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揭示学校人为制造不良因素,危害、摧残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严竣现实,本人以此文向世人泣诉,以期能引起各有关方的认识,从而真正改革教育,使学校教育返回正规即是杜绝迷惘的青少年步入歧途唯一之策!
本文在观点和认识上若有不当或错误,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
泣血丹书话教育
杞人
自20世纪末以来,响彻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呼声最高,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莫过于教育界的“素质教育”令。从广播电视,到报刊文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行政,从专家到百姓;宣传教育,明令政训,无不强调说明我国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无不认识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因为人人都明白:
社会要靠有素质的人去发展,时代要靠有素质的人去推动,历史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建设更高级的科学与文明。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对国家未来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下一代的培养、教育的神圣使命。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们,手上、笔下,言传身教,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那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在未来激烈的国际市场竟争中,国家能否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国际地位的大事情!
于是乎,天南地北、上上下下的人们,从思想到行动,从内心到现实自觉与不自觉,情愿与不情愿地掀起了一场“素质教育”革命。一时间,这场革命象暴风骤雨一样铺天盖地地向孩子们扑将过来——家庭、社会、学校,直忙得是“焦头烂额”“不亦乐乎”!
斗转星移,时间老人蹒跚的脚步早已跨过了20世纪并进入了21世纪的第8个年头,“素质教育”的成果怎么样了呢?
有关方面是这样报道的:
当你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越来越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报道中,狂砍、狂刺、锄杀、砍杀、刀劈、杀父、弑母、奸杀、勒毙,等等,这些血腥的字眼随处可见。青少年犯罪从总体上呈居高不下的局面,案例令人触目惊心!
人们震惊之余不禁要问:现在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为了一件小事甚至一个念头就可以杀人,全然不计后果?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孩子变得如此残忍、冷酷?到底谁害了孩子?
广东群立弘律师事务所律师庞国常介绍了青少年犯罪新特点。第一,低龄化趋势明显,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是16岁至17岁,占90%左右,而十四五岁孩子的犯罪比例每年都在增长。第二,抢劫罪一跃代替盗窃罪占第一位。第三,现在在校学生犯罪不断增加。现在在校学生犯罪占到将近一半,而且大学生犯罪多了,有的是名牌大学生,还有博士生犯罪。第四,犯罪手段成人化。过去小孩犯罪多是偷点东西、打个架,现在经常出现杀亲。持枪抢劫、持刀杀人、放火等等。
再看校园内的情况:
目前校园里发生的毒品、暴力和性犯罪不断抬头,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一倍以上。游戏、网络成瘾的超过2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上升。
上述是就青少年犯罪案例来检测“跨世纪”的“素质教育”成果问题 。至于还有那些“儿嫌母丑,子鄙家贫;厌父窝囊,烦母丢人”的事情就不能再提了。
上述种种的报道,我们在心痛之余有了许多的忧虑。我们这一代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脊梁,更是托起祖国明天的希望。但是如果按这样的情况下去,将来能有多少建设者?能有多少根笔直的脊梁?更能有多少双手来托起明天的希望?
当然,根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客观规律,上述种种也许并不一定说明什么。然而,令“杞人”我紧张的是,人们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真正原因到目前还缺乏认识,也就是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找到或发觉我们这一代孩子素质如此之差,法制观念如此淡薄,道德沦丧、教养缺失而且还有那么一些孩子无比残忍、无比冷酷的原因——到底谁害了孩子?人们一片声地,包括权威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们普遍认为,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根本缘因是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归咎于孩子自身道德观不完善等等。从有关方面列举的表格可以看出社会对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分析和认识:
原 因 不良伙伴间的相互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 学校教育不力的影响
人 数 56 28 12 4
可叹!不能清楚地认识并找出青少年沦丧的真正缘由,即无从谈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无从谈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也就无从谈我们的社会治安问题;同样也无从谈众多无辜生命的安全与保障问题!
故此,我担忧——一旦到了百年之后再看“素质教育”成果,天,就要塌了!
是我白痴说疯话在制造耸人听闻吗?——不,决不是!是因为我眼见着现在上上下下各级各类的人们把导致犯罪的原因、根由依然归咎在传统的,习惯性的认识上。孩子空虚、变态、扭曲、堕落、犯罪等问题始终停留在专家们或法律权威机构或有关部门的调查、研究、讨论阶段,而真正导致青少年失常的主要部门,主要责任人则依然在我行我素,依然沉浸在自己一相情愿缔造和设计的“素质教育”的喜悦和得意之中,继续地、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为国家制造一批批新的沦丧者,这才是最可怕的!
故此本文要纠正大家认识上的错误观念,改变人们的认识角度,推翻“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专家们所下的关于:“伙伴间相互影响56%、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28%、家庭影响12%、学校影响只占4%的”完全错误的结论。具体、系统、全面地向大家揭示尚未被人们认知的真实原因。
“到底谁害了孩子?”有位专家作过这样的总结,他说:“青少年暴力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防范呢?可以这么说,到青春期即十二三岁再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防范其实已经晚了。犯罪预防需要一个非常长的过程,而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行为规范是从小养成的......”
“十二三岁已经晚了!”“人格形成和行为规范是从小养成的......”这句话实在是太对了,所以本人把自己在实际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总结出的根本原因写成此文以示关心、爱护青少年和儿童成长的人们了解实情,更希望能提供给有关方面以期在教育改革中能真正“对症下药”,挖掘“病根”,从而还我文明古国的纯正民风,朗朗太平,使天真的儿童们得以健康成长,如此方能杜绝迷惘的青少年步入歧途而危害社会,危害无辜人的生命!
本文要揭示的问题是:在一代青少年中造成如此大面积、大范围、大批大群的未成年人走上歧途的真正原因不是专家们结论的:“不良伙伴间的相互影响占56%、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占28%、家庭的影响占12%、学校教育不力的影响只占4%”的比例,而应倒过来,即:“4、12、28、56”比。也就是说,主要原因是学校,主要责任在小学。
人们要谴责我了,现在从幼儿园到学校无不在抓“素质教育”,怎么能说责任在学校呢?
是的,从幼儿园到学校,的确都在一片声浪地推行“素质教育”。但却没有人真正地去意识、去检验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没有人清楚这一代的孩子们正在汹涌的“素质教育”的激浪中经受着怎样前所未有的身心折磨和心灵摧残——学校,已经是个无教不育的浪泥塘
一、畸变的校园——扼杀孩子心灵的重要杀手
学校,原本是个集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于一统的神圣之地,自她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诞生以来,她所担负的使命我的理解是:为人类培养、教育有文化、有知识、有素质、有本领的建设者、改造者、管理者......无论是国外的学府,还是我国古代的私塾、学堂,在用文化知识、科学技能培养人才、打造栋梁这一点上恐怕没有差异吧?因为如此,国家才有总统、 ,社会才有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各种各样有素质、有本领的人来治理、建设、改造......国家 也好,总统也罢,搞科学、搞管理、搞实践、搞开发.....凡一切有文化、有本领、有能力、有素质的人,无一不需要在学校,这个知识殿堂里学习文化、掌握知识——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吧?
然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我们现在这个集“素质教育”资源于一统的实施基地——学校,已冒天下之大不韪,生生地扭转了古今中外那亘古不变的真理,变教育为教唆,变培养为折磨,变授业解惑为揠苗助长,变圣洁之地为牟取暴利的鬼门关!学校,这个圣洁的知识殿堂,已成了畸变的熔炉,正毫不掩饰地为社会、为国家冶炼着难以成形的、畸质的劣材。如果说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已经是一颗扭曲的小树苗,但由于稚嫩,还是有完全的可塑性。因为学校有得天独厚的育人条件。国家、社会为学校提供了一切教书育人之所需——师资、物资、设备.……而最重要的还有一条——只有教师能享有的独特的一条:即学生对老师天生的、本能的、无与伦比的敬重和畏惧。尤其是小学生,不管怎样的小学生,对老师都是绝对地崇拜和尊重,绝对地信赖和顺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崇高,亲娘老子也是不能替代的。他们对自己的老师是由衷地信任和热爱!老师,如果能珍惜这一点,抓住这一点,利用好这一点,即扭曲的小树苗是可以得到矫正的。每个儿童在学生时代如果能够真正得到老师的关爱,那才是他们终身最幸福。最温暖的回味。然而,可悲之处是,我们现在的老师是会珍惜这一点,抓住这一点,利用这一点,但不是为了用这一点矫正扭曲的小树苗,真诚培育稚嫩的小精灵,而是以这一点为“上方宝剑”,任意“斩杀”、奴役淳朴天真的儿童。这些教师,已不是教书育人的恩师,而是鞭挞灵魂的魔鬼!他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已不是教育,是逼命——
我的话过分了?侮辱伤害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犯众怒了?是的!是这样!但不是“杞人”我要伤害侮辱老师,是老师们自己在伤害侮辱自己。老师们请冷静地想一想,你们一天到晚在忙什么?忙的动机是什么?忙的结果是什么?当然,也许你们并不知道,你们整天地忙碌,只在加强校园的畸变,只在加紧“熔炉”的扭曲,只在训导学生的心灵变态,只在诱使一个个纯正聪颖的小天使成为难以救药的混沌、顽劣......!
说到这里我要停一停,向教师队伍中的真正教书育人的老师们道歉,因为在这个庞大的教师队伍中确实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确实还有许许多多呕心沥血的忠诚者,确实还有许许多多正在为培养学生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工作的好老师,在畸变的校园里,陷污泥而不染,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着切合实际的努力和奋斗,而我的话一并伤害了你们,我在这里向你们陪罪!向你们致敬!但我同时请求你们留心看一看,扪心想一想我说的情况是不是事实?如果是,那么为了国家,为了下一代,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声讨教育战线的劣行吧!
先谈校园的“畸变”
校园,这个教书育人的圣洁之地如何“畸变”了?第一罪魁是地方上管理教育的行政领导。
地方上管理教育的行政领导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的方法是“丈母娘当家”,出的都是馊主意。他们的“馊主意”像致命的绞索一样紧紧地勒着教师的脖子,同时还配着一副“紧箍咒”。为能严格地控制教师,他们要时不时地念动“紧箍咒”。教师的脖子上套着“绞索”不敢不惟命是从,再加上“紧箍咒”的威力,教师能做的就是俯首贴耳,言听计从。
我这么说不是要否定组织、否定领导。任何个人、集体没有组织没有领导绝对不行!那就成了无头苍蝇一盘散沙找不着方向了。记得电影《党的女儿》有这样一个片断:三个被敌人追击的女共产党员在革命遭到严重破坏,形势万分危急恐怖,而又找不到党,找不到组织的残酷形势下,她们不知所措。于是三个人便自己成立了党小组并选出三个人的党小组长来领导自己同反动派进行斗争。因为成立了党小组,有了党小组长,自己就有了主心骨,斗争有了方向有了目标。我举此例借以表明我非常懂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没有组织没有领导。任何个人任何集体也不能不服从组织不服从领导。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要搞清楚:现在的组织现在的领导们在干什么?是在领导自己的人马走正确的路、干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人,还是在恫吓、役使被领导者成为文明时代的新型奴隶?
我说这话教育部门的领导们要大动肝火了。不要动怒,事实就是如此,在你们官僚的、不负责任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被管理、制约的教师,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新型奴隶!而且由于被压榨的无奈和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已致使他们成了变态的、狂怒的“新型奴隶”。不信,请听我逐一分析。
我为什么说地方上管理教育的领导们,管理教育、管理教师是“丈母娘当家”出的都是“馊主义”?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们从各行各业检验、品评事物的质量、优劣所采取的方法、措施上来对比教育部门行政领导们管理教育的手段和制度。
比如运输部门要鉴定一个优秀的驾驶员,怎么鉴定?肯定是看他行多少万里无事故,如果他技术再好,步骤再恰当,但他在公路上尽出车祸,甚至轧死人那他就绝对不是好司机;再比喻纺织工,要织了多少万米无次布才能评为优秀纺织工;而战士在战场上能否成为英雄,那也要看他能否奋勇杀敌,能攻下堡垒夺取胜利,这个战士才会被敬为英雄;科学院士袁隆平之所以成为国家有贡献的杰出人物,是因为他培育出了新型的高产优质稻种;爱迪生为人类发明了数以千计的有价值的东西,他即成为世界人民纪念的伟大的科学家。罗唆地再举几个例子:如你要看一个木匠手艺好不好,就要看他做出来的木器活好不好,同样,你要检验一个陶瓷工,就必须看他制做的陶器,天下万事万物是否都是这个规矩?我认为绝不外乎此理。
然而我们的教育部门不是这样。教育部门检验一个教师的好坏优劣,不看教师“生产”的“产品”而看教师的“生产”过程,“生产”方法。这个“过程”不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看教师怎样完成了他们领导布置的任务的过程。即是否按他们领导下达的要求,完成了他们让教师要做的事。而恰恰就是他们领导布置的那些“事”,搅乱了教育战线,压垮了教书育人的教师,贻误了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教育。这话领导们听了更要暴跳如雷了,因为他们布置给教师做的一切,无一不是围绕教育,无一不是为了搞好教育,怎么能说贻误了对广大少年儿童的教育呢?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我感觉借用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几句话很能说明问题。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大概有这样几句话:翻开书本,满纸写着“任义道德”,可仔细一看,字里行间却尽是“吃人”两个字......
鲁迅先生为什么这样写?我初浅的理解是,当时的社会受地主资本家残酷的剥削和统治,而统治阶级禁锢人民思想的却是“仁义道德”。而且也就是在这个“仁义道德”的幌子下又不知有多少无辜善良的人悲惨地死于非命!
我们现在的教育界正是这样。当你走进教育部门的办公室,眺望教育部门的墙壁,翻开教育部门的文件、观看教育部门的材料,以及教育部门开会说的,嘴里讲的,标语贴的、舆论宣传的无一不是为了孩子,无一不是要抓好“教育”。然而事实是:谁都不在为孩子,谁都不在搞教育。并且恰恰相反,孩子们正是在这铺天盖地的教育声浪中痛苦、迷茫、蜕变、堕落、犯罪......究其原因,便是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们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教育的手段和措施,从根本上扭转、改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置教育于畸形变态的混乱之中——
领导,怎么“领”?怎么“导”?关系着手下人马行动路线、方向结果和前途命运。
举例来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在错误路线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不得不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举行万里大迁徙,也就是举世闻名的长征。八万人马踏上征途历经千难万险行至贵州遵义仅剩三万人左右并陷入了绝境。遵义会议确立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红军从此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即粉碎了敌人要在大渡河边灭绝红军,让红军成为中国的第二个石达开的计划,突破天险冲出重重包围到达陕北,并且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队伍越来越壮大最后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军”夺取了全国的胜利。这都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正确呀!再说红军西路军,惨败之下血战不能突围,不得已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而分散的队伍最后只有李先念同志率领的一路人马冲出重围,到达陕北。为什么?文章说,是李先念同志指挥有方啊!是啊——危难之时,领导的决策能置生与死,存与亡啊!
