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不遇倾城色——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小传

犀牛历史 104 0

  不如不遇倾城色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小传(上)

  文/黄凤玲

  写多尔衮是一件困难的事。因在他身上寄放了一些今生难以实现的夙愿。前几天还和一个老同学在微信上构思,幻想穿越到十七世纪去寻找他的影子,光是想想心里就甜蜜地满足着。但我才薄陋质,何堪受殷勤。欲为再世知己,亦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他是十七世纪最有魅力的男子。

  他南征北战,横扫沙场,无一败绩。他有满清第一开国美男的颜,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更有“拱手让江山,低眉恋红颜”的情。

  如此真男人,若后世没几个尖叫的粉丝也难。只不过每一次他的出场,总要跟在某个位高权重的女人的身后,仿佛他从来都只是她的一枚绿叶。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他曾在离世之后被对手们抹黑成为历史的罪人。但那又能说明什么问题?他们憎恨得越彻底,恰恰说明他生前愈强大。古往今来没有人会去憎恨一个弱者。

  存在于天地之间,他是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消失在尘埃深处,他也是汗青简上难以忽略的神秘之笔。

  百千亿劫情缠缚,不如不遇倾城色。

  ——题记

  1

  他遇到她的那一年,他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小少年。

  作为建州女真优秀子弟代表,他与大他十几岁的哥哥皇太极一同来到科尔沁。

  他们敖包相会。在科尔沁草原盛大的庆祝仪式上。

  数十匹骏马疾风般奔驰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技痒难耐的他纵身上马,甩起缰绳一争高下。

  不一会儿,他风驰电掣般奔来,勒马立在了她们跟前,手里擒住一只小鹿。

  草原上的看客们都在欢呼起哄。

  她小声对身边的侍女苏茉尔嘀咕:这人是谁,好眼生,从来没见过啊。

  苏茉尔莞尔一笑:听说是建州女真的人,也许是皇太极派来的。

  但见他解开野鹿身上的绳套,鹿儿“腾”地飞快跳出去,消失在茫茫原野上。

  回过头来,他英气逼人的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风神俊朗,英武不凡。玉树临风一少年。

  满清开国第一美男,他的颜值早已通过历史考证得出了结论。历史学家也真是无所不研究啊。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包括胡适先生和以严谨治史著称的孟森教授。

  文武双全的他,是努尔哈赤最疼惜最看重的儿子。他的母亲阿巴亥有着过人的美貌和温婉贤淑,是努尔哈赤一生最为宠爱的女人。他一母同胞的哥哥阿济格的亲外孙,是清代大词人兼著名美男子纳兰容若。这一家人的基因实在太好了。

  马背上英俊的少年多尔衮,给科尔沁草原和草原上的姑娘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梦。

  这个梦根植在年少的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心底。

  彼时布木布泰不叫庄妃,也不叫大玉儿。她和玉这个词扯上关系,来自于学者蔡东藩写的两本演义《清宫十三朝秘史》和《清史演义》。因为她肤如脂玉,长得漂亮,所以给了她一个玉名。

  庄妃并非满蒙第一美人。至少她的姐姐海兰珠就要比她漂亮得多。最迟入宫的海兰珠依旧能成为皇太极最宠爱的妃子,而庄妃的地位则在五宫之末。哪朝哪代都是个看脸的世界啊!

  多尔衮却非肤浅的男子。他对她的情,有着两小无猜的美好,有着对她过人情商的倾慕与欣赏。

  草原民族食肉饮奶,人似乎发育得格外早些。十一二岁便开始婚嫁。自1597年至1610年的十四年间,努尔哈赤三次被科尔沁部落打败,从此改变了一路铁拳的政策,不断娶啊嫁,嫁了娶,不断从科尔沁蒙古讨老婆。但该娶娶该嫁嫁该打打,如此相爱又相杀,这样一来两部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生死相依起来。

