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我们大家都觉得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好人,蜀国若没有诸葛亮,刘备或许永远也称不了王,以及经典的空城计丶草船借箭等,都被我们当做经典来诵读,然而,我心中的诸葛亮却是一个奸邪小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那么,我就先从周瑜开始说起。
周瑜在正史中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比赵云还要全面,这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一个人。但是历史上的周瑜也是一个英雄,20多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羽扇纶巾,儒将风采,更有苏轼“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家可能都觉得这是描述诸葛亮的,其实这绝对是周瑜的代名词。那个时候的周瑜真可谓人见人爱,官场、战场、情场场场得意。这样的一个人,真的会去忌妒别人吗?又怎么可能因为忌妒别人而被气死呢?而且被气死,按照我们正常人的理论真的存在这个可能吗?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非常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就是气量大,品质好且“长壮有姿貌"刘备说他器量极大,但是大家都知道,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改写的。然后莫名其妙的周瑜就从君子变成了心胸狭隘的小人,那么,诸葛亮的真实面目又是怎样呢?
毛泽东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基本持否定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不会用人。由于诸葛亮用了傲气并对东吴有偏见的关羽,才间接导致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悲剧。荆州失守,使得天下的局势有了翻天逆转的大改变,或许关羽没有丢掉荆州,蜀国会真的灭掉魏国,错用关羽守荆州,诸葛亮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蜀汉以及刘备是毁灭性的打击。
诸葛亮的毛病可远远不止毛主席所说,我看了三国演义的观点:
1. 性格决定命运,诸葛一生谨慎
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拒绝了魏延出子午谷奔袭长安这一出好建议,先不说会不会成功,魏延此计,就在于一个奇字,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既然奇袭,肯定是轻装奔袭,人不需要太多,而且不携带重级武器就算顺利到达长安,还不能强攻,长安古都一座,城墙又厚又高,蜀军只能下黑手,诈取城门,历史会不会改写了,就是因为他嫉贤妒能的心理在作怪,而不是什么谨慎不谨慎的问题。五千人的军队,一点也不算多,就算失败了,损失了,也不会对北伐造成太大后果。打仗,俗话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如果采用魏延的战略战术,万一真的成功了呢?看过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对魏延是存在一些偏见的,之前魏延归降的时候诸葛亮就建议诛杀魏延,这正是他所担心的。在这种变态心理的作用下,魏延的忍辱负重,被诸葛亮看成是软弱可欺,所以宁可步步为营,也不愿奇兵出子午谷。时不时就以要诛杀来对他发出震慑,一直对他毫不客气的进行挤压而且是光明真的噶。作为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也没能逃出诸葛亮嫉贤妒能的手掌心,被诸葛亮以许多借口远放都城成都之外几十年。其嫉贤妒能的红眼病症状,实在令人难以想象。工于心计,喜好窝里斗。
机关算尽,一切就是为了自己能顺利获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不仅如此,在临死之前,诸葛亮还要在毫无根据之下,留下诛杀魏延的遗嘱,让素与魏延的真正小人杨仪逼杀魏延。之狠毒,由此可见.
疯狂北伐,劳民伤财,加速灭亡刘备死后,诸葛亮进行了数7次北伐,大家可能都觉得是因为他想要匡扶汉室,完成刘备的理想,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但是魏国在衰败,兵力,将领,粮草等都是远远高于蜀国的,蜀国北伐无疑就是鸡蛋碰石头,为什么诸葛亮还要拼死北伐呢?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要扩大自己的权力以及身份,若魏国毁灭,诸葛亮就更加被神话了,最后蜀国能用之人纷纷消耗殆尽,于是就有一句成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后果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把?间接加速了蜀国灭亡的速度. 3.带人陪葬,工于心计诸葛亮死后,立下遗嘱,由4个壮汉扛着他的棺材,一直南走,绳断即埋.为什么立下这个遗嘱?其实最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给自己增添神话的色彩,他料到壮汉会因为劳累而偷工减料,也料到刘禅定会诛杀此四人,这样一来便无人知道他的棺材埋葬在何处,永远没人知道.死后还要带走无辜的人,他真的是正义的代表人吗?
标签: 我眼中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