是不会的!其实读者在初时刚读题目之时就应该猜到,皇太极这“五进五退”实则是军事谋略的一种,毕竟在当时,如果满清非要同晚明一决雌雄的话,胜负预知不详,但是此役伤亡定然颇重。(我斗胆以我小人之心来度量一下皇太极的君子之腹,恐怕皇太极是想用最小的伤亡来换取最大的胜利吧?)

皇太极五次攻入明朝境内,为何每次都是“打完就跑”?

后世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自万历皇帝后,明朝开始一步一步走向下坡路”,此话的确属实。但是与此同时还流传着一句话,明熹宗在位期间,凭借着魏忠贤的擅权专政,明朝在面对后金的猖獗攻势之下,仍然不减当年雄风,丝毫没有给努尔哈赤半点机会。满清(后金)和明王朝的战争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数40多年的战争以来,双方可以说是有胜有负、难分伯仲。那为何后期在满清颇具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要“打完就跑”呢?

其一:“司农称匮,仓无积粟”(满族转而中原,游牧不合农耕)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个因素才是皇太极“打完就跑”的根本原因,这又是何道理呢?难道说进入中原的满清军队没得吃了嘛?是的,的确如此!满清自古以来居大草原之上,依靠“马背上放牧”来自给自足,先前后金的时候,军队人数少,还可以从老家运输粮食过来。随着后来满清的领土推进,统治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便将满族百姓迁往中原北部,开始让他们由放牧转为农耕。

难道满族几千年的游牧传统可以如此简单地被改变?于是在满清重压施治之下,一部分人逃离了统治,剩下的人便基本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再加上他们没有中原那种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于是满清的后勤给养便很难供应上来,如果不采取“打完就跑”的措施的话,恐怕那将是一场持久战,皇太极无论如何都是耗不起的。

皇太极五次攻入明朝境内,为何每次都是“打完就跑”?

其二:晚明尚存气息,满清不得急功皇太极的五次入关,其实每一次都是具有极大获胜优势的,那为何皇太极还要在攻占辽东区域后的五次入关后,又扭头就跑呢?当时与皇太极对头的明朝末代皇帝是崇祯皇帝,谈起崇祯皇帝,他的确不失为一名励精图治、廉洁爱民的好皇帝,只可惜祖宗几辈太败家了,所以说崇祯纵有天大本领,恐怕也是回天乏力。但是当时的明朝在军事方面还是颇有顽强之力的,再加上明朝还有崇祯这么一位好皇帝,所以说皇太极当时如果真的敢孤军深入中原的话,那么胜负当真就是个未知数了。

皇太极五次攻入明朝境内,为何每次都是“打完就跑”?

其三: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这便是开头我所提到的那一点,满族本来就是个少数民族,在两宋时期遭遇的灭国之战后(金国)几乎人口绝种,幸得在元、明两朝发展的还算不错,但是人口还算不是太多。当时满清八旗子弟兵尚且不足20万,而晚明却有大军50多万,如此人数悬殊的情况下,如果战情把握不当的话,清军是会倒行逆施的。反倒不如这样打打退退,以缓慢磨灭明军锐气,毕竟当时皇太极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歼灭明朝。(而且明朝后来是由多尔衮灭国的,并不是皇太极)

标签: 皇太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