  公元1625年,多尔衮又一次见到布木布泰也就是大玉儿,是在她的婚礼上。12岁的她嫁给了33岁的姑父皇太极。她成为13岁多尔衮的嫂子。

  不再远隔千里,可以朝夕相见,却是伴在他人枕侧。

  应该说,大玉儿对于多尔衮的真正了解,是从她嫁入爱新觉罗家族开始的。年龄相仿的他们,不知不觉间,闯进了对方的心里。

  他天资聪颖又极为勤奋,每日习文练武,苦读经籍,勤于骑射。皇太极评价他“于诸昆季中最为勤学”,他成长为满清贵胄中汉文化水平最高的王爷。

  努尔哈赤如此看重他,因为他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那么英气逼人,那么聪慧多谋,更有一幅铮铮铁骨。可他是第十四个儿子,他的年纪太小了!为了汗位,努尔哈赤的儿子们暗地里互相诋毁、设局残杀,本已立为汗位继承人的长子褚英因遭众子嫉妒,被设计陷害,不仅被废还丢了性命。努尔哈赤明白,如果把心爱的十四子放在立储明处,很有可能又是一场避免不了的腥风血雨。为了保护这个最喜爱的儿子,努尔哈赤费尽心机苦心孤诣地进行设计。

  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中,每旗25个牛录,每个牛录300人。那么八旗总共6万人。但每旗力量实际没那么平均,各旗强弱不均。努尔哈赤自己领导着65个牛录。在他感觉时日无多的时候,他拿出了45个牛录分给他的宠妃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样一来,哪怕皇太极拥有原正白旗的25个牛录,杜度拥有镶白旗15个牛录,代善拥有25个牛录,代善长子岳讬领导镶红旗26个牛录,莽古尔泰拥有正蓝旗21个牛录,阿敏拥有镶蓝旗33个牛录。那么多尔衮三兄弟拥有的牛录总和还是相当可观的,并且都是努尔哈赤亲自领导的正黄旗的精兵强将,战斗力不容小觑。他将剩下的20个牛录作为侍卫军,并决定死后这些牛录都交给多铎。

  不仅如此,努尔哈赤还将原正白旗旗主杜度(长子褚英的儿子)调去镶红旗,将正白旗的15个牛录调整给多尔衮。这样一来,多尔衮兄弟三人所拥有的牛录数就有80个,多尔衮在汗位争夺战中占有很大优势。

  努尔哈赤为传位进行了精心设计。关于太祖传位之谜,现有的史料已被胜利者做了过多涂改,真相早已消弭在历史烽烟深处。也许,独立于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史料来得更有参考价值。

  日本出版的《清朝全史》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大妃乌拉纳喇氏,虽曰继母,然太祖之正妃,诸贝勒之母也,乃以父之遗言为质,共要请而置之于死,未免不孝矣。清朝之记录,于当时真情,颇为掩饰,乾隆时重修实录,乃全删之。吾人推求其故,当由于太宗争夺汗位,出此隐谋,谓出于太祖之遗言,其实与事实上适相反也。就朝鲜所闻,则太祖临死时谓贵永介曰:“九王当立而年幼,汝摄位后,可传九王也。”

  九王,即睿亲王多尔衮。

  按照努尔哈赤的设计,八旗之中,多尔衮三兄弟和代善两父子实力最强。倘若多尔衮不是遇上皇太极这样拥有狡斗之志的天生腹黑男,那么坐上帝辇登极加冕对天行礼的人便是他,历史也许又要变一个样。

  2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由于努尔哈赤子嗣众多,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只生了他一个儿子又不是很得宠,他的童年便一直过得很孤独。这养成了他很小就会察言观色、腹中春秋的性格。

  母亲孟古在皇太极14岁的时候离世,努尔哈赤把持家的任务交给了皇太极。小小年纪他就开始打理这个庞大的“家族企业”,一家人的柴米油盐吃喝拉撒都由他操持,若要他不早早洞悉人心世故,也很难。

  被皇太极看上的棋子叫德泽因,是努尔哈赤16个老婆中最小的一位。

  那时褚英已被努尔哈赤囚禁致死,代善接任汗位继承人。后世的著说之中,代善一直以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面目出现,殊不知他虐待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在受到努尔哈赤的严厉责罚后又一怒杀掉后妻,心狠手辣堪有政治家本色。

  德泽因受皇太极唆使,在努尔哈赤面前告状,声称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与汗位继承人代善有染。阿巴亥曾两次做精美的食物赠与代善,却没有赠与其他皇子。阿巴亥还曾多次背着努尔哈赤去代善家走动,几次深夜出宫。

