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耕望在《史学答问·史学二陈》中,将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和钱穆称为民国史学四大家,后世学术界大体沿袭了这个说法。至于这四位史家的学术贡献,严耕望的书中已经大体言及,我就不必多说。不妨介绍一下他们四位的史学研究的特点。
我们先从研究领域上看,吕思勉和钱穆都属于通史性研究学者,吕思勉曾经撰写过《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钱穆撰写过《国史大纲》;而陈垣与陈寅恪则属于专题研究型学者,比如陈垣撰写的《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和《元西域人华化考》都属于宗教史专题研究,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考》、《唐代制度史略论稿》都属于隋唐史专题研究。
然后我们再从研究手法上看,陈垣和吕思勉早年都接受过文献学训练,陈垣对于《四库总目提要》和《书目答问》非常熟悉,吕思勉也是从目录文献入手,撰写过《经子解题》等著作,他们两位学者往往是从历史文献入手进行学术研究;陈寅恪和钱穆则是更倾向于历史史实研究,强调政治与历史时期的相互作用。
从四位史家的研究成果上看,吕思勉的著作主要是《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中国社会史》,很明显是以断代史和通史为主;陈垣的代表作中《敦煌劫余录》、《元典章校补》、《日知录校注》、《四库书目考异》、《鮚崎亭集批注》大体以文献整理和校勘为主;陈寅恪的代表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两部著作外,还有《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和《寒柳堂集》,大体上都是专题研究论文;钱穆的主要著作有《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论丛》等,大体以通史通论为主。
也就是说,你要关注通史,不妨多读吕思勉的著作;如果想要学文献学,不妨多看看陈垣;如果你喜欢隋唐史,那么读陈寅恪最好;如果你喜欢思想文化,那么读钱穆准没错。
标签: 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