而和平年代领导人的决策同样关乎兴与衰,成与败,福与患......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领导更是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台湾著名作家柏杨说:“社会上每一种正当的行业都是神圣的,不分轩轾没有等级,但教育这个行业却更神圣,因为教育培养出来的国民素质,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盛衰败亡。”因此教育部门领导人的决策关系的是一代人的命运!也就是国家、民族未来的命运!
那么今天我们地方上教育部门的领导人究竟在怎么“领”?怎么“导”呢?世人皆有所不知,或者说,世人皆都被身裹“教育光环”的地方领导们瞒天过海了——
实际的现实状况是,今天我们地方上的教育部门领导是以神圣不可触犯的权势和高傲无比的淫威任意践踏教师的权力,威逼利诱,强“领”着教师“不务正业”,乱“导”着教师改变“教书育人”的天职,役使教师成为“撰写专家”“撒谎专家”“虚荣专家”“追名逐利的专家”......
地方上管理教育的基层领导人似乎像吃错了药,搭错了神经一样他们所制定的管理约束教师的制度和方法,陈旧而迂腐,教条又可笑。这些陈旧迂腐、教条可笑的制度和方法像锁链一样捆绑着教师的手脚,制约着教师的职能,改变了教师的道德品质,扭转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正确路线。不信让我以一学期为例,具体分析。
一个学期从开学到放假领导们对教师要做的工作是:督促、检查教师的《工作计划》,《备课笔记》,《班主任实录》,《校本培训》《教学总结》,《论文》;然后是各种各样,各门各类的竞争、评优;再就是开会,做报告,传达文件......当然,上述所项,无一不是为了教育,无一不是为了搞好教育,但实际是:无一能搞好教育,无一能用在教育上。
我先从做《计划》说起。比如刚开学,正是学生入学返校之际,正是学生需要教师去管理去抚慰去接近的最佳时刻,而这时的教师需要忙着做《计划》,应对领导检查,学生不管不要紧,没人知道没人追究。而《计划》,领导是要看的,所以必须埋头于《计划》上。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教师的工作与别的行业不同,无论什么行业写了计划可以照着计划去做,而教师不行。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人。人,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各有特点。一个人有时早上和晚上的思想都不能一致。你要做好人的工作,需要敏锐的洞察力,适时地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预定的计划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是没有用的。但领导要检查的是《计划》,不写或写不好是不行的,至于学生怎么样没人有空去管你。于是,学生撂在一边,教师闷头胡乱写《计划》。《计划》写完了教师可以去管学生了吗?不能!《计划》写完了紧接着教师要写怎么也写不完的《备课笔记》。
当然,备课,这是教师应该做的工作。要想上好课,必须备好课,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但备好了课不能等于上好了课,这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用公式表示:课上得好=课备得好;而课备得好≠课上得好,这是一点也不复杂的公式定理。要解这道公式,只需十岁左右的智商,上到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了。分析:既然“课上得好等于课备得好,而课备得好不能等于课上得好”,那么,解答:“我就看你教师到底课上得好不好?至于你课备得怎么样,我才不管!因为你备得再好,你没上,不能等于上得好哇!我干嘛要看备的呢?”倘如此,教师必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备好课上好课。而连带反应,教师课上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若如此,学生是多么的有幸,人才是多么的有幸,国家的建设事业、前途未来是多么的有幸!然而就是这么一道简单的“公式”,管理教师的行政领导们把它复杂到令人崩溃的地步。
本来,备课,是为了上好课。一篇文章怎么上?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提前写下步骤,对文章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查好资料看清《参考》,标注、分析,做到成竹在胸,而具体怎么上,还要面对学生,看学生的理解、反应。教师要根据学生学的反应作出教的反应。总之,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学生是否掌握?掌握得好坏,不能从教师的备课本上来了解,备课本写得再好,也不能代替或反映学生学的情况。这在前面的公式里我已说明得很清楚。领导们应该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凡能上课堂讲课的教师,或者你批准、允许了一个人走进课堂。你就要相信这个人有能力讲课有能力教学。不相信这个人具备这样的能力,那就不能批准他,任用他。如此,教师才能放开手脚潜心教学;如此,教师才能有责任、有信心地把书教好,同时学生也能因此而学好。
可是,管理教师的行政领导们却不这样想。他们在一本小小的备课本上费尽心机,下大力、做大功,设计一款一款的格式,制定一套一套的方案,规定一条一条的模式将教师的精力、教师的时间牢牢地套在一分米见方的笔记本上。而教师呢?只要一开学,就要下大力、做大功写那写不完的备课笔记。为了完成这本笔记,教师选择的仍然是放弃学生。因为利与害的关系摆得很明确:你在课堂上把学生教得再好,而那一本笔记没写好,领导是不会放过你的。相反,你笔记写好了,你课教得再糟,学生平均只能考几分,或者上课的时候学生打架只要没死人,没人会怪你。实在不像话,顶多是领导在会上泛泛的说两句不疼不痒的话,你不往心里去也就是了。学生这边怎么样是没有人追究的。由此默许,教师放弃学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胆小的,上课时坐在教室里,命令学生写字,教师挤到某个学生位子上坐下来,大明大放地写笔记;胆大的,上课时同样命令学生写字,而自己则坐在办公室,一边写笔记一边还聊着天、开着玩笑。而所谓写,实际就是抄。从A本抄到B本而已。当然,同时还要捏造,捏造没有的事实;捏造没有的过程。曾经有教师开玩笑说:“我在备课本上写几句骂他们的话,看他们晓得不!”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学校以小规模计算,也有一、二十个教师一、二十本笔记,三五个领导查什么查?然而只要领导说一声要查,那教师是不上课不教书 甚至不吃饭不睡觉,抄哇抄......要说累,尽管是抄,也很累,因为那是无效劳作,放着学生没空管,做起来心里也会有莫名的烦燥和痛苦。但比起教书来,比起搞教育,还是轻松多了去。一个教师要想真正把学生教好,真正把教育搞好,要付出的代价不是“烦躁”和“痛苦”可以相提并论的。所以有个成语最能恰当地概括教师的辛劳,即“呕心沥血”。对学生没有呕心沥血的奉献,又哪里能教得出好学生呢?可管理教师的领导们好,他们几乎不让教师对学生有喘气的时间,教师就没有必要去“呕心沥血”地奉献,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如果仅仅被绑在备课笔记本上也还罢了。可近几年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们又别出心裁地推出了更高的新招,叫做《校本培训》。这一招对教师对学生可都是太损了。
要说写备课笔记,有良心的教师还是可以挤出时间教点儿书的,那《校本培训》简直就从根本上掳掠了教师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时间。
什么叫“校本”?首先得让教师明白这个词和它包含的内容和意义。所以张领导要来作张领导的一套理论报告,让你学习、让你理解。学习、理解后再消化——所谓消化,就是要写:收获、感想、体会。王领导来了,再做王领导的一套理论报告,你再学习,再理解,再消化......总之,时代日新月异的更新,你教师要不断地参加学习,不断地参加培训;不断地理解、掌握、消化......嗳,这本来也是无可非议的事。那我还要在这里津津乐道地说什么呢?我是想说:教育这个岗位是干什么的?教师是干什么的?教育岗位让教师自己修身、进化、提高自身——学生怎么办?书由谁来教?俗话说:“一心无二用”,专心致志才能做好事情。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再写体会、收获、感想,怎么教学生?教师去学习去培训的时间是谁的?是学生的!只要地方上的领导们一马打到哪个学校,学校立马停课、放假,教师坐到教室里本该学生坐的位子上,领导坐到本该教师站着讲课的讲台上,做报告,学文件,谈体会......领导们离开了,但时间也是不会还给学生的。领导们要给教师留下更大量的超负荷“作业”。还是一个字:写——写心得、写感想、写体会……参加了学习写学习心得;参加培训了,写培训体会;听了某领导的讲话,写出听讲话的收获;即使能站到讲台上给学生上课了,那也要写上课的感想......写的数字也是有规定的。刚开始《校本培训》那年写作字数规定不得少于500字,紧接着是1000字,随后领导看了还是不过瘾,2000字!......
而教师呢?怎么写?听一个报告、学一次文件、上一篇课文马上就有感想?就有体会?就有收获?是,感想、体会、收获应该有。但根据人在接受外界事物后的认识、领会、反应程度不同的实际情况,不一定马上就能根据多少多少字长篇大论地写出文章来吧?对于有的人来说甚至还没有回过味来,厚积方能博发呢?教毕竟是搞教学的,过去叫做教书匠,不是作家,专门从事写作。既便是作家专门搞写作的除了丰富的阅历、知识外他也要靠灵感、靠情境。有了灵感,得到适当情境才能坐下写出文章来。而这灵感要有诸多因素激活才能产生,这情境也要有诸方面条件才能形成。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学了文章,听了报告,上了课文,感想也好,体会也罢,所有领悟收获存在于心启发于脑,适时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比写出文章来要实际得多啊!可领导们不能从实际出发,不能全面考虑人的多种因素,以强制措施盲目要求,完全违背了人的思维发展规律,违背了人的精神状况的现实反应以及人在时间上精力上应对外界事物的实际能量,眉毛、胡子一把抓——抬个胳膊伸个腿都要记录在案,都要写出心得、感想、体会、收获!——1000字!2000字!——因为写,教师承受着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因为写,教师要付出多少原本属于学生的精力;写,占据了教师搞教育教学的时间,转移了教师的工作方向——教师怎么对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正抄罢!虽然付出的是自己的精力但消耗的是学生的时间,管它呢,反正是抄——抄备课笔记、抄心得、抄体会、抄收获。你在书上抄,我在你本上抄;张三抄李四,李四抄王二麻子......直抄得笔记本上到边到拐,到上到下,连带缝隙,还要再附上纸条,领导才能满意,才能过关,。至于你写得是否通顺,是否恰题,是否有错误甚至是否狗屁不通谁都不担心,因为没人为这方面操心。领导一满意,你的前途,你的命运就有了希望。你想先进,想优秀,想晋级,想职称......想什么,都会有的。
我常常奇怪领导们为什么这样弱智:教师将“工作”写在本子上您是能看得到,但教师有没有按照本子上写的去做,您知道吗?您不知道!或者您根本就不想知道;或者您知道,但却装糊涂。因此我们的校园内才会出现小学生即厌学忿世,未成年就会实施犯罪这么糟糕这么严重这么恶劣的“青少年问题” !
当然,也许领导有领导的苦衷,教师不写出“东西”,他们手里就没“东西”,他们手里没“东西”就没法向他们的领导交代。因此,大家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积攒“东西”,各自向各自的领导、各自向各自的上级有“东西”交待。有了交待,工作就是圆满,就是成功;圆满的工作,圆满的成就能使升级的升级,拿奖金的拿奖金,获表彰的获表彰——谁有功夫操学生的心?学生的事:犯罪率高了,有专家去研究,自杀现象严重了,有心理学家去剥析。我们搞教育的,滴水不漏地积攒好“东西”,届时,“东西”摆出来让大家看:我们的工作做得多么细致、多么深入,多么全面;学生失常、变态、抢劫杀人,与我们教育界无关!
我们的教师,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和压力下,正是由于埋头应对领导们推行的所谓“学习”、“培训”、“竞争”“奋斗”;忙于“写笔记”、“写材料”、 “写文章”而摒弃了学生,剥夺了学生到学校受教育的权力。教师在领导扭曲的权欲心理役使下犹如陷在沼泽地里的困兽,精力、时间都困绑在领导们制定的无效劳动上,无法施展自己的教育职能。
也许有人要说,写归写,做归做;领导按领导的方式布置工作,作为下属要执行,而份内的教育工作也必须做。
如果这么说就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对于人来讲,在正常的情况下,时间和精力的运作应该是有限度的,不能以非常时期对待正常时期的人和事。战争年代,人在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不睡觉的情况下还能行军打仗。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营三天三夜没吃没喝还消灭了敌人一个师。但那毕竟是违背人体机能的超常规、超能量、超毅力、超体质的恶性透支,是反常规的运作。正常的时期和平的年代人需要工作也需要休闲,列宁说过:“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你占据了他应该为之付出的精力,他就要转嫁应该为之付出的精力。结果满足了你领导人的需要,完成了你领导人的欲望,却耽搁、贻害了真正需要为之付出的、我们搞教育、做教师职责应该为之负责的对象——学生。
以100分计算人的时间和精力,我来告诉大家教师的100分是怎么支配的——应对领导的形式主义60分;个人深造、自学、提高20分;生活上洗衣做饭娱乐休闲占10分;用在学生身上的也只有10分了!10分——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学生啊,可用在学生身上的只能占10%!可怜的10%,教师在学生身上怎么用?这笔帐里还不包括年轻教师搞“教堂新星”,搞公开课示范,搞这样那样活动......学生,可怜的学生在学校,这个自古以来接受教育的知识殿堂里每天背着书包进背着书包出实际是接受不到真正的教育的。教师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对他们进行教育啊。如果有,当家长们在接送自己的孩子时你确实看见教师在正二八经地给学生上课,你确实听到学校在郑重其事地对学生开展各项各类的教育活动,其实那不是在搞教育教学,那是在演戏。为了完成各种各样的需要——应对上级的需要,上班工作的需要,晋级升官的需要,评职称调工资的需要......这些“需要”必须进行资料积累,这些积累的资料必须摆到桌子上让领导看。基层领导为了完成中层领导的任务摆给中层领导看,中层领导为了完成高层领导的任务摆给高层领导看......
尤其是教师评职称。如果说教师将60%的精力用于应付领导强制的形式主义,那么应付的同时还可以偷点儿空闲去教教书,管管学生。因为领导布置的工作毕竟是形式,只需“糊弄”,一级糊弄一级,那是公开的秘密。然而评“职称”教师则不敢打马虎眼。为了评职称,什么教育?什么事业?统统靠边站。职称,成了教师上班工作的唯一追求,奋斗努力的唯一目标。一切向着职称看齐,一切为了职称着想。届时,要摆出小山一样的资料让职审领导审查。那小山一样的资料从哪里来?就是靠教师平时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慢慢地日积月累才能完成。而要表演,道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工作中实际也就是教师表演时必不可少的道具而已。
天真的学生在教师的表演中虔诚地奉献着自己的纯朴,而学校和教师则把学生当作一根弦,当孩子跨进校园的第一天,就被学校和老师紧紧地绷在了他们的那张弓上。为了他们的利益、为了他们的荣誉紧紧地绷着......我们能责怪我们的孩子不好吗?我们能怨恨我们的孩子不成器吗?我们能鄙视我们的孩子犯罪吗?