  努尔哈赤派人着手调查。内心无愧的两个人都觉得行端影正,有什么好隐瞒的,均承认赠饭和走访一事。政敌们可不这么想,抓住这个机会添油加醋。

  八卦永远是人类的天性,这于是轻而易举就变成了一桩桃色绯闻。

  努尔哈赤怒不可遏。正在院子里陪多尔衮和多铎玩耍的阿巴亥被不速之客冷冷地带走。敏感的多尔衮看出情势不妙,扯住妈妈的手,却什么也阻挡不了。

  努尔哈赤用鹰一样的眼光盯着面前这个他深爱的女人。他以为,她会吓得瑟瑟发抖然后跪地痛哭。

  阿巴亥却很冷静没有哭闹。她的男人,她懂。他那么不可一世,天下风云似乎只在他股掌之间。她只请求他不要赐死,因为儿子们还小,需要亲生母亲的照顾。她愿意带着孩子们远离富丽堂皇的宫廷,去安静的角落里生活。

  追过来的多尔衮站在门外,看着冷面无情的父亲折磨着母亲,他的心碎了。

  他第一次体会到被人抛弃的滋味。此刻,他,他的母亲,他的兄弟们,都被这个平日里像英雄一样为自己所景仰崇拜的父亲抛弃了。

  世事真是无常。无忧无虑天之骄子一般的多尔衮,突然间明白了人生无常,而自己太渺小。“有一天,一定要让自己很强大,能够保护身边至亲的人。”他在内心立下这样的誓言。

  等闲变却故人心。男人的爱总是那样善变,往往翻云覆雨中就已换了乾坤。

  阿巴亥领着三个孩子,离开努尔哈赤开始了孤独的生活。多尔衮在那一年里迅速成熟起来。他更加勤勉地读书习武,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雄鹰一样翱翔在蓝天,俯瞰和保护它深爱的大地。

  努尔哈赤强忍着对深爱女人的思念,把自己投入了疆场。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队在萨尔浒附近与明军打了一场硬仗,获得胜利的后金军队从此对明朝由战略防御转入全面进攻。1621年,努尔哈赤下令举家迁徙到新攻克的辽阳城。

  一支队伍浩浩荡荡走来,伴随着女人旗鞋特有的“嗒嗒”足音,惊醒了一座城。城里的汉人看着这些穿着旗袍身段玲珑凹凸有致的大脚女人,内心充满惊奇。

  风尘仆仆征战了一年,努尔哈赤似乎已经忘却了一年多前的那些不愉快。深夜里,他对阿巴亥的思念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

  这个不可一世的男人,终于还是下了一道口谕,把休弃了一年多的阿巴亥召回了身边。

  重新见到父汗对母亲展露笑颜,十四岁的多尔衮也面露微笑,但却隐隐多了一层心事。他是那样敏感又思虑深重的孩子,他心中的念头已经很难更改: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依靠和信赖的,只有他的母亲。

  至近至远东西,至清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唐朝女诗人李治的《八至》,早已道出了人世玄机。夫妻可以水乳交融,又可能泾渭分明,人世的情,大抵如此!大概自童年的打击之后,他便养成了凡事须在脑子里转很多圈想很多遍,十拿九稳方才定夺的性格。

  虽然经历了这些变故,父汗对多尔衮这个出类拔萃的儿子的喜爱一天也没有淡过。

  努尔哈赤苦心孤诣为多尔衮铺就登基加冕的道路。一场与袁崇焕看似胜券在握的战争,却改变了所有安排。

  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领六万众八旗精兵攻打辽东宁远。

  一介书生,41岁进士出身的袁崇焕领兵作战。恰似后来的曾国藩,都是文人统率千军万马,看起来相当不靠谱,结果却往往出人意料。

  袁崇焕动用了红衣大炮,打中了努尔哈赤的中军帐。从未尝过枪炮滋味的清军迅速作鸟兽散。一场战争还未打到焦灼就已经草草划上了句号,这实在是英雄的努尔哈赤万万没想到的。

  一座已被重重包围的宁远孤城,没有如想象中那般轻而易举地拿下,自己反而仓惶败走,努尔哈赤的脸面碎了一地。英雄的努尔哈赤怎么也没想通,把自己给活活气死了。

  三界之内五行之中,谁又能说清谁的定数。

  努尔哈赤的安排还没有就位便已驾鹤西去,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遭受巨大打击,终日只沉浸在悲伤里,无暇顾及身后三个儿子迷茫的未来。

  短短几个小时里,一场夺权行动雷霆般展开。一场智商情商的终极较量高下立判。

  听到努尔哈赤薨逝消息的皇太极,甩下手中正在盘算着的账本,飞速奔向一个他心底推演了千百次的战斗地点。嗣君之战,永远是无情者胜啊!

