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其人毫无疑问,李鸿章对于清廷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清史稿·李鸿章传》中称其为“中兴名臣”。
身为朝臣,他忍辱负重,以天下之事为己任,组建海军,发展洋务运动,效法自强,“内悦昏君,外御列强”。
“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是伟人”,世人对于李鸿章褒贬不一,有人骂其为卖国贼,也有人称其是功臣。
在我看来,才学认知、外交手段、政治远见、忠贞报国……这些李鸿章都不缺少,唯一可惜的就是生错了时代!
当时的清王朝早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鸿章用尽一生去延续这个腐朽的政权没落。西方列强的入侵又给了清王朝沉重的冲击,对此,李鸿章不是没有图强自救。
他周旋于各国列强之中,应统治者的要求签下一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为清王朝赢得一丝生机。
“中兴四大名臣”,他们身上的确有着封建儒臣的缺陷,但是如果没有他们,清朝廷也不能够在列强的炮火之下苦苦支撑这么久,或许历史就将改写。
李鸿章作为晚清三朝元老,代表清朝廷从事了许多外交活动,签订了30多个条约,大多数都是不平等的。
1.《中日修好条规》1871年9月13日,李鸿章与曾国藩代表清廷与日本签订的条约,准许往来贸易,打开沿海通商口岸。条约看似平等,但其实只是日本急于打开侵略通道的一个幌子。
2.《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9月13日,与英国在烟台签订。清政府赔偿白银二十万两白银,扩大了英国在华通商的特权。严格来说,这是李鸿章签订的第一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4年4月17日,在天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又称《李福协定》。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清政府的妥协让法国进一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4.《中日天津条约》1885年4月18日,与日本在天津签订。此前清政府帮助朝鲜打败日本,但是清政府却再一次妥协,签订了天津条约。后来,日本借此条约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5.《中法会订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与法国公使巴特纳在天津签订。法国侵略云南、广西等地,清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清朝廷还签订了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举国哗然。
6.《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这一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割地赔款,增开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7.《中俄密约》1896年6月3日,在莫斯科签订。沙俄利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困境,诱迫清政府签订强盗条约,将中国东北地区划分了俄国。
8.《中德胶澳租借条约》1898年3月6日,与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在北京签订。清朝廷答应将青岛“租借”给德国99年,修筑胶济铁路及开发沿线矿藏,青岛随即沦为了德国的殖民地。
9.《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6月9日,与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清政府将九龙半岛“租借”给英国99年,租借期间管辖权归英国,扩大了英国对于香港的统治。
10.《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在北京与十一国公使签订。该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标志着满清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标签: 徐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