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读蒲松龄的民间传说

犀牛历史 98 0

世界闻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自从问世以来,风靡一时,甚至到了“人竞传写,远迩借求”的地步。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作者蒲松龄也因《聊斋志异》闻名于世,故世称聊斋先生。蒲松龄凭其才学赢得文名,又因其关心民生而深得百姓尊崇。因此,时至今日,在其家乡仍广泛流传着有关他的传说、轶事。随着《聊斋志异》的传播以及其后代的迁居,在山东其他地区乃至河南、河北、辽宁等地区亦有其传说流传。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读蒲松龄的民间传说

蒲松龄的身份之迷与其家世古人有“知人论世”之说,在介绍他的生平事迹之前,了解一下他的家世背景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古代实行宗法制度,人们十分看重血缘关系,在血缘传承上常常会追根溯源。所以古人在修缮族谱时,往往以年代久远,地位显赫为特点。清·康熙二十七年,蒲氏家族新修了《蒲氏世谱》,蒲松龄作《族序》。这本族谱成为后人了解蒲松龄家世的主要依据。 蒲松龄在《族谱序》中对远祖做了这样的说明:

“按明初移民之说,不载于史,而乡中则迁自枣、冀者,盖十室而八九焉。独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二讳居仁,并为元总管,盖元代受职不引桑梓嫌也。”

蒲松龄万万没想到,他将祖先追溯到蒲鲁浑,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蒲松龄到底是哪个民族的人?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读蒲松龄的民间传说

一直以来,关于他的身份主要有汉族、回族、蒙古族以及女真族四种说法。这个问题至今都没有定论。苏兴曾在《蒲松龄的远祖约是女真族》一文中列举了蒲松龄的远祖可能是女真族的证据,但是在文末也指出,“即便蒲鲁浑真的是女真族,经过整个明代近三百年的洗礼,蒲家经过十几代儿孙的演化,已完全汉化。”所以,蒲松龄作为清初的作家,应该算是汉族作家。

蒲家庄原来叫满井庄,因庄东头有一口常年水满的“满井”而得名。起初,满井庄以刘、郭两姓居多,到了蒲松龄时,两姓家族逐渐没落,蒲姓人占了多数,因此改名为蒲家庄。蒲家的兴旺不仅体现在人口繁衍上,更表现在“科甲相继”。明万历年间,淄川有秀才八人,蒲姓人便占了六个。因此,蒲家虽未出过特别显赫的人物,但也算是书香门第,淄川望族。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读蒲松龄的民间传说

蒲生汶是蒲氏家族唯一的进士,是载入县志《孝友志》的人物。他身体羸弱,因母亲病重而悲恸不已,竟吐血身亡。蒲松龄的先辈蒲永祥,在乡里因道德高尚而享有盛名,晚年被“举耆德于乡”。据说他喜欢坐在门外,过往富豪官绅,都会下马以表尊敬。有一个年轻人,少年登第,在蒲永祥面前“驰而过之”,其父知道后,严厉地训斥他,并责令他上门请罪。蒲永祥的德望由此可见一斑。

蒲槃,即松龄之父。年轻时刻苦读书,以求功名,二十多岁仍未中秀才,因家贫,只好弃儒从商。他乐善好施,周贫济困,虽受到人们的敬仰,但是其家境也因此逐渐败落。这为蒲松龄的贫苦一生埋下了伏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读蒲松龄的民间传说

蒲松龄的民间传说蒲松龄传说的内容十分丰富,蒲松龄传说基本涵盖了蒲松龄的一生,包括蒲松龄的出生、科考坎坷、创作《聊斋志异》、坐馆毕家、离世,也涉及到了蒲松龄的才华、智慧与性格特征。

蒲松龄的出生”属于民间传说中常见的“神奇诞生”主题,在蒲松龄出生传说中,转世的对象有两种:病僧、文魁星。在我国古代,病僧是一种独特的形象,贫穷和苦行是其基本表征,也是福报的前提,因此,知识分子常喜欢以病僧自指,实则蕴含着积善得福与科举成功之意。如宋代的王旦自言前世为僧,后来果真做到了宰相。蒲松龄病僧转世的传说,最初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自己讲述的一个故事,后来随着《聊斋志异》的传播而在民间流传开来。