  武侠作品中,欲练绝学必先断了七情六欲,抛开三千烦恼丝,才能臻入化境。东方教主挥刀自宫为练葵花宝典。好些佛教徒为练宁玛绝学也不惜自绝于红尘。

  也许,一个情字太误人,为登巅峰必为寡。权利的顶峰,谁又不是孤家寡人!

  34岁,当了20年大家族管家的皇太极,夜色之中匆匆奔赴代善府。

  这个让代善丢了汗位继承人的幕后主使,此刻已不再是内讧于墙的兄弟,他现在要去找他的同盟军。

  代善为何能成为他的同盟军?

  过去的交集里,怎么着,也是代善和阿巴亥关系素来友好。这个关键时刻,他居然不站在那个曾青睐他的女人这边?岂有此理!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他还就偏偏扭转了历史的舵向。女人的天真和男人的薄幸,历史上最不缺这类故事。他他他,他是曾经答应要支持他们母子,可是,世界这口锅这么大,总要炼出几个人渣对不对。

  3

  公元1626年八月十一日,抑郁成疾的努尔哈赤在自北京清河温泉沐养后,回盛京途中突然病重,派人快马加鞭请来日思夜念的阿巴亥在浑河做最后的相聚。在距沈阳还有四十公里的叆鸡堡,努尔哈赤抱憾而终。

  皇太极星夜叩开代善府的大门。此刻代善的眼中,还没弄明白皇太极是那个让他丢掉汗位的人。他只是隐隐感觉到一场重大的人生选择摆在他的面前。

  倘若,若干年后,皇太极是背后最大BOSS这个惊天秘密被他知晓,他又将如何看待此刻的选择?

  他让他跌入了深坑,他却助他直上云霄。

  看不清人世的真相也许是人生一大幸运。现实世界里永远有你想象不到的残酷。人生糊涂一点,未尝不是好事。假若代善一辈子糊涂下去不知此事,那么他的后半生就不会总是纠结在后悔里。

  虽然代善对阿巴亥昔日的友好和青睐心存美好,但毕竟莫须有的绯闻给他带来了耻辱,也把他从梦想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就算他能忍下这口气,他的子孙们也因为丢了世袭罔替的位置而愤愤不平着。

  除了父子关系糟糕的儿子岳托、硕托支持立多尔衮为汗,代善其他众多子嗣都纷纷支持推举皇太极。估计八面玲珑的皇太极在当家理财的这二十年里,没少平衡各家的利益。

  皇太极与代善及代善的儿子们一拍即合。有了正红旗的支持,皇太极如虎添翼。

  八月十二日卯时,也就是清晨五六点,天露曙光,大贝勒代善通知诸贝勒开会,定议拥立皇太极。

  辰时,也就是七八点钟,大妃阿巴亥被众贝勒逼迫殉葬。这场深夜的政变如此雷天万钧,迅雷不及掩耳,多尔衮三兄弟和阿巴亥还没有从眼泪中回过神来,就已经换了云天。

  面对众贝勒相逼,阿巴亥的处境像马嵬坡前自尽的杨贵妃一样,政治策应,军士哗变,男人世界里的兵锋硝烟与权力占夺,总要以一个女人的娇弱生命划下休止符。

  她抬起泪眼,万分委屈又伤心地恳求他们,“我这一命不足惜,但请你们恩养我的儿子。多尔衮和多铎还那么小,一定要把他们好好抚养成人。”

  阿巴亥哀谓诸王,换来了一片或真心或假意的承诺。

  此刻,大英雄努尔哈赤已罔顾这一切。

  无论生前多么风光多么伟大的人物,身后之事也都听人摆布,甚至无法保护自己至爱的女人和最喜爱的儿子。

  阿巴亥一大早被迫殉葬之后,一份早拟好的所谓努尔哈赤遗命发了出来,“帝后,饶丰姿,留之恐后力乱国。”“必令殉之”。

  努尔哈赤十六个妻子,二人早死,除了阿巴亥和另外两名庶妃殉葬,其余十一位妻子全都活得好好的。那么爱阿巴亥的努尔哈赤,又怎会让众妃活着却让她送死?