再说评审职称的人。这又是一帮什么人呢?这是一帮普天之下的最大弱智。面对摆在案头各人小山一样的资料,他们知不知道是假的?他们知不知道教师积累这么多资料是牺牲了学生多少受教育的时间和权力?他们知道?他们不知道?而不论他们知道或不知道,总而言之,他们是揣着糊涂装明白,以他们特有的权力在小山一样的资料中展示自己无限神圣的权威。
“资料”能说明什么?学生没有教育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要不我们的社会怎么会出现这么严重可悲的“青少年问题”?可在一帮弱智的评审领导手中,每年不知要增加多少高级教师?而每增加一名高级教师,纳税人就要多流一份血汗。财政消耗那么多纳税人的钱财给评选的高级教师涨工资,可是高级教师越来越多,可学生素质却越来越差,教育形势越来越糟!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教师心系何处:没有评上职称的,一心扑在职称上;而职称一到手,就有一种 “船到码头车到站” 大功告成后的愉悦,,接着是缓解疲惫的心神,释放紧张的情绪,什么也不用操心,什么也无需紧张了,悠哉游哉地享受丰厚的高级待遇了。教育事业?那是理论家嘴里的口号,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基本的心情是不再想到与衣食住行、生活档次无关的其它事情了呗。这就是弱智的白痴们用弱智的手段造成的教师队伍中基本的现实状况。
为什么没有人反思这个问题?因为现代人的本位思想和名利观铸就了现代人特殊的自卫本能,这种本能在名利和职责面前,又能显现出特殊的高智商。比如,搞教育的可以冠名堂皇地不承担教育失败的责任,可以毫无廉耻地将教育失败的罪过推卸到家庭和社会——现在社会就形成了这样的倾向:如果某个孩子出了问题,立即由舆论开道,群情激起,“杀”向这个家庭。公布、分析、讨论、谴责这个孩子的家庭状况以及这个家庭致使孩子形成的个性品格。然后将孩子犯罪的因素归咎于家庭教育缺失和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我不禁要忿然地向有关部门质问:孩子成长的功过责任都要由家庭承担,那国家还要建立这么多全面优越的教育机构,培养这么人员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晋升这么多高薪高位的高级教师干什么?白糟蹋纳税人的钱财不是?
其实,我们每个人只要静心地想一想,仔细地查一查,你会了解到,真正影响孩子成长、决定孩子品行的因素并不是父母和家庭,也不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举例来说,从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历史看,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黑暗年代,真正站出来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的先驱者们基本就是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人。如果按照现在“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缘于家庭种种因素”之说,那么,剥削阶级家庭的子女只能受剥削阶级家庭影响而继承剥削的本性,若如此,中国是否至今还处在反动统治下的黑暗之中?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这一点,真正的无产阶级自身革命解救不了自己。从陈胜吴广,到李自成、洪秀全等最终均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基本上都不是出身于无产阶级或真正的无产阶级。
按照现在的“家庭影响”论,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影响出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与文化大革命最流行的一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反动“血统论”又有多少区别呢?我们现在的社会是高科技高文明的社会,却以腐朽的反动观念解析我们现代化的文明社会中发生的人和事,将教育失败归咎于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所致,倾向于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品行、质变起决定性因素,这是社会的悲哀和教育部门不负责任的推卸。
其实,孩子的成长、品行,质变与他们的家庭不存在逻辑关系。当然,家庭对孩子肯定有影响但不是质变的决定因素。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他们的品行、质变起决定因素的就是学校,就是教师。学校、教师的影响才是关系学生优劣的真正原因。因为学校是学生最信赖,最依恋、最陶醉的圣洁之地。她是一个熔炉,不论孩子在家庭,在社会受了什么样的影响,心灵有多么大的创伤,思想受过多少刺激,精神有多么痛苦的经历,一旦进入了这个熔炉,都能被熔解、感化,从而得到恢复、矫正并铸就成有用之材而反过来改造家庭、改造社会。
而教师,又有着我在前文所述过的,即学生对老师天生的、本能的、无与伦比的敬重和畏惧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不管怎样的小学生,对老师都是绝对地崇拜和尊重,绝对地信赖和顺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崇高,是亲娘老子也是不能替代的。故,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任何人任何部门都难以获得的效果。所以决定孩子质变的是学校和教师而不是家庭。
再以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事实来进一步证实这个问题,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从校园里走出一批批顽强、智慧的革命者。我们要承认,在旧时代,能进学校念书的基本是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子弟。他们的生活富裕,享受的条件优越,耳濡目染是对穷人的蔑视和剥削。然而正是由于在学校这个熔炉里,诸多的公子、少爷、小姐们接受了像李大钊、陈独秀等这些革命家以及进步的仁人志士们进步思想的熏陶和马列主义的宣传教育而改变立场背叛自己的阶级和家庭走上革命道路成为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中流砥柱,从事着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改变时代,拯救穷人的伟大事业。
人的脑子能受影响但更容易接受外界思想、言论、事物的刺激。而思想、言论熏陶、教化的威力又是任何“影响”难以抵挡和改变的。就拿搞传销来说吧,搞传销的人很少是在恶劣的影响或不良环境下成长的。然而他们一旦接受了传销的思想“教育”即便倾家荡产骗朋友骗亲人,骗兄弟姐妹,骗亲娘老子,夫妻互骗也要坚持己为,原因就是大脑接受了外界传销可以暴富的思想“洗脑”而陷于其中不能自拔。而革命的先驱者们也是这样,当他们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便能赴汤蹈火,酷刑之下也能坚贞不屈,舍生忘死地去革命,革谁的命?革自己阶级的命。这难道不能足以说明“影响”是不能成为左右或决定人的行为规范、道德良知、个性品格的根本原因吗?这就是说,对人起决定因素的重在教育!重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我之所以如此赘述地强调我的这一观点,目的就是希望全社会能认识到学校教育、培养、熏陶对学生的成长、品行、质变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在校学生和从学校走出来的未成年人蜕变、犯罪责任重在学校没有教育好——岂止没有教育好,实是没有教育。因为现在学校的老师——我在前文作了详细地剖析——实在太忙了,没人有空顾得上搞教育!因此,不应该花费人力物力去调查、研究“问题孩子”的家庭因素,把导致:“问题孩子”的因素归咎于家庭,而是要认真研究研究学校。
也许有人要骂我脑子有病,素质差,偏激,在错误地宣扬“教育万能”论。实际我才是脑子最清醒的人。我知道教育不是“万能”,但集教育资源、条件、实施于一体的学校,在学生心目中是个“万能之地”。孩子们热爱他们心目中的“万能之地”,依恋他们仰慕的“万能之地”,信赖他们唯一可寄托的 “万能之地”;而主导“万能之地”的教师又掌握着学生对老师特殊的,无与伦比的感情这一独特条件。因此,学校和老师是主宰学生思想和命运的上帝——直接责任者。
台湾著名作家柏杨说:“小学教师的重要,由于他们在洁白如纸的孩子们心灵上,写下的是永不能磨灭的痕迹,这痕迹往往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实际正是如此啊!对学生,有时教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有个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你说怪不,老师的眼睛怎么有这样的力量呀?她的目光一闪一闪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她的目光一闪一闪照耀我奔向理想的目标。”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已经成才的学生。在老师亲切的、严肃的、有时也是严厉的、但都是饱含深情的目光中“奔向了理想的目标”。小学四年级有一篇课文《难忘的八个字》中的故事更向我们阐明了教师的一句话对学生的份量。故事说:一个裂唇的残疾儿童,她感觉,“除了家里人,没有人会爱我”。这种心理使她自卑,不能积极面对人生。而在一次“耳语测试”时,班主任伦纳德老师在她耳朵里说了八个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儿!”就是:“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而我们现在的学校还有这样的老师吗?我们的老师还有这样的“目光”,还能对学生用这样的语气说出这样的话吗?
我们现在的学校没有这样的老师了,因为我们的熔炉坏了。坏了的炉子哪能冶炼出好的钢材呢?而破坏熔炉的罪责者们,正是上述拿着高薪,握着大权的弱智们。
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成为学生智慧的启迪者,这是一条规则,不遵守这条规则,学校就会不成其为学校。”
我们现在的学校正是“不成其为学校”了。在管理学校的官僚们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只要能撒谎,只要会做假,只要能凑齐他们领导想要的“东西”——材料,不管你把学生教成什么样,能否搞教育,甚至能否说得通三句话,写得通一篇文章,他们一概是不管的。他们只对材料负责,不管人,更不管学生。在这样的领导这样的精神状态诱使和鼓惑下,教师能怎么做?会怎么做?——教师忙着造假,忙着追逐名利,忙着应付领导下达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忙得焦头烂额,忙得心理变态,忙得不知道自己是做什么工作的。
这就是现今地方上的教育部门弱智的白痴领导们精心导致的所谓“素质教育”状况。这些“领导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搞教育,只是为了让教师领教他们的权力,遵守他们的制约,服从他们的淫威。他们不是“领”着教师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人,而是“导”着教师不务正业,追逐名利。因为教师只有不务正业,追逐名利,他们才能牢牢地将教师控制和掌握在手中从而牟取暴利中饱私囊。
二、题海战术——人才、智慧、道德、情感溺杀殆尽
念书,我在前文这样说过,自古以来人要学文化、学知识都要念书。书本上的知识怎么学?书本上的知识应该在书本上学,生活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学。艰苦的环境磨练刻苦耐劳的个性;残酷的斗争造就勇敢、顽强的意志品格;恶劣的条件能教会人头脑聪明。总而言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个人从生到死,除去学生时代,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需要或是不需要;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有的要历经失败、磨难,然后才能理解、掌握、提高从而得到智慧,丰富才干。“人的一生或许是一个不间断的学习过程,但无需在学校完成。”——蒙田
可是现在的教学不是这样,,一张试卷就要考出一个全能科学家。学校也不是教书,孩子一进校园就要满腹经论,才艺双全,老师不用教,只要训练训练。训练什么?训练合格的“考试机器”。《学王》、《练王》、《练霸》、《考霸》、《金牌》、《题库》……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孩子回到家里天天做天天练,进了教室五天一大考,三天一小考。可怜的儿童不是在念书而是在玩命!玩掉了智慧,玩掉了道德,玩掉了良知。
据有关方面统计:“36%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就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
我想,现在善良的人们同情心越来越强烈,对于那些被遗弃的孤儿,甚至遭受虐待的小猫小狗都会寄予无私的援助。但却没有人同情甚至面对每日里都在习题堆中苦受煎熬的学龄儿童。
其实这些孩子才是最可怜的。为了解困,孩子们也算是使尽了招数:有人为了不睡觉把题目贴在墙上,面对墙壁站着背;有人喝花露水、用针刺手背;有个孩子上课的时候为了不打瞌睡,使劲用牙咬手背,把手背咬得血淋淋的。这都是在咖啡、浓茶、辣椒水不管用的情况下啊!这些孩子不可怜吗?为什么没人管一管?因为几乎全民都是始作俑者,全民的脑袋瓜子里只绷着一根弦,“子要成龙,女要成风”,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因为这根弦,善良和爱心在孩子们面前都麻木了。
麻木的主要群体还是现代的“新型奴隶”——教师
我在前文说过,在领导们权威的役使下,我们的人民教师,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新型奴隶”。所谓“新型奴隶”,皆因这种奴隶的身上除继承了千年未退的奴性血脉以外,还混和了现代社会的新基因——即图名逐利,畏强歧弱。这种混和的血液蕴育出了阴阳两面、心理残缺、少德无善、麻木冷血的人民教师。为了获取生存的各方面利益,教师一方面像奴隶一样卑躬屈膝、唯唯喏喏、谨小慎微地迎合、侍奉领导,同时又必须在领导们不断抛撒的名利,诸如职称、提拔、升官;先进、优秀,这个“星”那个“星”等等诱人的钓饵下苦苦竞争;另一方面还要耳听下岗、调离、不与晋级等等的恫吓,以及来自社会的各种不公现实状况的刺激和物质档次的利欲引诱,教师的内心愤怒但无奈,委屈而求全;在如此不平的心理上,又掺和着另一种截然相反的,常人难以得到的享受,即学生畏惧无限,家长敬重有加的尊贵。这给教师又带来了另类“自己非同一般”的特殊感觉。这种感觉使得教师飘飘然不知所以,沾沾喜难分天高地厚,从而又滋生了狂傲、无礼、自负、少德、冷血的特有个性。在这种个性品格的驱使下,教师又面对着敛财与考分双重的刺激和诱惑。如此种种复杂的因素在教师心理形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这些矛盾折磨着教师,侵蚀着教师纯正的灵魂,造成了现在的教师良知、道德、责任在无奈、疲惫、怨气,以及自命不凡的傲气中燃焼殆尽了。剩下的也只有一颗畸变的、自负的、贪婪、冷漠的心。他们面对自己的学生,已没有了园丁的情趣,是上帝!而且是变态的“上帝!”。学生,只不过是他们衡定荣耀与耻辱的机器。所以,教师看学生,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只是需要使用的工具。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今天,时代跨越了几千年,“杞人”说:“教师不仁,以学生为刍狗!”——
学生和家长尊崇和依赖的这个“上帝”——教师,对学生失去了教师的仁爱之心,更没有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之责。他们在自负、失常的心理状态下,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将自己置于无限的权力之上,任意打击、伤害纯真朴实的孩子,对差生怒目相向,恶语相加:
“滚幼儿园去,现世的东西!”
“滚家去!你这个废物!”
“马上开除你!不准你来念书!
“滚外面站着去,不准进教室!”
“不准你到我们班来上课!我不要你这样的学生!”
“开学我不会再让你报名!我班就不要你!”
“我坚决不收你这样的学生!让我下岗我都不让你念书!”
“你这个孬子、念什么书哟!作孽!”
“你这个笨猪!花钢岩的脑子,没开化。不要念书了!有好远滚好远!”
有的教师对那些不如意的学生是连骂带打,揪着学生的头发往墙上撞,一边撞一边骂:“你怎么不死呀!跑到学校害人!”
其实他们没有这样的权力,他们每个人的备课本上都明确地写着:
“ 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也就是说在对代学生的问题上,教师只有把书教好,把学生培养好的权力。但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多高多大,总是口出狂言,威胁年幼无知的孩子,并且毫无情面地侮辱、谩骂、恐吓孩子的家长。他们将备课本上印的那条“尊重家长。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不训斥、指责学生家长”不知抛到哪个九霄云外,肆意谩骂家长,毫无顾忌地暴露一个当教师的无德、无道和无理;失态、失常且可笑。
前文我说过,每个当班主任的老师额外还有一本《班主任实录》,专门记录班主任工作情况。每学期放假,那本《实录》上都记得满满的,由领导过目,进行考核,记录在案。凭着那一本本《班主任实录》,一个个优秀的、合格的班主任就在考核中产生了。然后是拿奖金评优秀。然而,事实是:那《实录》上记录的基本没有一条是真的。就拿家访这一项来说吧。有关家访的情况记录栏内记录着教师到哪些学生家进行过家访以及家访的内容,家访的效果,双方交谈的问题等等。可现在有几个教师家访?老师要想见哪个家长,那是对这个家长的孩子的一种厌恶,一种愤怒,一种鄙视。他们像传唤犯人一样传唤家长:“代我喊你家长来!你家长不来你就不要来念书!”。而面对家长,教师就是歇斯底里的发泄:
“你家小孩是孬子!你生个孬子害人嗳!”
“你把孩子转走,不要在我班上念!”
