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张仪、白起等人结局,都是时势造就的,也是个人性格的必然性结局。
商鞅,在没有遇到秦孝公赢渠梁之前,他是一个默默无闻之人,他曾经立志想在当时战国中实力最强的魏国,大展宏图,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可是魏国庙堂之上的魏王,竟然没有看出商鞅是一个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人,这是商鞅之不幸,也是魏国之大不幸。后来秦孝公赢渠梁对天下士子发布了求贤令,寻觅治国大才,并且愿与之共享秦国。就这样商鞅进入了秦国,结果赢渠梁和商鞅一见如故,相见甚欢,很快秦孝公就让商鞅职任秦国的左庶长,着手在秦国实施变法强秦,并且是最彻底最颠覆秦国传统的变法,经过二十余年的变法,秦国一跃成为战国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并且一举收复了河西失地,至此商鞅名扬天下。但是因为多年的埋头苦干,秦孝公赢渠梁身患重病,不久之后病逝了,继任者是嬴驷,也是秦国的第一位王,秦惠文王。嬴驷现在面对的是两股势力,一个是以赢虔甘龙为代表的秦国王公贵族势力,一个是以商鞅为代表的秦国的变法派势力。两派之间是势同水火,嬴驷若想今后有所建树,那么他就必须要培养出自己的势力来。现在眼下就是要想好如何解决这两股势力,恰好赢虔到嬴驷处状告商鞅谋反,嬴驷知道商鞅是不会反的,但是嬴驷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机会,他决定借此机会不动声色的除掉这两股势力,首先他对商鞅发难了,商鞅为秦国是鞠躬尽瘁,尽公不顾私的,得罪了太多的王公贵族,当他们看到商鞅被处死以后,也是欣喜万分的,可是不久之后,嬴驷也对甘龙等人动手了,至此之后,嬴驷开始大展宏图了。
秦惠文王上台之后,华夏大地上一个纵横奇才苏秦出山了,苏秦首先是到秦国来谋求发展的,可是嬴驷竟然没能留住他,使得苏秦最后跑到了燕国,苏秦告诉燕王,秦国现在是战国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没有之一,并且是意欲一统华夏的,如果想要压制住秦国扩张的势头,必须要山东六国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秦国,燕王非常赞同,紧接着便是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对秦国实施了军事上的打击和经济上的封锁。这时的嬴驷慌神了,怎么办?战国之初,各国都是以变法为主,现在进入了战国中期,需要的是合纵大才,嬴驷派出自己的心腹肱骨之人樗里疾到山东列国中寻觅人才,经多方探听得知在魏国民间有一位叫张仪的名士,是苏秦的师弟,同样师出鬼谷子。当张仪到了咸阳,进入王宫见到嬴驷之后,说出了自己应对苏秦的合纵之策后,嬴驷大为兴奋,觉得天助大秦也,立刻任命张仪为大秦国的开府丞相。着手开始处理和应对山东列国的经济封锁和军事打击。张仪虽然在秦国是丞相,但是他专管邦交之事,秦国内部之事,都是交给副相樗里疾来处理的。所以他在秦国内部是没什么政敌的,当嬴驷逝世后,他的儿子嬴荡即位,这个秦武王是个好兵的人,他喜欢动武的,是个武痴,不喜欢张仪那套邦交辞令,所以就赐予张仪丰厚的财货,让你辞官归隐,颐养天年了。
白起在秦国是从一名普通的士卒一步步的靠着自己战绩做到大将军的位置上的。他是孤傲和藐视天下的,他的军事才能也是当世无人可以与之匹敌的,只要白起出手,肯定是战必胜,攻必克,百战必胜的。白起的性格是,只要他负责的事情,是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的,包括秦王,当秦国的丞相魏冉在位的时候,魏冉是鼎力支持白起的,因为魏冉是十分清楚白起的军事能力的,而且白起没有政治野心,所以白起只管在外面打仗,内部的一切事情都由他魏冉一人扛着。但是当魏冉失势以后,白起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因为他现在要面对的是两个战场了,一个是来自外部的敌人,一个是来自秦国内部的政敌。所以白起在两个战场上都不能失败,否则立刻就会有杀身之祸,不幸的是白起败给了来自秦国内部的敌人,最终被迫自杀。纵观白起的一生,杀人无数,人称杀神,但是他杀的都是当兵的,而从未杀害一名百姓,战国时期,如果秦国想要一统华夏,就必须要最大限度的杀戮敌国的有生力量,这是时势的必然性。
标签: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谁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