  十四岁的多尔衮,在十八个小时里,失去了一心想立自己为汗的慈父,最爱他的母亲,还有本该属于他的汗位。他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公元1626年九月初一,皇太极继位为天聪汗。

  众贝勒在继位仪式上宣誓要忠君事主,小贝勒也不得媚君希宠。

  按照努尔哈赤原来的设计,后金要八王议政,是共和制而非独裁制,可自认雄才大略的皇太极,怎甘心让旁人指手划脚,怎不会坐北面南独拥尊宠?

  他上台第一件事,和西汉汉文帝、明朝建文帝一样,削藩!

  把那些拥兵自重功高震主尾大不掉的王爷们的权力统统削除。第一件事——打压两红旗。

  此刻十四岁的多尔衮和更小的多铎,还没有大到成为他的眼中钉。

  对新汗有着拥立之功的正红旗和镶红旗,51个牛录军队的掌控人代善父子,皇太极此刻欲必过河拆桥拔之而后快。

  皇太极手中兵力尚弱,只有40个牛录,拥有15个牛录的多尔衮又成为他拉拢的对象。皇太极永远在拉一派打一派的转换腾挪中左右逢源。

  多尔衮成为了帝兄的得力棋子。从1626年到1636年的十年间,多尔衮从14岁的小小少年,成长为英姿飒爽的美男子,跟着皇太极参加了后金政权与其他民族的6场战争,这些战争中,骁勇善战屡建奇功的多尔衮充分显露了他优秀的军事智慧和才华,深受皇太极器重,一路平步青云节节高升。

  受到压制的代善和两红旗,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君王之术。也对,难怪他成为不了君王,是敌是友都弄不明白。原本算得上老奸巨猾的代善,在皇太极这里栽了两个跟斗,以至于后来第二次面对皇位之争时,六十岁的他心如枯井死水无澜,再不参与天下的争斗。

  皇太极一方面积极拉拢和扶植多尔衮和多铎,却在1628年废黜了阿济格的旗主身份。为什么不拉拢多尔衮的哥哥呢?很简单,他年龄太大,不好洗脑!

  多尔衮的舅舅、阿巴亥的弟弟、和硕公主的驸马阿布泰,与外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走得很近,这是皇太极不愿意看到的。阿布泰是努尔哈赤时期辅佐治政的八旗最高官将——总兵官兼第一督堂。这样一位多谋善算、战争经验丰富的老将,与年龄还小但却拥有兵甲辎重的多尔衮多铎绑在一起,将形成一股皇太极不愿看到的力量。

  所以,当多铎想要跟舅舅阿布泰亲上攀亲,要娶他的亲表妹,并由阿济格做媒的时候,皇太极坐不住了,立马出手阻止这桩亲事。

  皇太极以阿济格未与自己商议,擅自做媒为罪,削除了阿济格固山贝勒的爵位和旗主身份,让多尔衮继位固山贝勒。

  以这样的一桩小事定夺废黜旗主的大罪,震惊了八旗,这明显太欺负人。

  杀母之仇,夺位之恨,欺兄之怒,在小小的多尔衮心中,竟都悄悄地吞了下来。他不像哥哥阿济格那样莽莽撞撞感情用事。超级能忍深思熟虑的他非有万全把握绝不会轻举妄动。此刻,他不去做任何鸡蛋碰石头的事,硬打蛮干于事无补。他表现得非常懂事听话,事事听从皇太极的意见,也一点一点消除了皇太极的戒备与疑心。

  皇太极开始越来越信赖多尔衮,带着他四处征战。

  公元1629年春,多尔衮率兵出击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落。初春的塞外依然寒气逼人,17岁的他来到校场点兵。虽是第一次出征,他脸上没有任何慌乱惧色,沉稳内敛,双目炯炯。

  精于骑射的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勇不可挡,皇太极对这个弟弟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极为欣赏。