“你孩子我不要哩,害我背分!你搞走!不搞走放我班上我也不管!不管你孩子我又不少拿一分钱!”
“你孩子太笨!猪脑子,教不好!你带回家去!不要放我班上害我!”
家长:“老师啊,带回家怎么办呢?”
老师:“那我不管!要么不念,要么转学!反正我不要!”
有教师对家长这样说:“你孩子要在我班念书不要紧,你写个保证书,保证你孩子考试要在90分以上!”
我不知道人们听了这话心里是什么反应,而我听了这话心里犯嘀咕:孩子是你老师教,要写保证书也应该是你老师给家长写,怎么反倒让家长给老师写?这不合理呀!而更不合理的是有教师还这样骂家长:
“你们这些家长,又要生,生了又不管,送到学校害老师!”
家长说:“老师啊!怎么不管呢!管不好!”
老师说:“啊,管不好就送学校害老师呀?带家去!你管不好我更管不好。你家长管一个孩子都管不好,我管这么多哪能管好?带家去!或者转学!反正我不要!”
曾听人说有一个学生小学读了十一年,转了5所学校直到16岁才把小学念完。还有的学校竟然这样做:叫那些考试在80分以下的学生家长带学生到医院作智力鉴定,让医生开“孬子证明”——可悲呀可悲!简直不知道谁应该去医院开“孬子证明”——而在老师面前受了气的家长是不会放过孩子的,孩子回家逃不了一顿毒打。
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受老师的歧视,老师歧视同学更歧视,回家逃不过家长的惩罚——打——天真的孩子,稚嫩的小生命,就这样生活在恐惧,屈辱,侮蔑、打击的悲怨中而满腔滋生仇视忿恨的心理。
我想请上述这类老师们想一想,在打击、侮辱和伤害中度日的心灵会走向何方?
有一篇报道不是说小孩,但道理是一样的。报道中说:有一个在押犯人劳动时捡到一千元钱,他毫不犹豫地交给了管教警察。结果警察把他奚落、嘲讽了一顿,他当晚就越狱出逃了,并且沦落社会抢劫杀人......
古语曰:“士可杀不可辱!”侮辱、打击的言辞态度对人心灵的杀伤力是难以想像的啊!孩子虽然不能马上沦落社会去抢劫杀人,但危害的因素就在这种状态和氛围下孕育了吧?一旦成熟,祸患无穷!——我们的老师,身裹教育的光环,拿着教育的报酬,行的却是伤人误国之所为。老师们啊,不要骂我无限上纲,言辞过激地胡言乱语,事实确实如此!——说得明确一点;当前,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基本是在有意或无意,直接与间接地伐害我们的孩子——进一步说,就是正在为社会制造不良因素。这些不良因素就是将来社会的祸根!犯罪的基因就从这时滋生的吧!——不相信的话,就请再去社会或者监狱调查一下犯罪年龄段的有关情况吧!因为现像太普遍,举不胜举我不想用实例来说明。不过我还要郑重强调:不要把教育的失败推往社会推往家庭而享受良心的解脱。一个社会就像一个人的身体,由无数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细胞构成。而每个细胞,每个组织都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当警察的要负责社会治安,当医生的要管为人治病,商人要操劳经商,工人要忙着做工,农民要在地里种出粮食供人吃饭生存。而当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孩子。孩子学习不好怪家长,孩子犯错怪家长,孩子调皮怪家长,孩子不教作业怪家长,有的老师甚至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说话他也要把家长叫去训一顿:
“你家孩子上课老做小动作,你们家里要管管呀!再这样我不要他哩!”
“你孩子不要念书了,上课老讲话,你带家去,否则影响别人……”
我简直搞不懂,现在的老师不讲道理已至此地步,又怎么可能教出懂道理的学生呢?岂有此理竟岂有此理啊!
当然,老师们一定会说:“叫家长”是因为要求或需要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才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
话是多么的冠冕堂皇,无隙可击。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事实是,老师“叫家长”不过是要表示一下对家长的鄙视和轻蔑;发泄和转嫁一下自身饱受奴役的忿恨心情;享受一下讥讽打击别人的快乐和感受而已。不是吗?
因为首先我们知道学生出于对老师的特殊感情他们最听老师的话。尤其是那些“问题孩子”,最能温暖、最能感动他们心的,是老师的话。老师只要真诚地去教育学生、开导学生,包括采取严厉的措施、严格的要求,学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缺点和错误完全能够在老师的教导下得到纠正,比家长管用几百倍。而退一万步说,如果您老师手握对学生如此特殊的权力还不能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气,那么叫家长有什么用呢?其实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重视是亘古未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也不甘落后。家庭对孩子该做的、该说的、该教育、该惩罚,该打该骂的,包括迁徙择校、陪读跟守等等家长是无所不用其极。作为家庭这方,该配合的该教育的实在是尽力了。可一些孩子为什么还是教育不好呢?其原因就是出在学校,根由就在老师。学校对学生只考试不教育,老师只认分数不认人,什么人能好得了?教师中能走的忙着改行,走不了的忙着职称、晋级,忙职称晋级的要忙着积累材料,忙积累材料其中之一要忙着考学生,学生考不好要发火,发了火自己又气恼,气恼了更在孩子身上发泄。教师为了分数像中了邪一样,对学生是有怒而无教,有恼而无爱,能怪孩子有问题吗?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多,在家庭的时间少,回到家里又有做不完的作业写不完的字,家长怎么配合?——再回到原题来讲,学生在学校的问题学校不能解决反过来训家长,讲道理吗?再说了,就学生的问题而言,缺点也好错误也罢,比如学习成绩差,调皮,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好讲话,爱做小动作等等等等,家长能管得到管得了吗?各司其职呀!
我的意思不是说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老师和家长不需要联手、沟通、交流、配合。而像现在老师这样要求的所谓“配合”,实际不是配合,实际就是将自己应尽的工作职责不负责任地推给家长;就是让家长来替自己完成应该由当老师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其中之一管孩子做作业、写字。那么我们就要讨论一下,为什么要让学生做作业,写字?老师们看了这句话要笑话我是“孬子”。学生做作业还不知道“为什么”。其实真正不知道的是老师,正因为老师们不清楚,所以我认为太有必要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为什么要写作业?我认为,学生做作业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上的题目,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实际是向老师反馈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过程,老师批改作业也不是为了学生作业本上的题目对、错的问题。老师批改作业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要从学生的作业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情况包括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巩固、存在问题等等。老师只有具体掌握了学生上述种种情况,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教育教学,“有的放矢”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就像两军对垒,要想取胜,你必须了解对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情同此理,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也必须做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从哪儿了解?不就是从学生的作业上?——而我们现在的老师倒好,都让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做,并且要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负责任。怎么负责任?就是——作业要正确,字要写得端正整洁,本子交上去老师只要用红笔勾勾就行了。这也许不是什么不对,但老师们从作业本上的勾勾中能知道什么呢?下一步工作怎么做呢?当然,老师们的“战斗”依然激烈——无的放矢,睁着眼睛打瞎仗罢了。不过,老师的仗主要是为领导打的。领导来检查,捧出整洁、正确的作业本让领导开心,“看,我的工作多么认真!多么有成绩!”小领导再向大领导显示:“在我的领导下,教学工作做得多么出色,多么圆满!”可惜呀,“出色圆满的勾勾”下是一摊豆腐渣!就像“豆腐渣工程”,造屋屋塌,建桥桥垮;今天的学生,接受这“豆腐渣工程教育”将来的国之大厦要倾,天要塌!而老师们却一点儿不知其然,就像皇帝老子一样凌驾于学生和家长的头上,差生和家长像罪臣一样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会被老师传去骂得狗血喷头。在今天发达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中,家长竟成了老师面前最没有人格尊严、最卑微的一族。老师要叫哪个家长,不管你家长离学校的路途有多么遥远,不管你家长正在多么繁忙劳累,你都得随传随到,到了老师面前,他坐着你站着,他骂你训你,你只能“是、是、是”,还得满脸陪着笑。有一位老太太,女儿女婿外出打工去了,老太太带着外孙在家乡读书。有一天老师传令老太太去学校,原因是外孙的作业做得不好。老太太说“老师,我不识字啊!”老师说:“你不识字就把孩子送学校害老师呀!那你就带你孙子站着!”结果老太太在老师的办公桌旁站了两节课。办公室的老师还你一言他一语,说的说,怪的怪,再夹杂着本授课老师的责骂—— 教师现在居然是这样的逻辑:孩子是你家长生的,你家长不管好,还让我老师帮你管孩子——没门!
倒也好,不管怎样八面威风的人见了老师都像老鼠见了猫,底三下四地任凭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说三道四,甚至责骂侮辱。你要认为这是“尊师”,那真是悲哀,因为家长背转身即会骂你。这是掺杂在二十一世纪高科技的文明时代我国社会中最滑稽也是最耻辱的人际关系的卑劣现状。因为家长的孩子是“皇帝”,孩子的老师自然被尊为“上帝”,怪就怪我们的“上帝”自己没当好,自己不尊重自己,自己糟贱自己,自毁形象,自贬人格,硬要将自己变成面目狰狞的“魔鬼”,怨不得人!
最可怜的是“问题学生”。一般“问题学生”基本是家庭境况差的。这类学生最需要体贴,最需要关爱。然而畸变的校园只是优等生的乐园,在这里,“光明的天堂”里所有的阴影都笼罩着他们。他们是最得不到良好教育,最受蔑视的群体;因为学习差,在狂傲自负的老师面前他们享受不到公正的对待,在同学面前他们没有平等的人格。有的“问题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几乎被老师逼得无法正常生活。一点点小事情老师就要孩子:“叫家长来!”。有的家长远在数千里外打工,老师命令:“叫家长打电话!”。电话上,老师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怎么差,怎么不好教育。他们一点不管长途电话的付费是家长在外多么辛苦地艰辛劳作的血汗钱。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今天的老师就这么冷血!这样的长途电话能起什么作用呢?作用是:家长再打长途电话骂孩子:“回来勒死你!”“杀了你!”“不要你了!”“把你撂大街上流浪去!”。有个孩子后来真被逼得不敢进学校念书了,真的到街上藏着躲着流浪去了。这样的孩子心灵遭受的打击是成人无法承受的。但因为小,他们不得不承受着,可他们的“问题”不会因为今天能够承受而消失,相反,这“问题”深深地刻在心灵、刻进意识、刻上了世界观而带上社会……
那么“问题”学生是这样,而在老师眼里没有问题的学生,也就是学校里的“优秀一族”——佼佼者们是否就没问题呢?否!“优秀一族”的佼佼者们问题更严重。这种严重现象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开始产生。
六七岁的孩子刚一入学,优秀的孩子便会荣幸地成为班干,老师的小助手。然而这个年龄的孩子当上老师的小助手您可别看作是帮助的“助”。对于刚入学被老师任命为“小助手”的孩子因为不懂事他们实际就成了老师的小打手。由于优秀,所以他们受到老师特别的关爱、呵护,因此他们在小小的同学们中就享有了至高无尚的权利。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他们帮老师维持纪律,这时候他们可以拿着教棒任意鞭打老师不喜欢的同学——当然,也是有“问题”的同学;老师让他们检查作业,他们有权不认可某位同学的作业,罚你重写,让你不过关......由于成绩好,他们享受着班级里的一切荣耀,陶酔于上下内外用赞扬、荣誉以及嘉奖编织起来的美丽的光环之中。和那些生活在鄙视、屈辱、打骂中的“问题”孩子相比,他们的眼前是一片光明的“天堂”。他们舒心惬意地生活在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为他们创造的甜美的幸福之中。这样好吗?现实残酷地显示,“优越”,“一帆风顺”使孩子失缺更多:他们仰仗自己的“优势”狂傲不逊,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他们因为一帆风顺而不知道人世间还有酸甜苦辣,还有痛苦艰辛,还有坎坷不平,还有危难、陷阱。特殊化的享受滋养了他们:争强好胜但却懈怠懒惰;自私吝啬却又挥霍大度;个性刁蛮而又感情脆弱;营养丰富却弱不禁风。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更难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抵御逆流。一旦遇到挫折、打击、甚至不顺心便会成为不堪一击的,经不住风浪的懦夫。例如一位在读博士生从7层高楼纵身跳下自杀身亡的事。究其原因,什么事也没有。可他就那么轻率地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把万般无限的悲哀与痛苦留给了自己年迈的父母。
而另有一位北京某大学在读博士后还是参加国家863计划项目研究的尖端人才,只因跟女朋友发生争执,便动怒掐死了女朋友。掐死之后他看着尸体不知如何是好,竟然抱起尸体像扔纸片一样把尸体从楼上扔了出去。他脑子里缺失的是什么?他脑子里缺失的正是他在小学就应该明白的人伦情理、德纪纲常。他的悲剧不应该是他的责任,他的悲剧应该是从小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老师欠他的“教育”课程,是老师的责任!《悲惨世界》的作者,世界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现在我们的老师像走火入魔一样地搞“应试教育”,实际就是在孩子心灵深处制造黑暗。上述那位博士后,毁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以及女朋友并两个家庭,他还给国家的科技和建设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两例足以够人痛心疾首的了!
应试教育——教师为利有意酿造的“苦酒”
自什么时候开始,学生只做试卷难念书,没人记得吧?我帮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就不难找到,那就是“钱门”。
自从市场开放,经济搞活,赚钱的路数让人们一遍又一遍地梳理过,不赚钱的行业榨也能榨出油来。而谁也不曾料想到的是教育这一行业油润是这样丰厚,又是这样好赚,于是,社会疯了——
前文提到教书育人的教师实则只有10%的精力能用到学生身上。10%的精力怎么教书育人?只够教师“演戏” 。为了完成领导们下达的一桩桩、一件件所谓的教育教学任务,也就是一级需要“糊弄”一级的各种形式;为了评选这个“星”那个“星”需要上交的各种各类材料。归根一句话,为了职称,为了应付各级领导,为了各种各样的利益需要,只够教师做表演罢了。
那么学生手中的书要教课要上,学生每天背着一包书到校,教师必须对家长对社会有所交待怎么办?弱智的领导们反正手中有权,有权什么问题解决不了?一个命令:教学情况要通过考分进行评比,以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比质量、定奖惩,优胜劣汰!管你时间够不够,反正一考见分晓。
教师怎么办?“应试” !“应试”是教师选择的最佳方案。它来得快来得突出,来得明显。并且通过实践,对教师来说还有两种意想不到的好处,第一种,他们让学生把试卷、习题带回家做,自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应对领导的事情;第二,学生在家做作业,不会的,不懂的,家长基本要把孩子教会,这也是老师要求家长必须做到的。做不到,我在前面说了,作业交上去是过不了关的——孩子要挨打,家长要挨骂。家长不会教的,那就请“家教”,如此,教师不用辛苦地教学,如此,社会上又多了个行业——“家教”。就这样,“应试”在我国的少年儿童中逐渐展开并迅速升级。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金钱、利欲大幅度的诱惑和刺激,“应试”即发展成了教师无本万利的敛财之道。于是乎,教师疯了,拼命让学生做习题;书商疯了,拼命卖习题;专家疯了,拼命出习题;家长傻了,不知道买什么样的习题;只可怜,孩子苦了,学校、家里昏天黑地地做习题——
我想,教师胡来,搞“应试教育”的初衷只为顺利完成一级对一级的所谓教学任务,只为一级对一级获取不同的功名利禄创造条件,只为学生考高分,自己能“优胜”而不被“劣汰”。而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昌盛,金钱带来的优越愈来愈刺激,教师彻底陶醉了,哪里还分什么师与生,哪里还顾什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形象、道德均不谈,一切向“钱”看!于是,“卷山题海”像平静的流沙河一样缠住了我国的学龄儿童,吞噬着孩子童年的梦幻,毁灭着孩子幼年的快乐与幸福,扼杀了孩子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孩子们,就这样深深地陷在浩瀚无边的“卷山题海”的深渊中,在利欲构建的激流漩涡里,孩子们痛苦无奈地挣扎!尤其是初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二十一世纪的小学,一年级废除了入学教育,淘汰了启蒙教学,奶气未退的新生一进课堂,便要“打马上阵”,“杀”向试卷——
有这样一个教师,一年级新生刚入学一周他就开始发卷考试,开考前他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虎着脸凶狠地对讲台下那些稚嫩的小幼儿们说:“好好考!九十五分以上才及格,九十四分以下不及格,喊家长来站黑板!”
