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铁军 宇 鸣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翻阅毛泽东对古今人物的评价,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对那些具有铮铮硬骨的人总是称赞有加。如他认为“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他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1958年,毛泽东来到九省通衢的武汉。在武昌,他动情地回忆起黄梅的革命烈士雅声:
我在湖北省农民协会和武昌农讲所工作时,同雅声同志多次接触,谈革命和将来,谈诗词也很投机。我们交换过各自的诗,他的名句我至今还记得:“范叔一寒何至此?梁鸿余热不因人。”这两句用典,很融洽,很活。我看比李商隐的好。用这种诗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白色恐怖中的硬骨头精神。
这里,毛泽东在借用典故来称赞革命烈士雅声的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历史人物范叔、梁鸿的推崇。雅声诗中所说的范叔,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一寒如此”这个成语就是因他而来。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一次范睢跟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几个月也没有完成任务。齐襄王很佩服范睢的口才,送给范睢十斤黄金和酒,范睢没有接受。须贾知道后以为范睢出卖了魏国,回国后告诉了魏国宰相,将范睢打断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睢装死,被扔进厕所,在朋友的帮助下,范睢逃到了秦国,改名为张禄,作了秦国宰相。后来魏国听说秦国要攻打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讲和。晚上范睢穿着身旧衣服来见须贾。须贾见了范睢,很吃惊他还活着,又见他如此穷困,便说:“范叔一寒如此哉!”不过须贾还是可怜范睢,取出一件丝绸袍子送给他。后来到了秦相府,须贾才知道张禄就是范睢,赶快下拜请求范睢的原谅。范睢念在赐袍的份上,原谅了他。另一个人物梁鸿,是东汉初期经学家、文学家,一生不仕,本为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因作《五噫歌》讽刺统治者的奢侈,使汉章帝甚为不满,遂改名换姓,隐居南方(今江苏常熟、武进一带),替人舂米为生,虽然穷困潦倒,但人穷志不穷。据《东汉观记·梁鸿传》载,梁鸿少孤家贫却很有主见,有骨气:“(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此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大意是说,有骨气的梁鸿不沾别人的便宜,即便是做饭,也不趁别人的热锅省柴,而要自己重新燃火做饭。
在这里,毛泽东把范睢和梁鸿看作硬汉,认为他们的举动体现了“硬骨头精神”。“硬骨头精神”是毛泽东衡量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关于范睢,在毛泽东的评论中并没有过多提及;关于梁鸿的故事,毛泽东早在20世纪20年代读《东汉观记》的时候就已熟知,而且后来多次以梁鸿的故事来铺陈事理或警示人物。
1959年3月2日,毛泽东在郑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集中讲了“梁鸿余热不因人”的故事。他说,东汉有个梁鸿,“举案齐眉”就是讲他的故事,他有个老婆叫孟光。他们穷得要死,给人舂米度日。有一个人对他说:“我这里有火,你用它来烧饭吧。”他说:我“小子鸿,不因人热者也”。你有热,我不沾光。这个人后来到了无锡,成了经学家。这个人是硬汉。毛泽东当时讲这段话是有背景的。1958年刮“共产风”,搞“一平二调”,损害了一些生产队的利益,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毛泽东从1958年底开始纠正这种错误。在郑州会议上讲述梁鸿不因人热的故事,就是借以说明做人要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仰仗他人,进而给当时参加会议的各级领导做思想说服工作,以便落实好退赔措施,不要损害农民的利益。有梁鸿那样的硬骨头精神,在做人上便是“要有志气,不依靠和仰仗他人,不要沾别人的光”。
这种硬骨头精神,上升到治理国家的层面,就是要倡导和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毛泽东一贯倡导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1958年毛泽东在李富春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报告上批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还是在1959年的郑州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中国穷,但是我们不要恩赐,我们同苏联是等价交换他们的设备,我们借了他们的款,我们按期偿还。这么讲,毛泽东的用意是强调在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时,要有股子志气,骨气。当然,强调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断绝一切交流、合作和帮助,而是说要以我为主,不能受制于人。
毛泽东还曾用“梁鸿余热不因人”的典故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据毛泽东的英文秘书林克回忆:
1959年6月3日清晨,毛泽东刚刚起床,就跟我讲起梁鸿不因人热的故事。毛泽东说:过去我跟孩子们讲过这个故事,但他们年幼,没有懂得我的意思。我领会主席是借这个故事,鼓励自己的子女和年轻人,要有志气,不依靠他人,而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艰苦创业。
“梁鸿余热不因人”这段历史典故,经过毛泽东的引申发挥,产生了丰富的教育意义,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毛泽东独特的古籍新解、古为今用的读史风格与魅力。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第一,在群众工作方面,要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第二,在工作态度方面,要始终做到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第三,在对外工作方面,要始终坚持民族独立与自尊;第四,在做人处世方面,要立志气,有硬骨头精神。
标签: 历史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