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什么写《史记》?

犀牛历史 105 0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的祖先做过周代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学识丰富,在汉武帝时担任太史令。司马谈寄望儿子能够传承自己的学业,自幼就对司马迁进行全面的教育。司马迁10岁时,就能诵读《左传》、《国语》、《尚书》等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在文学和历史两方面打下了坚厚的基础。

  从20岁开始,司马迁到各地去游历,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司马迁每到一处,凡是典籍中有记载或传说中著名的地方,都要亲身去考察踏勘,拜访当地的老年人。经过长年的游历和考察,司马迁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为写作《史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36岁时,父亲司马谈因病辞世。司马谈生前正着手撰写一部历史书,已经搜集准备了材料,但才要动笔,便重病缠身。弥留之际,司马谈拉着司马迁的手再三嘱咐他要了却他的心愿——著史。司马迁眼含热泪,连声应诺,接受父亲的遗训。公元前108年,司马迁任太史令,开始撰写父亲没能写完的史书。

  这时,他有机会接触中央政府的各种文件档案,并且在皇家藏书中博览了许多珍贵的书籍,知识更为丰富了,搜集到的资料也更加完备了。然而,当司马迁48岁时,无妄之灾突然降临到了他的身上。司马迁的好朋友李陵被匈奴所俘,刘彻一怒之下,将他的全家都处死了。李陵得到这消息,被逼无奈投降了匈奴。

  司马迁与李陵相识多年,对李陵较为了解,他在刘彻面前为李陵辩解,触怒了刘彻,受到宫刑的处罚。虽然没有危及生命,却令司马迁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司马迁悲痛万分,几次想要自尽,可想到父亲的遗愿还没有完成,不甘心就此死去。司马迁决心顽强地活着,将那部史书写完。

  经过多年的艰辛笔耕,在53岁时,司马迁基本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史记》计130篇,52万多字。

  其中包括“本纪”12篇,按帝王年代、世序记载帝王的事迹;“表”10篇,用列表的方法记载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简明实用;“书”8篇,记载重要的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现象,政治设施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世家”30篇,记载各国诸侯、王和孔子、陈胜等特殊重要人物的史事;“列传”70篇,记载重要官吏、名人、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其中还有部分下层社会人物的传记。

标签: 司马迁史记坎坷过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