可怜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按正常情况应该什么还不清楚,立马就要考那摸不着边际的试卷,还外加一个够吓人的条件:94分为不及格,要喊家长站黑板!
当然,在一年级的孩子中,家庭条件好的,学龄前进了私立幼儿园,私立幼儿园为了适应学校“应试”的需要,为了迎合家长,为了生员,早就给奶香尚浓的黄口小儿硬灌,已基本将一年级教材灌得差不多了,虽然读起来跑腔跑调,但提笔写字确实没有问题。而没有进过私立幼儿园受过超强培训的孩子可苦了——拿笔写字手发抖,写一个字母“O”都写不圆。我想,在二十一世纪前教过一年级的老师应该都清楚,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了!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同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兴的是超前教育。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学习人世间的知识、幼儿学习成人文化、成人忙着......因此,你的孩子进了一年级写字手还发抖,“O”都写不圆,那是老师绝对不能容忍的,由吃惊到鄙夷、由厌恶到侮辱、到打击、到伤害,到骂!骂了孩子骂家长,骂了家长打孩子,数管齐下,必欲除之而后快:
“滚幼儿园去!”
“作孽,来念书!”
“怎么不死,现世!”
“再念都没有用,孬子!
等等这些话由这时便开始伴随这样的孩子童年生活的学习和成长......人们啊,想一想,这样的孩子能好得了吗?
他们对家长说:“一年级都考不到一百分这书还能念?不是孬子也是呆子!刚脆送幼儿园去!”
家长:“老上幼儿园怎么办呢?老师。”
老师:“一年级都跟不上念有什么用呢?我是为你孩子好!”
家长:“老师,现在刚刚才念,你怎么就知道跟不上呢?让他念我们家里再配合老师好好教一定能跟上的。”
老师:“我说跟不上就跟不上。一年级跟不上永远也跟不上。”
教师,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啊!怎么能以孩子这么小的时候考试成绩就断言他的“永远”呢?
教师为什么不懂:教书育人,是多么崇高而伟大的职业;肩负的又是多么重大而严峻的责任啊?哪能在小学就将孩子的成绩定格在“分数”上,甚至是小学一年级的“分数”上?
这里我想给老师们列举几个例子借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某日,我看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屏道得悉,二十世纪世界伟人——英国首相丘吉尔小时候念书“成绩十分糟糕。他除了作文好一点儿外,其他功课都不及格,老师断言:‘这孩子将来一定没出息!’”
然而我们都知道,正是这个小时候被老师断言“一定没出息”的孩子却在二十世纪人类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前劫难之时成了决定人类生死存亡、改变世界命运、受到世界人民瞩目的风云人物之一——丘吉尔。
还有,在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两张郭沫若的成绩报告单。一张是初中二年级的,其中有三门功课不及格:修身35分,国文55分,图画35分。其他功课有七十几、八十几不等。另一张为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成绩报告单,国文也只有88分。从两张成绩单上的成绩看,郭沫若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第一张成绩单平均成绩79,包括国文三门功课不及格——郭沫若的成绩单,是否能令那些从一年级或者小学就对孩子“永远”定性的老师大跌眼镜呢?“学子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不计其数的时代骄子年轻时并无骄人的成绩单就是明证。”这是文章的原话
文章最后强调说“为人父母者还是少点功利,多些开明,顺其自然发展为好。”
看到这里,我有点儿为家长们抱屈。当然,文章中说的家长是有,但大多数家长是被老师逼的。老师,为了“分数”简直是穷凶极恶了,学生考不到九十五分以上,打学生骂家长。美其名曰:为学生好。实际他们完全清楚,逼着学生做试题,考高分无论是他们的动机还是结果的事实,得实惠的只有他们教师自己;而且我想老师们也完全清楚,如此的做法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身心健康都是贻害无穷。但我们的老师却全然不顾,一个劲地逼着学生买试卷、做习题、考高分......有个小学毕业班老师,等学生参加完统一考试后,即把学生考的试卷重新复印,然后召集学生到教室里重新再考一遍。学生考的结果没有达到她的愿望,她当场就哭了。她一边哭一边斥责学生说:“我辛辛苦苦地教你们,你们就用这样的成绩报答我呀......”
多么的悲哀啊!本人真是感到万分地痛心而又觉得好笑!我几乎被弄糊涂了,不知道老师的职业是做什么的了。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者之人品,为教育成败之要素,教育良否之区分。”
而我们现在的老师如此的觉悟、如此的教学心态,能教出好孩子吗?
老师,真的成了新时代中自私,世利、蛮横,无情的浅贵族。
我说“浅贵族”,是我给惟利是图、牟取暴利的教师搜刮出的新名词,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怎样形容如此这般的教师,想到这些教师在经济上已俱备贵族的富有,但行为举止品行又远没有贵族的高雅和气度。所以我说他们是“浅贵族”。需要说明的是:这绝不包括所有,真正的好教师除外。
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有这样一句话,他说:“我所认识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家很多,其中很少是学校里面考第一名的。”这句话对“考分”的定论再明确不过了。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不是一进校门就是优等生。牛顿7岁读书时还是个“野惯了的孩子无法静下来听课”因成绩差坐在教室最后面的角落里。好多同学瞧不起他,不愿跟他玩,嘲笑他,骂他“笨猪” ;而智慧的化身、天才爱因斯坦睁开眼睛来到这个世界上,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甚至还有点迟钝,3岁还不会说话,母亲担心他有什么病,上学后希腊文教师说他“笨”……
真不知道现在的人们为什么要如此疯狂地搞超前教育,拔高教育,剥夺儿童快乐的童年?
当然,像列宁、毛泽东、周恩来这些伟人一进学堂就优秀不用老师操心当然是最美好的。但这些伟人也不是靠超前教育,拔高教育取得的成就。而且人,不可能是一致的。一个母亲生的也不可能一样。民间有一句最通俗的谚语,叫“十个手指伸出来还有长和短”,老师,怎么能为了一己私利这样不切实际地、蛮横无情地逼着学生都要一样地考高分呢?
《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德国大学为何拒收“高考状元”》。文章说:“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状元’,理由是对这些‘好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院长给申请者的信中写道:‘在录取过程中,我们寻找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从而确保每年进入学校的都是充满活力的新生。’”文章指出:“教育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而不是培养‘高分’和制造‘升学率’。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是德、识、才、学诸因素的综合效应......”而我们的老师人为掀起的“应试教育”彻底否定了人类教育的上述真谛。
以上事例说明,小学生考试的分数,尤其是没有掌握基础知识的高分绝不能代表孩子的文化素质,更不可以从孩子小学念书的学习成绩好坏而打击、伤害天真无邪的儿童。在这里我想对老师说:老师,您不是慧眼,或者说您是慧眼,但您的慧眼已被利欲所蒙蔽,您是分辨不出您眼前学生的优劣、好歹的 ,更不可能预知孩子的“永远”——您没有这个水平!
“专家”太损——偏题怪题坑学生
当然,如果“爬卷山”、“趟题海”,能把学生历练成聪明智慧、坚韧不拔、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那也值呀!可那“卷山题海”上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犹如“天书”一般,许多习题学生根本摸不着边际。在那些“专家”眼里,这些孩子哪里还是小学生,简直就是从外星球留学归来的博士。有一种小学毕业班语文习题试卷上的内容,从天文到地理、从政治到军事、从现代到历史,古今中外、自然科学、文学常识、诗词歌赋、知识游戏、名人草寇.......无所不揽括其间。我在这里想请教一下专家同志,您读小学的时候能掌握这么丰富的知识吗?也许能,但您那时候条件好,您有时间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古今中外、自然科学、名人草寇地学习。我替现在的孩子们说一句,教科书上没有涉及到的,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有的甚至没有条件接触到这么广泛这么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而且我还想不惧嗤笑斗胆问一句:一个人,是否可能、是否需要集这么丰富的知识于一身?就我从现实中分析,研究天文的大约不会考古;带兵的将军不一定知道昆虫鸟兽的生活习性。但你不能否定不会考古的天文工作者的天文成就,也不能说不懂昆虫鸟兽的军事家是笨蛋吧?人的生命有限,有限的生命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我想应该也是有限的,我们怎么就一定要求我们的孩子面面俱到无所不知呢?当然,要求孩子从小面面俱到无所不及地广泛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博览群书,出发点不能说有问题,但作为考题出给学生,真是太难为孩子了!不是每个学生家里都有图书馆,资料室。学生拿到这些题目是什么反应?我描述给大家听听:只感到眼前一片黑暗、不知所以、无从下手;情绪烦躁、厌学、失望、忿怒......既便你把答案告诉他,让他抄,他都不想听不想抄。因为他难知其然,他厌恶。这与专家们良好的愿望是否完全相悖呢?除加重了学生负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严重的是: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打垮了孩子的意志,摧毁了孩子对未来对生活的信心,剥夺了孩子对人世间的感情!如果有利,也只能是百害而一利。而为这一利,牺牲就太大太大了!
从近些年的习题分析,专家们出题还有一种怪癖,专拣查不到答案的问题考学生。仅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比如小学试卷上的近反义词,书商们为适应市场需要工具书真是层出不穷,种类、名目数以千计,而试卷上有的近反义词你往往查遍工具书你也找不到答案。有的即使能查到答案,答案也是十分的牵强。如果说专家们出题的动机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是为了让学生积累、丰富词汇,可有的词往往几个高级教师凑在一起讨论、研究也找不到能对上号的合适答案,这又怎么能达到对学生培养能力,开发智慧,积累词汇的目的呢?再比如“根据成语的意思填成语”这样类型的题目。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其文字造诣更是高深莫测、丰富辉煌、博大精深。成语,更是祖先留下来的词中精粹。它含蓄深邃,用之言简意赅,表达生动形像。一个人能积累、掌握大量的成语,文化修养、素质档次肯定不一样。
而作为向下一代“传道授业”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帮助学生开掘这块宝藏,应该考虑怎样有利于学生接受、积累。而专家们同样不从实际出发。比如,有这样一种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意思写出成语,而成语不同于一般的词,每个成语有它特有的固定性,不能随意地更改和变动。如果出题人的宗旨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已经学过或掌握的成语,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问题就出在偏偏学生学过的教科书上你是找也找不到的,而在成语词典中又没法查。有时学生晚上做题,往往一道成语题就要花几小时甚至还找不到,您说,这不是折磨学生是干什么?
至于文章分析,更是荒唐。有的问题根本不叫“问题”,不“问”学生还能明白,一“问”反而糊涂。越说越说不清楚。
数学上同样如此,“找规律”无规律可循,应用题玩文字游戏迷糊学生;高年级教材低年级学,初中的内容让小学生做,出题越来越离奇,越来越怪诞......美其名曰:开发智力吧?然而以我浅薄之见,人的思维能力、智力发育除极少数“神童”之外,就普遍来讲它一定是有规律的。开发智力也必须遵循人的机体正常发育的实际规律,才能有利于教与学,才能有利于素质培养,才能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才能不至于教者教得累,学者学得茫然不知所以,心神疲惫乃至厌学厌世厌人生吧?我们的祖先早就用《揠苗助长》这个典故告诫人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就我掌握的一些现象中便有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有一张小学四年级试卷上有这样一道扩词的题目,即用“解”、“华”等字各扩三个词。有个学生他拿到题目问:“老师,‘解’怎么扩呀?‘华’组什么词呀?”如果你要认为这个学生成绩一定很差,一定是个差生,那你就错了。这个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均不低于九十分以下,因为他们班总平均分数是九十分以上,在他们班他算是最差的。可是能考九十分以上的学生却不会用“解”“华”扩词。读书呢?读不出句子读不准词,造句、作文更不谈。有一个六年级学生不知道“笑”是什么结构......不过,我真的佩服现在这些老师,就以上那些状况的学生,考起试来都能考九十多分甚至一百分。
说实在的,作为四年级学生,不可能不会用“解”“华”组词;而字型结构是小学一年级就学习的知识,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平均一年考三十次也有一百八十次了,一百八十次考试也绝不少于九十次考卷上要出现填写字型结构的题目吧?可孩子“过五关斩六将”考到六年级还不知道“笑”是什么结构?你说是悲哀呢还是好笑?
其实,孩子从一进校门就开始超大量、超难度、超拔高地做试卷、练习题、考试,到了四、五年级即已经身心俱疲,头脑麻木了。小学毕业就几乎陷于疲惫不堪,成了厌学忿世的纨绔儿。进了初中,再由于初中与小学对学生在管理与要求上的截然不同,学生一下有了一种脱缰的轻松和出笼的快乐,孩子的第一感觉是赶快尽情地享受——初中,从客观上讲,接受的是小学那个坏了的“熔炉”里冶出的畸形之材这个现实,再由于经济驱动的主观利欲加之领导不力、贪污腐败和主管部门无能以及行政体制错误的管理方法,是合并造成和导致初中学生自由、放纵、蜕变等等不良因素形成的关键。
教师无德——学生做题犹逼命
如果说专家们为了赚钱,或许是为了在“激战题海”的战场上一展自己的非凡才能:出题越来越离奇,越来越怪诞,而做教师的能尊重客观事实,关爱学生,真诚教学,耐心解惑,孩子们还是有救的。然而在激烈的试题大战中,教师,只是专家的帮凶。他们疯狂地让学生买试卷,拼命地让学生做习题,但却不帮学生解疑释难,分析理解。他们在书店专挑那些高、深、难的试卷命令学生前去购买,老师的命令就是圣旨,老师一声令下谁敢不买?可学生买回试卷面对那些离奇怪诞,高、深、难的题目能做吗?不能!不能做可以不做吗?不可以!