文魁星转世之说在文人传说中十分常见,主要在于突出人物在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如孔子出生传说《神祇转世》也讲孔子是天上文曲星或者通天教主转世,到凡间来教化百姓的。此外,范仲淹、包拯等人亦有传说是文曲星转世而来。蒲松龄一生虽未取得功名,在封建等级社会中始终处于社会下层,但是民众却认为他是文魁星转世而来,说明他的巨著《聊斋志异》以及才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正因为蒲松龄来历不凡,所以在其出生之时天有异象:久旱而逢雨,而且还有两名道员为其守门。但不论是神祇转世还是出生异象,都给蒲松龄的出生增添了传奇色彩。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读蒲松龄的民间传说

而通过文字、诗歌等方面展现了蒲松龄的才华的大致有《请进来喝茶》《诗医》等传说类型。

《请进来喝茶》传说

般阳县新来一位知县,喜与文人交际,刚到任便打听蒲松龄住处。 蒲松龄决定考验他是不是真的识人才。 蒲松龄戴着草帽,渔翁相的打扮坐在衙门口门槛上,县令询问是否是蒲先生,蒲松龄站起来就走了。 过了几天,蒲松龄又来了,这次县令沏好茶,请蒲松龄用茶,蒲松龄这才承认身份,并与县令成为好友。 原来蒲松龄演示了“一草一人一木”,合起来便是“茶”字,县令有真才学且礼贤下士,才破解了此题。

《诗医》传说

宝应的达官贵人由于长期胡吃海喝而引发身体不适,久医不治。 他们听说蒲松龄略懂医术,前去求医,果然治好了。 蒲松龄不重财物,为表谢意,乡绅们决定送块匾给他。 不料,执笔人将“圣手时医”误写成“圣手诗医”。 当地的野医怂恿几个儒生去刁难蒲松龄。 几个儒生拿名人诗作来请蒲松龄医治,蒲松龄巧妙应对。 从此“诗医”美名远扬,有志之士纷纷来向蒲松龄请教学问。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读蒲松龄的民间传说

蒲松龄传说的价值大凡名人皆有或多或少的奇闻异事流传于后,古代名人传说这个题材也一直为人所喜爱。通过这些传说,不仅能够了解历史人物,增加历史知识,还能明善辨恶,学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智慧。蒲松龄以其过人的才气、高尚的品格赢得了民众的敬仰和认同,他的传说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这里面既有后人对先贤的尊崇,也有对善的赞美,对丑恶的讽刺,虽然不一定符合“历史的真实”,但是却契合“思想的真实”。正如蒲先慧先生所说:

柳泉公为人处事的种种事迹经过代代不同口头的下传难免出现于叙述中添枝加叶或缺漏之词。有的传闻甚至将描述的神乎其神,变成惊心动魄的惊险故事。尽管传闻有如此的演变却不脱主旨之意,只不过大同小异而已。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读蒲松龄的民间传说

传说有许多夸张和变形,虽然有一定的历史真实,但是在创作和传播过程 中,必然渗透着民众的心理诉求与价值判断,体现着民众的认知意愿。至于是否真如传说中讲述的这样或者说是否存在这些事,这对民众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蒲松龄是值得敬仰的先贤,创作了让人敬仰的作品,这就值得去夸耀和赞颂。

民间传说表面看来充满时间、空间错置与幻想的迷雾,但作为某种历史记忆的符号,它们的产生和流传过程恰恰是包含着丰富社会舆论与情境的一个历史真实。在社会史的新范式下,传统所谓正史、野史、文献与口头传说等具有某种同等的含义。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解读蒲松龄的民间传说

结语:恩格斯曾说:“民间故事还有一个使命:这就是同圣经一样使农民有明确的道德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和自己的自由,激发他的勇气并唤起他对祖国的热爱。”蒲松龄在我国的民间传说、轶事,不仅表现了人们对蒲松龄的爱戴,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位清代著名的大文学家。蒲松龄传说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且还在继续传播,可见其顽强的生命力。

标签: 入木三分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