  八旗军队凯旋归来,歼敌一万三千多人。皇太极册封多尔衮为墨尔根戴青(满语意为聪明王),二十多天后,多尔衮被任命为正白旗旗主。

  自此,多尔衮开启了他以战盔和铁蹄征服万里河山的战神之路,无一败绩。

  公元1636年四月,多尔衮在行军途中遇到了前来投降的囊囊太后。根据囊囊太后提供的线报,多尔衮找到了林丹汗的儿子额哲驻扎的地点。额哲手中有世人都在争夺的传国玉玺。

  众多影视剧中,讲到这一段的时候,都尽力表现多尔衮在迟疑犹豫中将传国玉玺交给皇太极,皇太极因为他上交时刹那的迟疑差点翻了脸。两个大男人在城门口僵持着,你试探着我我试探着你,微妙地揣摩对方的心思。正当皇太极要拉下脸问罪之时,多尔衮快速将传国玉玺掏出来,两人都松了口气。

  这是影视剧追求的戏剧冲突。无冲突不戏剧嘛。但真实的过程是,多尔衮得知额哲和他持有传国玉玺的消息之后,没有发动大量兵马直接进攻,他采取了攻心之战,派额哲的舅舅去劝降。

  结果,多尔衮兵不血刃获得了玉玺,并派人飞信告知了皇太极。皇太极还没见到多尔衮就已经得知大喜讯。他更觉得自己做天子是天命所归,于是破天荒亲自出城迎接凯旋而归的军队。

  多尔衮是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不想拥有天下人都在争夺的传国之宝吗?24岁,正是年轻气盛壮志凌云的年纪,他也想天命所归登基加冕。他拿着玉玺琢磨了一夜,还是遣人快马加鞭告知皇太极。后世有人评价多尔衮为什么当不成皇帝,分析他性格里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做事情缺少杀伐决断。

  说者容易,做者难。倘若他真刚强果断,不计后果,那他很有可能不仅皇帝做不成,征服天下一成大统之业的成就也实现不了。因为很有可能被险恶湍急的政斗早早拍死在沙滩上。

  公元1636年,拿到传国玉玺的皇太极大喜过望,改女真名为满洲,并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建立了大清国,朝鲜却不买账。在清的朝鲜使臣对皇太极拒不下跪。皇太极生气地写了封信给朝鲜国王,朝鲜国王的回信却让皇太极气得更加脸绿,不仅对使臣拒不下跪行为表示支持,还表明了独尊明朝的意思。

  于是刚称帝的皇太极发起了一场尊严之战,多尔衮领命赴战。

  得知皇太极出兵,朝鲜国王早早就把妻妾儿女都送往江华岛,抱着必死的决心准备与多尔衮来一场殊死搏斗。

  多尔衮却不理会这一套严防死守,他用战车拖着船行至江华岛渡口,直取蛇之七寸,俘获朝鲜王妃宗室多人,转头再跟朝鲜国王谈判。

  由于多尔衮部队进入江华岛后并没有血腥屠城,秋毫无犯,朝鲜国王对他感激不尽,心甘情愿臣服大清。

  战场上的多尔衮用兵常有智取之妙,决无莽夫之斗。

  松锦之战,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他的对手是熟读兵法、威震八方的大将洪承畴。两军相持之下,为保围城清兵实力,多尔衮擅自作出军队后撤至离锦州三十公里的位置扎营的命令,这本来是能屈能伸徐徐图之的举动,却引发了皇太极的震怒。一番降罪责罚之后,多尔衮又带兵重围锦州城,这一次他细细分析了战争和地理形势,让皇太极的军队扎营于松山、杏山之间。在他的指挥下,旌旗翻飞,营寨林立的锦州城顷刻之间成了清军的囊中之物,威震四方的洪承畴也臣服在多尔衮的铁蹄之下。

  战事告捷本是一桩振奋人心的喜事。皇太极在接到一封密报之后却失魂落魄离开了。

  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因为八阿哥的早夭而伤心欲绝奄奄一息。

  情深不寿。深情之人怎敌人世的朝来寒雨晚来风。得养天年,是人生多大的福报!

  皇太极常年操劳国事,又饮食不节导致身材肥胖,早就生出了诸多现代人的富贵病,估计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一样都不少。他在悲痛之中,心脑血管疾病发作了。

  一天,与谋士范文程议完政之后,皇太极叹息:“山峻则崩,木秀则折,年富则衰,天命不假人寿,何以自求?”

  说完这话的皇太极在清宁宫猝发心肌梗塞,在小憩时睡过去了。

  历史的风向再一次发生变化。生命中第二次重大机会,降临在多尔衮面前。

标签: 历史人物小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