首先,老师的助手——班干部面前通不过;助手转告老师,老师面前过不了关(打!);老师打过唤家长,家长在老师面前受了侮辱受了气回家再打——所以孩子回家手捧“天书”面对难题是焦躁、痛苦、难挨啊 ......当然,虾找虾路、鳖找鳖路,高价找老师,低价进补习班,无钱胡乱写,总得把试卷写得满满的不能留一题的空白。
然而事情若仅限于此倒也罢了。这中间最可怕的是:有的孩子花钱请人写,十元起价,三十、五十、甚至一百。孩子的钱哪儿来?三、五元,十来元可以省下吃早餐,吃零食的钱。可是几十,上百元的钱怎么弄?偷——
然后孩子手捧“天书”交给组长再班长最后交到老师,老师画个勾勾再批个五角星然后再发还给学生。学生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不懂的还是不懂。有的老师干脆叫组长代劳,组长理解是对的,你就是对的;组长说不对,你对的也是错的。然而,孩子们在这“天书”一般的试题册上付出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多少欢乐;家长们在这沉重的习题册上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代价、多少苦恼,绝不是老师们手拿一支饱满的红笔漫不经心地,或谈笑风生地划上一个勾,再配几个五角星所能想象、所能理解、所能等同得了的......
家长无奈也无知——卷山题海“埋”娇儿
我在前面具体阐述了出题的专家、售书的店铺以及让学生疯狂购卷,练题的教师,他们各自都能从试卷习题中获得高额利润。而教师不但能从学生购卷中获得利益,更重要的是,还能由于训练了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使学生在考试中提高成绩。提高了成绩也就显示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工作能力、知名度乃至社会地位等等。直白地说,除家长和学生外,其余所有能与试卷、习题沾上边的都有好处,都有利益,甚至是暴利。
而事情的悲哀之处在于,最没有好处并且是害处,是危害,甚至是葬送的家长们却心甘情愿并且乐此不疲地为教师的“应试教育”赤膊助阵。当然,这其中有无奈也有无知。
首先,在“分数”决定一切的现实中,“分数”也就成了家长送孩子念书的唯一追求。
世人为孩子的原始投注是考大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将来更好地为国出力。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地开放,“分数”又活生生地变成了价值万贯的钞票。中考和高考,你的分数哪怕相差一分,那就要掏出成千上万元的人民币,确切地说,“一分就值几万块”!
几万块!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那是天文数字!对于一般家庭也是血汗呀!,即便是殷实之户孩子考试缺一分要掏几万块钱,那心理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平衡的事。于是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不得不拼了命地在试卷上孤注一掷。由此,也使家长们摈弃了一切美好的、高尚的、理智的、慈爱的思想、感情与理念,头脑里以及社会上到处都只绷着一根经——分数!
由此,家长疯了一般,恨不得老师天天考试,也不管那分数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孩子一考过便急切地追问分数:
“今天考了多少分?”
“99分。”
“99?为什么没考到100分?你看,就差一分就是100分,怎么这么不争气?下次一定要好好考!要考100分!啊!”
下次考了98。不得了!着火了!脑袋瓜子全着火!退步了!打!
再次考试97,天塌了!可怜的孩子遭殃了——
其实是可怜的家长,他们哪里知道,题目有易有难,内容有繁有简;即便是改卷的老师,情绪有好有坏,给分标准有紧有松......家长们哪里知道,他们一味地只看分数,看老师也许是随心所欲一挥而就的分数,可苦了孩子——如此,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精神能正常,心理能健康——才怪!
由争分夺利导致争名夺利,有争名夺利导致思想上形成的弱肉强食的概念。我们这一代的孩子现在在学校、在家庭,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能奇怪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素质如此之差,法制观念如此淡薄,道德沦丧、教养缺失吗?
当然,家长的上述心态主要受教师的蛊惑和威逼造成的。比如有个学生考了92.5分,老师让学生把家长传到办公室训斥:
老师:“你儿子要好好管嗳!分数考得太少了!”
家长:“老师,我儿子考多少分?“
老师:“呶,就考92.5,”
家长:“92.5呀!很好嘛!”
老师:“好什么好!我们班平均分数98,他考92.5,是最差的。你看他害我背多少分?你还以为你儿子最好!真笑话!......”
我不知道那位老师班平98分的成绩是怎么教出来的。但我知道并敢于向社会郑重地宣布:从“班平98分”的班级里走出来的学生绝难成为国家需要的有用之才!明确地说,老师在将他们训练成“班平98分”的过程中即已经将他们的灵气、才智,挫灭、扼杀殆尽了!
但家长们不懂,在这高分再高分的喧嚣声中,家长绝对尊重的是老师的权威:多做题多练习!大家的共识是:多做题目就能考出高分!事实也确实如此。于是,家长们领着孩子上书店,买!孩子放学回家,做!《卷王》《考王》《尖子生》《优等生》《天天练》《愉快练》《金牌》《王牌》…孩子们的一切——聪明、智慧、创造力、想像力、快乐、健康……就这样统统被埋在海洋一样的习题堆里。眼睛坏了,身心更坏了——
难道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就是要靠疯狂做题,别无他法吗?
有识之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一位署名“坚持01”的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中国学生没有时间‘玩’。人的创造力是‘玩’出来的,因为‘凭着十多年对创造力研究和观察的体会,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会‘玩’的人的创造力要比不会‘玩’的人强。’......”
《参考消息》2006年6月13日转载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英国教育家感叹:中国孩子太辛苦》
文章摘要如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多次访问中国后,我却不禁感叹:中国孩子是最辛苦的一族......中国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硕士、博士最大的问题在于不是努力开发大家的创造力,不是在培养大家的学习能力,而是在遏制大家的学习能力,习惯于任何问题都有标准答案,习惯于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习惯于考试却不善于学习,习惯于自己内心想的和应付考试的可以完全不同......但这些习惯的形成,与我门将要面对的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挑战所需要的素质是一致的吗?与我们内心的人生目标的实现所需要的能力是相符的吗?
创造力缺失——中国的高考大概是这个星球上参与者最多,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中国的在校大学生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大学生群体。但中国是否因此成为全球高教水准最高,学生创造能力最强的国家了呢?网上一篇中国学者的文章显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诺贝尔奖不仅仅是对科学家在某个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的一种奖励,同时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科学创新能力的标志。美国从1901年以来诺贝尔奖获奖人数一直位居世界榜首......占到了迄今为止全部诺贝尔奖得主的41%,而中国至今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一位中国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许多纯知识性竞赛,中国参赛者的成绩都很不错,金牌、冠军该是一堆一堆地收获在手。但是在一些技能性或以解决问题为主题的竞赛中,中国参赛者的成绩就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参赛选手。我把这种现象认定为:中国学生的智力较强,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创造力)不够强。为什么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呢?......美国同行说:‘或许,知识的洪流麻木了他们的头脑!’......”
亲爱的人们,不是“知识的洪流麻木了”我国孩子的头脑,是这些专家、老师人为制造的所谓开发智力的习题、试卷麻木了我国孩子的头脑哇!
家教辅导班——功难抵过
“家教辅导”,是在新形势下由上述因素应运而生的新型产业。学生带着问题进补习班有老师解疑释难,这对学生而言是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和补充;对授课老师来讲是一种配合和协助;对家长也是一种分忧和解难。对辅导班的辅导教师来说,在岗的,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比无所事事、打麻将、无聊好,一方面是对自己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尤其是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得些收入补贴家用,提高生活水平。这原本是一件与人与己都无害的好事;而退休的,身体、精力仍然健佳,因年龄关系离岗赋闲在家替繁忙的家长、辛苦的老师、困惑的学生辅导功课,管理孩子更不是坏事。并且应该是新形势下再好不过的一种现实需要。从大的方面来讲,它的存在有利于国家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从小的方面来讲,也有利于学生课余的安全和教育以及功课的复习与巩固,素质的提高和训练,知识的拓展与开发......
然而,凡事要坏都坏在一个“利”字上,一切为“利”所惑;一切为“利”所困。肉体凡胎的人哪——很难超脱灵魂深处,那一丁点儿的“见利忘义”的罪恶与丑陋——当这块与国无害与人有利与己无损的“大蛋糕”滴出黄油,飘散诱人醇香的时候,便出现众侣相争,众僧相袭,啃食扒拉,诸侯业霸的社会公害。
因为多即混杂,杂即无章,无章即无度,无度即泛滥,泛滥即成灾,成灾即贻害无穷。无穷的“贻害”害的不是别人,还是我们的孩子。在人人喜获丰收的日子里,当钞票像废纸一样塞满辅导教师的口袋时,孩子们遭殃了!
授课教师办辅导班,学生遭大难。
其实,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需要补习,或者进一步提高,或者解疑释难,最适合的辅导人是自己的授课老师。授课老师了解自己的学生,辅导有针对性,释疑能恰到好处。对学生的补缺补差或进一步提高都是最有利的。
不过,那要是在一切不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前提下,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相对比较高尚、纯真的年代。那个年代尤其是教师,不知有多少教师牺牲业余时间,在下班以后,在煤油灯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因为那时的教师工资低)孜孜不厌、诲人不倦地辅导差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那种诚恳、那种倾心,很少有职业可以相提并论。记得那时校园的醒目之处会有这样一句醒目的大标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是这么一句简单而亲切的口号,但却有着强大无比的威力,激励着教师,鼓舞着教师!忠诚,那时的教师真是忠诚啊!一心扑在教学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脑子只有一个打算:怎样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无怨无悔、无私无求。
可是怪就怪“钱”这个罪恶的魔鬼,不,它比魔鬼可怕数万倍。但它走进千家万户,鼓胀了人们的腰包,却也毫不留情地带走了人们灵魂中的那种——无私与奉献、纯洁与忠诚。教师的无私,教师的崇高,教师的奉献精神和纯洁的灵魂也毫不例外地被“钱”刷抹得干干净净。
授课教师辅导本班学生我在前文说了,原本有那么多好处,但由于灵魂里没有了纯洁与忠诚,无私与奉献,最大的好处反之成了最大的坏处,某种意义上是缺德,是祸害!为什么呢?
其一、授课老师办了辅导班即没有心情在课堂上好好教课了,老师把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藏在心里带回家,辅导给自己辅导班的学生。这就苦了没有参加辅导班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能望题兴叹。比如有个教师上课,它把试卷上学生解不开的“疑难杂症”抄在黑板上,然后喊在他面前补习的学生上黑板做。该学生做完后他问大家:这题懂了吗?学生将答案抄到试卷上,答曰:“懂了——”其实一点也不懂,因为一点不知道答案怎么来的,为什么乘为什么除,完全一头雾水。家里条件好的没问题,拿钱参加就是了,惨的是家境贫寒的孩子,要参加,拿不出钱;不参加学不到真知实学。学习跟不上,回家,家长面前难过关;在校,要穿教师给的小鞋——打击、讽刺、挖苦、刁难,哪一盆都掺满了辣椒水时不时地浇在孩子的心上......世人恐怕都不知道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穿小鞋”年纪最小的一族。从七岁上一年级开始——应该上吉尼斯记录了吧?
其二、参加本班授课老师的补习班还要协助老师跟领导、主管部门打游击战。因为主管部门和领导,手中有一道“镇邪宝剑”。“镇邪宝剑”规定:“教师不得以学生为盈利对象,不得搞有偿家教,不得办补习班,不得......不得......”可办补习班那是超于工资多少倍的丰厚收入哇!“银钱壮人胆”哪能畏惧你“镇邪宝剑”?于是授课教师的补习班便成了半公开半地下的活动,因此授课教师就要和主管部门或本校领导运用游击战术,因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时不时地要深入教师的阵地查一查。
其实,说查,也是走过场,一级做给一级看罢了。真查,那犯罪分子掩藏得那么深那么隐蔽都能查出来,教师办补习班公开的秘密,还用得着查?
但不查也不行,方方面面不好交待,于是就有了走过场的形式。
说是走过场,你教师完全不买账也不行,大家不好做人。所以补习班照办但也办不安生,教师带着他的补习班跟领导和组织打游击。太公开也不行,“犹抱琵琶半遮面”。老师无所谓,不管怎么样,孩子的学费一分也不会少的。苦的还是学生。首先,躲躲藏藏、遮遮掩掩怎么能安心搞学习呢?其二,既然不能公开那就必须隐蔽。隐蔽的地方条件一般都不可能好,光线、空气尤其差。有的一个小小的地下室挤满了几十学生,还因为领导手里提着“镇邪宝剑”而提心吊胆不无顾忌,因此即使室内空气再差还得封严窗户,让外界无所察觉。
有个教师家住楼上,她让学生到她家补习,但学生不能背书包,书和笔盒藏在怀里,上楼要脱下鞋子拎在手里,悄无声息地进入她的家。孩子进了屋里不能说话不能出声,那哪里是补习呀?是遭罪!由此我几乎是情不自禁地想到《红岩》小说中的渣滓洞集中营里那个可爱又可怜的“小萝卜头”。我们今天的条件这么好,孩子们居然要在如此光明、科学的现代上演“小萝卜头”在牢房学习的悲剧——有个孩子上楼不小心把笔盒掉在了楼梯上,叮当哐当一阵脆响,吓得老师把孩子拖进屋里一顿暴打——我想就这一点,请人们想一想,孩子的身心健康遭受了多么严重的摧残和打击!
谁之过?
教师根据家长要求课余辅导学生,提高学生素质为家长分忧解难收点加班费本身不应该是错。错就错在利欲薰心乱收费,错在惟利是图课堂上不好好讲课,逼迫、打击、刁难不补课的学生。而真正的“过”,则在领导和主管部门,不该手擎“镇邪宝剑”乱舞,吓人却不“镇邪”。“邪气”镇不住,结果压着学生。倒霉的是家长和孩子——家长出钱让孩子遭罪!
三、本人感语
当然,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有关专家、有识之士,甚至我们民间老百姓,其实均早已认识并十分清楚其中之弊,早已清楚其危害之大,危害之深,危害之严重。《中国青年报》曾于2007年11月3日载文明确指出:“全国人大常委认为,应试教育是逼学生犯罪的源头”。而有关部门对学校对教师也早就下达了一个又一个文件,文件中规定了一个又一个“不允许”。并且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列举过一个又一个事例以强调“应试教育”的危害性。
然而,“干打雷,不下雨”谁也不怕。道理说得再明白,列举的事例无论多么怵目惊心,或是催人泪下,您也休想触动发明“应试教育”的专利者们已经冷酷的心。一切现状非当没有丝毫的改观,相反——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要说有些不同之处,那就是所有制造危害的各层、各级、各类人士都将自己的手段由原来的地下转为地上,由原来的隐蔽转为公开,由原来的遮遮掩掩变为明目张胆;社会的反应也随之由原来的反对达到了适应与接受。“做吧!考吧!没有高分上不了重点高中,没有高分进不了大学!”。“高分”成了家庭、社会、学校的唯一寄托和训练学生的统一目标。大家共同的愿望是,只要孩子达到了这个目标,家长完成了对孩子的责任;教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社会完成了一批新的高才生。谁都能对得起孩子了!如此还带动了头脑灵活的制造商们创业的机遇:孩子眼睛写坏了,专家们就研制了“眼保姆”;孩子背写驼了,有专家制造了“背背佳”;心理变态了,怎么办?没关系,有心理医院、心理专家、心理医生;没条件治疗心理疾病的,犯罪了,该关的关该杀的杀;自杀的,呜呼哀哉!......大家就这样在一片爱声中共同地、默契地,直接或间接地“伐害”着我们的这一代孩子,而且还怀着一种自我良好的尽职的解脱和自我欣慰的陶醉感!......
我始终想不明白一件事:现代的人这么聪明这么有头脑,却不知何故要做毁灭下代、挖掘后路的事情?(孩子一进校门身心就遭受折磨、伤害、摧残,健康状况、心理品质、能力素质同时受到扼杀、扭曲无疑就是毁灭下代、挖掘后路的事情)为什么权力机构有权不用,不好好考虑、认真对待,彻底地从根本上解决和治理危害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是关系一代接班人的大事啊!
是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难止?是我们国家这一级一级的权力机构形同虚设?仰或是整个国家从根本上就认可了既成事实的“应试教育”形式和现状,有意捉一把放一把?若如此,请看有关文章的报道:
《深圳特区报》曾载文,题目是《刻板教育扼杀创造力》——中美教育“大预言”全都错了。内容摘抄如下:
“1979年6月,中国和美国的教育访问团互相考察对方的初级教育,结果各写了一份报告,表述各自的印象和‘预言’
中国考察团对美国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考察后给出的结论是:“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美国考察团通过对中国学生的考察后也给出了结论:“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同年级学生比较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用20年时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摔在后面。
然而,一个令人啼笑皆非且值得我们思考的结果是:20多年过去,中美两国教育所发生的事情让当初发出‘预言’的当事者们大跌眼镜、瞠目结舌。因为在此期间,美国共出了数十位诺贝尔奖获者
两家的预言都错了。两个“预言”的错误,发人深思......”
如此严酷的现实还不能令各有关方面深思吗?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这样任由“始作俑者”继续“畸变”我们美好的校园,继续“扭曲”我们孩子赖以成长、锻造的“熔炉”吗?
要像查毒禁毒打击走私那样净化教育市场
纵上所述种种实例表明,我国的教育真正“病入膏肓”,已经“危在旦夕”了。面对金钱,面对利欲,为了“高分”,人,都要崩溃了!赚钱的,挥霍无度;花钱的,血泪流干;孩子们,精疲力尽......
拯救吧!拯救教育!拯救孩子!为国家、为民族、为未来、为命运,教育阵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必须进行一次彻底革命的时候了!
要净化教育阵线,不能单靠发文件,开会,检查;要像查毒禁毒、扫黄打黑、打击走私那样进行清理、整顿。
作为一介草民,我以这种语气,这种腔调谈论如此重大、深奥、科学的问题,我自知显得狂妄、不自量力,甚至不知趣,非常那个……让专家、权威以及有关人士们失笑了!而当前教育面临的严峻现实使我胸腔里的这颗赤城之心怎么也按捺不住,顾不了那么多了,想笑的,您就尽情地笑去吧!我想说的,我要坚持说完。就算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关心党的教育事业的普通老百姓在向党,向国家、向政府、向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倾诉心声吧——
我呼吁:要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治理和规范学生做习题、考试卷这一伤害最深、危害最大、,影响面最广、贻害最无穷的毒瘤。
当然,有关方面对此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尤其是关于“改革高考制度”的一系列方案、措施不断地出台、试行,足以说明这一点。但都没有能对教育现状有丝毫的触动,原因是所有的方案、措施均没有击中问题的要害,犹如“隔靴搔痒”,所以并且永远都会于事无补。
其实,本人认为,做习题、考试卷;升学要考试,毕业要考试,就业也要考试。这种制度和形式没有错。专家们在考与不考,或试图以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式来扭转我国教育弊病,都是徒劳的。
考,是最公平的,是选拔的最合理途径。自古以来,国家用人的必经之途就是通过考试。而错,就错在没有“度”。说到这里,我不禁慨叹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是个高智商的国家,但做起事来却像傻子,干什么只要见了好,就没有“度”。别的要说就扯远了,单说这考试。
孩子自出生以后到长大念书,进学堂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成才都应该按规律一步一步来。考试,作为检验知识水平,了解技能,考察智慧的一种方式自古就是这样,基本没有可以替代的第二种途径。但你必须是在孩子有了文化水平,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比如一只空箱子,你必须在箱子里放了东西,你打开箱子才能拿到东西。你在箱子里什么都放了,你打开箱子的时候自然就什么都能拿到。如果你什么也没有放,而你打开箱子非要
拿东西,或者你只放了破棉絮,却非要拿皮袄,拿不到你就怪“箱子”不争气,怪“箱子”傻、笨,恨不得一脚把“箱子”踹碎,这不是不讲道理吗?我们现在的老师真的就是这样不讲道理,岂止是不讲道理,完全是不明事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有一则寓言叫《纪昌学射》。寓言讲:有个叫纪昌的人想跟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于是就去向飞卫请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纪昌就回家练眼力。练了两年,将眼力练到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纪昌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就再次去拜见飞卫。而飞卫对他说:“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纪昌记住飞卫的话,再回家练习。练到一只虱子在纪昌的眼里大得像车轮,取得了这样大的进步。飞卫才开始教他怎样开弓,怎样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试想,如果飞卫在纪昌还没有练就眼力的情况下就开始教纪昌怎样开弓,怎样放箭,纪昌能否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呢?或许能,或许不能。但不管能与不能,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在培养人才、教授本领的问题上有个先后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就能学得好、学得扎实、学得过硬。不能蛮目瞎来。
而我们现在的老师生活在高科技时代却不如古人头脑科学。他们只训练学生“怎样应试”,却不管学生有没有练“应试”的基本功。
再举个例子:比喻造房子,你要想造一栋漂亮的楼房,你必须具备了水泥、钢筋、砖头、石块等等一切造楼房需要的材料,施工人员才能开工建造。再笨的傻瓜他也不会在什么材料也没有的情况下逼着工人为他造楼,而再聪明的工匠他也不可能在材料不具全的情况下能造出楼。
我们的老师也不傻,但却蛮横不讲道理地干着傻事,硬让学生做“无米之炊”。就拿砌墙来说吧:当孩子手里还没有砖、没有水泥、没有涂料的时候,老师就要学生砌墙,而且还要砌得好,刷得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学生怎么砌?不砌是不行的,前文我说过,老师让做的,别说是砌墙,就是让你造楼你也得造,否则第二天到学校,用学生的话说“被老师打死了!”。怎么办?于是,辅导的家长或老师只好把自己的砖、自己的水泥、自己的涂料拿出来,帮孩子砌。不但砌好,而且抹平、刷白。孩子每天交到老师那儿的作业,就好比是“一方砌好的墙”,平平整整,雪白光滑,但有什么用呢?砌墙的材料——砖、水泥,涂料都是别人的,孩子自己没有的还是没有。
当然,不能肯定地说,学生在家长或辅导老师帮助其“砌”的过程中完全一无所获,但可以肯定地说:所获之少、所获之艰、所获之难、所获之浅简、所获之无法解其“味”、所获之难以巩固的烦恼和痛苦,不是老师能体会和理解的!所以我在前文说,这样的教育是“豆腐渣工程”。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之所;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执行者。学校和教师应该认真、踏实地执行和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考试,是“传道、授业、解惑”职责范围以外的行政职责对学生进行检验和考察的事。教师和学校只能“传道授业解惑”,只能“教书育人”,,教师和学校不应该考虑、过问、追求分数。做教师的,上课,该讲的,您都讲到;该分析的,您帮学生分析透彻;该让学生动脑筋的,您认真地启发学生动脑筋;该让学生动手的,您热情地鼓励学生去动手。总的一句话,即“教书育人”应该怎么做,您做教师的就怎么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上了考场,自然会考出分数。即使您真诚地、百分之百地付出了教师应该付出的,然而还有个别或少数学生仍然考不出分数,那也不会有人怪您。学生、家长、社会都有“一杆秤”。对于那少数的、个别的考不出分数的学生,我们做教师的完全没有必要责怪、恼怒甚至打骂歧视他们。人,怎么可能一致呢?我们要有科学的头脑、清醒的认识,承认人的差异性;理智地接受:人,这个地球上最高等动物的智慧——他有优有劣,理解能力有快有慢,智力开发有早有迟,这一无人能否定的客观事实。老师,您哪有本事改变自然,改变存在于自然界的生命奥秘呢?更不可能作为一个教师,只收优等生而拒教成绩不好的差生。“差生”,作为一个人,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有接受而且必须接受教育的权力。老师,没有权利不要这个不要那个——说的权力也没有!不能拿这些话恐吓年幼无知的孩子!要尊重人的权力,对孩子也一样,。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侮辱、打击、伤害、贻误所谓成绩不好的差生。
我再拿箱子做比喻,刚入学的孩子就等于带着一只空箱子来到学校,我们做老师的给他们教授知识,就好比是往箱子里放东西。你放了各种各样、各门各类的东西以后,你让孩子把箱子打开按您的吩咐取东西。细心的、认真的,他会找会拿能按要求取出要取的东西,而粗心的、不介意的、反映迟钝一点的,他很难按要求取出要取的东西。但我们不能说,箱子里有的你不会拿你就是笨蛋,就是废物,就是傻子。因为门类、式样多,细心的、认真的孩子会分辨能拿出;而粗心的、大意的、也不排除智商落后的孩子他一时半会儿不会分辨所以拿不出,但我们要相信这样的孩子今天拿不出,明天拿不出,甚至于学生时代他都不会分辨都不会拿;但不要紧嘛,他终有一天会分辨能拿得出的。只要箱子里有,只要他小的时候,老师一样不落地将应该放进箱子里的东西都给他放了,他小时候不会拿长大了他自然会,甚至比当时就会的孩子还要会。所以我们做老师的要善待这样的孩子,不能因为他不会拿,就认死了他反正不会拿即不往他箱子里放,让他箱子空着。若如此,这样的孩子就只能带着“空箱子”长大,待他会拿的时候,因为“箱子”是“空的”就真的什么也拿不到而误了终身。教师,不能做误人终身的事啊!而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岂止是让“不会拿东西”的孩子“带着空箱子”成长,几乎所有孩子的“箱子里”都不是扎实有序地正常装载。因此,即使“箱子里”是满的,也是虚的、不扎实的,因为基本是从非专业教师那里套购的,乱七八糟地堆积,那不是知识。而且“应试教育”这种形式不是教师帮学生往“箱子里”装“东西”,而是教师强行地、盲目地逼迫学生从“箱子里”往外“掏东西”。孩子一进校门,“箱子里”就得装满了老师需要的“货物”,坐进课堂,要让老师一样一样往外掏,掏给谁?掏给老师自己。老师要在学生的“箱子里”掏出成绩、掏出荣誉、掏出利......所以一旦有孩子没得让老师掏,老师那种火、那种愤怒、那种敌视便直贯脑门,一下就失去了理性,接着粗暴鄙劣的言语、蛮横无理的行为即像炮弹一样一股脑儿向学生和家长倾泻……
我们的党和政府近几年来一再强调要“以人为本”,“构建和协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人”,这个“和协的社会”竟或略了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群体——孩子。孩子们在老师的呵斥下、在家长的絮叨声中一天也难闲着地苦苦挣扎在数不清理还乱的卷山题海中——睡眠严重不足,是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首要因素,无休止的练题使孩子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其它更别说了。
所以,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机构要用强有力的措施——行政或法律手段来治理、干预老师这种“索取”似的教学心态和教学手段。遏制、杜绝一切不利于甚至是危害孩子成长的所有形式和行为。
为此我呼吁: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绝对不能埋头在习题堆中,更不能三天两头考试。这个阶段的孩子,记忆力强而理解能力尚未成熟;接受事物的情感强而辨析、认识能力弱;新鲜感强但自我约束、注意力集中性差。针对学生的上述特点,无论是“教书育人”的学校,还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包括生儿育女的家长都应该紧紧地抓住、严格地利用好这个年龄孩子的黄金时段,扬长避短、取优劣汰。
而且,小学一至三年级这个学年段是孩子识字、积累的最佳时期。不能让孩子将宝贵的优势之机浪费在习题和考卷上,要带领和协助学生利用这个时机,丰富地学习和积累我国独特深邃的字词语汇。孩子只有在这个年龄段打好了字词语汇的基础,有了牢固的文化素质,孩子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中不断地汲取、丰富和运用我国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和深邃独特的字词语汇中,饱含着时代前进,社会祥和必不可缺的人伦情理,聪慧德尚,良知益进和真善美的哲理。孩子们不做那些晦深莫测,偏、难、怪诞的练习题,时间充裕,情绪饱满,精力能集中在最佳状态,老师再给予必要的教育、传授、指导、点拨、解疑、释难……学生即能在轻松愉快之中陶冶情操、滋养人性、潜化品格;接受礼仪廉耻、道德规范、伦理纲纪的教育。而这一切都能在自然中接受和掌握的——做人应该接受和掌握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会反过来激发其更大的潜力去开发、创造有利于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并自觉由衷地蕴育出扬善惩恶的本能。“本能”的威力要永远大于空洞的说教,同样,更大于硬性的“法制教育”。——“宣诫翻浆,应诃反笑”哇!
我冒昧地说一句不怕见笑的话,美国为什么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世界之冠?其奥妙一定就在于此吧?我国难以进行“零”的突破,关键就是我国的教育将孩子的智慧禁锢和折磨在呀呀学语之期。
所以,国家要像扫黄打黑、查毒禁毒、打击走私那样清理整顿我国的教育市场。在做习题考试的问题上要像过去搞市场经济时期执行的“分配供给制”那样对小学各年级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控:哪个年级可以做试卷做多少什么情况下才能做;哪个年级能够考试一学期能考几次,什么情况下能考。都要用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规范和限制,违者以触犯法律论处。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进入祥和愉悦的氛围,我国的孩子才能脱离练题考试的苦海深渊,国家的教育才有希望,广大的少年儿童才有救……
这是关乎一代接班人的文化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品格、道德教养,同时也是国家未来命运的头等之大事,难道不应该用“法”来制约吗?目前教育阵线的状况非“法”不能制矣!
严肃整顿基层教育机构的领导干部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我国的教育陷入如此境地,完全是由于教育界的基层领导干部错误的指导思想、错误的行政干预、错误的引导路线、错误的管理制度造成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欧洲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教育界的现实状况正是如此。所以,当前摆在党和政府以及人民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彻底清理、严肃整顿教育界的基层领导干部,这是保障今后教育路线能够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先决条件。
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领导教育工作的干部?这应该是组织上最须慎重最须严肃对待的问题。领导教育工作的干部,应该、必须具备领导教育的才能。这种“才能”包含:爱教敬业,有德性、有善心、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在教育第一线工作,教龄不能少于15年以上有实践经验的人。而在具备了这一切的基础上还必须应该有15年以上的工作业绩。(工作业绩不能是上级组织考核认定,工作业绩应该有工作的对象——学生和家长评定,要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才能叫“工作业绩”。)
爱教敬业,才能想教育所想,急教育所急,教育才能搞得好;有德性,才能正确地处理和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善心才能热爱和关心教育的对象——孩子;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掌握教育方向;有15年以上的教育实践经验才能知道教育工作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等等的方法、步骤;而15年以上的工作业绩则是能担任领导教育工作干部的“资格”。不具备这种“资格”,就完全没有资格担任领导教育工作的干部!
比喻基层权力机构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只要其工作的职责和范围涉及教育或与教育有关,在具备前文所述的必不可缺的德、才兼备的基础上都必须有来自教育第一线、且教龄不少于15年以上的经历,尤其是小学校长。什么样的人能当小学校长?这个人选最起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具备在教育第一线担任过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数的授课教师并且业绩突出,在社会上口碑好,这才是能否担任小学校长的必定“资格”,不具备这种“资格”,应该决不能担任小学校长!
据此,我们来认识一下现今基层的一些领导干部的真实面目。
现今基层的一些领导干部大致有以下四个共同特点:
一、厌教。厌教是这些人最大的共同之处。他们都不爱教育事业并且厌恶教育工作;
二、人品低劣,不是纯正善良之辈;
三、会溜须拍马、阿谀逢迎,会投领导所好,会搞歪门邪道,会做小动作;
四、基本是两面三刀的人。
而厌教的原因又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能力差,工作难以进行;
二类、有能力、有水平但蔑视教育事业,讨厌教学工作。
而无论是他们的共同点还是他们的异同处都是一样地诱使着他们一心希望摆脱当教师的命运,改变站讲台、批作业的处境。因此,他们身在教师岗位,但玩的却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把戏。他们的心思,他们的精力基本集中和消耗在巴结上司、结交势力、搜寻机遇、送礼行贿等的歪门邪道上。
这种人不管是能力差还是能力强,都由于心思用的不是地方而致使实际教学工作一塌糊涂,误人子弟。而其又由于会巴结领导,会投领导所好往往又是领导的宠儿。说句冒大不韪的话,以我做老百姓的立场说话,我们国家在基层干部提拔任用的问题上就像“病体烂疮”,完全是给“细菌”开辟繁殖场所,让“细菌”有隙可乘、有所可栖。因此在一个学校,不管是人品、道德、工作、表现等等如何的败坏,只要成了领导的宠儿,那就是金不换的能人,改变命运,升官发财,等着“降大任与斯人也!”于是,厌恶本职工作的,或心术不正的,或无能的这些人,为了改变命运他们是不惜贻害孩子,放着本职工作不做,千方百计带着香风熏草、糖衣炮弹像苍蝇一样乱飞乱窜寻找“腐臭之躯”袭而攻之。他们也因此不会很久便能当上官、掌上权。
而有的在教育岗位哪怕是个书教不起来,话说不全的脓包一旦踏上仕途,即如鱼得水,能在官场上青云直上,有的能一直混到政府部门,成为号令一方的“诸侯”。这是组织上在用人问题上的沉痛失策啊!因为其一,像这种品行的人当官掌权负面影响太大:一个不爱本职工作的人,尤其是不爱教育工作的人,其人品和道德、心术绝对地不好;他们不管是出于本质或素质,能力或教养,都是注定他们的公德意识、处事态度、为人原则、社会责任感以及处理问题的力度等等的恶性和劣向。有一幅漫画这样表现这类人,漫画上文字解说:“在上级面前像狗一样的人,在下级面前一定像狼。”这句话一语道破天机。现实确实如此。在上级面前不像狗他爬不上去,在下级面前不像狼他压不住阵。而自古“正邪不能两立”,邪气盛,正气自然遭殃。当然,由于我们的党和政府清明、阵脚稳固,所以不至于发生像宋代奸臣秦桧能下十二道金牌招回正在前线殊死抗敌的英雄岳飞并把他勒死在归途中的惨例,但打击报复是小菜一碟。而最严重的是,在这类人的领导下就出现我们现在的这种教育无序,是非颠倒,措施失当,制度腐败、方法愚昧、态度专横而导致教育阵线不亚于谋财害命,误人子弟,贻害一代人的身心健康,扼杀“人之初、性本善的”道德品质,其过、其害、其惨与秦桧勒死岳飞丧权误国又有多少区别呢?一代人的命运,党的事业,国家未来的希望啊!
其二,上述这种人当上领导后,出于本质,他们主要的精力不是工作。是玩世不恭。北宋时期有个大臣叫王珪被人称作“三旨宰相”,原因是他只会“听圣旨、接圣旨、传圣旨”而私下里就会搞结党营私、歪门邪道。而我所述的地方上现任的这些基层领导干部就是活脱脱的“王珪”,“王珪”的翻版。他们“毕恭毕敬地听指示、卑躬屈膝地接指示、凶神恶煞地传指示”干完了这三件事天下就是他们的了。他们用公款吃喝玩乐、请客送礼、结交社会名流,网罗地皮甚至流氓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地位。然后“拉大旗,做虎皮”耀武扬威,指手画脚,用手中的权力恐吓利诱一线辛苦工作的教师。
而本职工作干不好,反而当领导,这对于一线的教师,又是一种无言的嘲弄和刺激。二十年前我曾在报上看过这样一幅漫话:一只凶狠的大公鸡指责一只正在下蛋的老母鸡,说:“你这蛋怎么下得不圆!”。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就是这样,这些自己无心教书,即不懂怎样教书的混混,他们大权在握就像那只凶狠的大公鸡——不,不是大公鸡,是大灰狼一样坐在台上今天说你这不行,明天说你那不行。他不满意的,你行也不行;他满意的,你不行也行,“顺者昌,逆者亡”。你所有在他领导之下的人要像他巴结他的上司那样巴结他,使他能找回心理上失去的平衡。否则,你别想过好日子。轻则穿小鞋,重则不给你评职称。职称那可是钱哪,谁不怕?所以在这种人的领导下“万马齐喑并乌烟瘴气”。而危害最大之处还不在于此,危害最大之处是:他们说的“行”与“不行”,都是贻误教师进行正常教育教学的黄金时刻,都是对孩子在校接受教育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形式主义”!当前教师不好好教书育人,上述因素是重要关系之一,正像温家宝总理说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因此,党啊,要痛下决心,整顿、清理基层的领导干部,还教育市场一片清朗的天空!
把时间还给教师,端正教师“教书育人”的态度
我在前文详细具体地阐述了基层权利机构的领导们为领导教育,管理教师,所制定的一系列形式主义对教师教书育人的干扰和破坏、贻误与影响、打击并伤害。那么本段我由此呼吁:基层管理教育的权力机构,制定方案措施的领导应该废除一切“形式主义”,真正地想教育所想,为教育所为。松开教师头上的“紧箍咒”,拿掉教师脖子上的“绞索”,还教师“教书育人”的时间。
搞教育工作的主角是教师,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时间用在学生身上。教师自身的学习,教师自身的竞争都不能占用本职教育工作的时间。不能让在岗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生命有限而学无止尽,世界上的知识谁也学不完。你让教师占着教育岗位学习、提高自己,他学得再好,提得再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再强,他不用在教学上,或者因为自身的学习、提高,他没时间、没精力、没办法搞教学,一切等于“0”,白耽误了学生!
教育工作就是要搞教育。“教育”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勤勤垦垦、呕心沥血地认真做,耐心教,才能把“教育”搞好。教师不像演员,演员把戏演好了,工作就做好了,事业就成功了。教师不行。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也不需要这个“星”那个“星”。有吃透教材的水平,管理学生的能力、诲人不倦的精神就是好教师。“好教师”要建立在学生的心里,人们的口上。不需要去评、去争。党和政府要在国家和人民的心目中树立一种概念,这种概念就是:教育,本身就是崇高而伟大的职业,当上了教育工作者,就当上了崇高而伟大的人;“人民教师”,本来就是最灿烂的名称,她比什么“星”、什么“秀”都光辉闪耀。能在这个岗位上就是最骄傲的佼佼者,因此不需要再去竞争什么荣誉什么地位;什么“教坛新秀”、什么“先进工作者”。(地方上管理教育的领导干部,就是用这种灿若星辰的光环引诱教育战线的骨干教师争名夺利而无心工作。)
“教师是太阳底下无法再优越的职业。”——夸美纽斯
这个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有默默的、甘于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个人当您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您就选择了崇高选择了伟大,同时也选择了默默的无私奉献。这个职业需要这种精神,需要这种奉献;需要有这种精神这种奉献的人。因为这种职业维系的是人的成长、人的命运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国力、兴衰、存亡的大事。如此重大而关键的工作是不能掺杂些许的私心和杂念啊!否则,那就是耽误事——耽误的是无与伦比的大事!现在的教育工作就是搞得太轰轰烈烈——活动太多,形式太多、花样太多、竞争名利太多......老师们的心都花了,哪有心思搞教育?哪有时间搞教育?哪有精力搞教育?哪有情趣搞教育?——能怪我们的孩子不好吗?能怨我们的孩子不成器吗?能鄙视我们的孩子犯罪吗?有关方面能为“青少年问题”困惑吗?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此啊!
教育部门必须能认识教育工作的神圣。教师,必须能端正“教书育人”的态度。现在有的教师叹苦:教师难当。其实教师为什么难当?有什么难当?当然,首先,党和政府确实要能痛下决心,彻底整顿教育市场,扫清拦路虎,废除一切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搞“形式主义”。那么,就像我前文所述,做教师的,您只要真正遵循我们祖先对教师下的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材施教,教师怎么难当呢?您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还有那句话:您认真“传道”,耐心“授业”,细心“解惑”,该做的您做到,该讲的您讲清楚;该分析的,您帮学生分析透彻;该让学生动脑筋的,您善意地启发学生自己动脑筋;该让学生动手的,您热情地鼓励甚至帮助学生自己动手,总的一句话,即“教书育人”应该怎么做,您做教师的就怎么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上了考场,怎么会考不出分数呢?即使您真诚地、百分之百地付出了教师应该付出的,然而还有个别或少数学生仍然考不出分数,那就是他确实考不出分数,连他自己也不会怪你。
有句格言叫:“功到自然成”。 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有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他说“自己作实验时最大的想法是尽力做好,而不管结果。”老师,就应该做到这一点,您只管一步一个脚印认真教您的书,真诚地培养您的学生;您真诚地、百分之百地付出了教师应该付出的,后面的结果,比如学生上了考场能考多少分,孩子今后会怎么样?您不必去管了。孩子好,是您辛勤教过的,您可以得意地享受那份付出的快乐;孩子不好,您尽力了,问心无愧。这就行了呀!
而目前,我们老师让学生拼命做试卷、练习题、考试,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现在什么不要考?升学考、就业考,中考、高考少一分也不行!尤其是摆在教师眼前的切身利益——班级评比要凭考,优胜劣汰,奖金、甚至下岗都跟学生考试的分数挂钩。所以我们教师怎么能不让学生拼命练题?怎么能不千方百计应对考试?
其实,如果老师的这种观点不是完全在金钱利欲的驱动下,那确实是一种误解。什么叫“水到渠成”什么叫“厚积博发”?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时期,从地方到朝廷,设立各级各类考试。而书生学子们除参加乡试到廷试的考试外,无论是在私塾还是在家教,恐怕没人做习题练考试。也许本人孤陋寡闻,我们无论从历史资料上还是古典文学中,知道许多勤奋好学,感人至深的典故范例,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中都详细记载了古人怎么发奋读书,没说他们怎么刻苦练题。因此,从古代到近代,才有那么多仁人志士,那么多才高八斗文章盖世的不朽人物。才会出现像7岁成诗的洛宾王、7步成诗的曹植,文豪巨匠李白、苏轼、范仲淹等等等等;才会有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化巨匠鲁迅。试想,如果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里,寿老先生让他不是练题,就是考试,我说一句笑话,那在黑暗无比的旧时代能不能出个鲁迅,用不朽的文章呼唤麻木的人民?而革命史上伟大的毛泽东——毛泽东太伟大了,现代人比我更清楚,不敢在这里多说,只想强调一句,这些伟人谁不是从受教育成长起来的呢?他们的才智决不是靠做习题练考试练出来的吧?
确实,要想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不需要也不能靠练题、考试。
书,是靠教的。注入式也好,启发式也好;现代化手段也罢,古典式教育也罢,总是要把书中的知识,书中的思想、书中的意思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领会、让学生掌握。做到了这一点,学生上了考场,自然会考出成绩。什么叫“水到渠成”?而这“水”对于老师来讲,就是认真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传道授业解惑”,决不是做一套一套的练习题,一遍一遍地考试。有的学校老师竟然在五年级就开始一张一张地考全国各地各校六年级毕业班历年考过的试卷。试卷是考一次、订正一次、然后再抄一次。亲爱的人们想一想吧!这哪里是教育?还能怪我们的孩子不好吗?
其实,我们教语文的老师在讲读课文,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是和学生建立感情、沟通思想、传播爱,也能享受爱的、常人无法享受到的、其乐融融的过程。事实上,构建和协的社会从这里、从这时就开始了啊!而老师们不会享受,找气生。将精力用在那本就不是学生能解答得了的试卷上。学生做不出来生气,做得不好生气,做错了生气,不做更生气,遇到差生气得七窍生烟;骂学生伤肺,骂家长伤肝,真苦啊!可这苦吃得害人害己害社会害国家。不是吗?——不和协的社会也就从这里,从这时蕴育了——
因此我倡议那些瞎来的老师们,回归自然吧!回到正确的教育路线上来!放弃个人的一切利欲,为良心、为道德、为一代人成长的命运、为国家未来的前途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教师吧!
孩子同属于美妙的大自然,让快乐回归孩子的童年
我们的孩子太苦了!整天埋在作业堆里,睡眠不足,没有快乐。享受不到童年的乐趣。记得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小时候,在农忙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到乡下帮农民捡棉花、拾稻穗。那时是集体生产队,农民用大水桶挑来许多烧熟的红薯,我们城里的孩子难得吃上红薯,休息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小手脏脏的,吃着热红薯,现在想起来那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有趣啊!课外,我们孩子们结成小伙伴,在草丛中捉蜻蜓,扑蝴蝶,逮不知名的小虫,放在瓶子里喂它吃饭;采野果,摘野花,在野地里奔跑,有孩子落后面了,哭着追不上,大家停下来等他,帮他擦眼泪......那才叫童年啊!那就是童年的快乐。快乐的孩子不能成才吗?我们这一代人成才的太多太多,而且伟人多多。
现在,什么都在悄悄地回归自然了。吃,重新讲究绿色食品,粗粮杂食;穿,回归到棉、麻、丝绸,布衣布裤;政策方针,强调“以人为本”,重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文化,兴起了“孔子热”尊孔、祭孔,倡导孔子思想。教材改革,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教科书中亦以逐年增多。可老师们还是抱着“应试教育”这颗“原子弹”不放,这难道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吗?
放下“应试”的武器吧!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让快乐回归孩子的童年!
标签: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