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犀牛历史 118 0

公元前361年,上天赐予了秦国一次伟大的机会,发生了一场伟大的变革。而为之崛起,使之伟大的人却是一位历史悲剧人物一一商鞅。

商鞅其悲,悲在他死在自己用热血铸就,使之国富兵强秦国的指令下。悲在向他发射死亡之箭的人,是在他变法中受益的百姓,翻身的奴隶。悲在他死于他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之下。

政敌们打着护新法的大旗,以新法的叛逆罪判他车裂灭门;百姓奴隶们则根据新法的奖赏,在争先恐后追杀他时,想到的不是商鞅恩德,而是将商鞅的首级看成爵位、田产等重赏。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高山流水,赢渠梁与商鞅公元前361年,秦国赢渠梁即位。这位年仅21岁的新秦王,放眼黄河、崤山以东辽阔的地平线,他怎么能甘心秦国永远蜗居西隅,被山东六国鄙视。

他仰慕300年前先祖秦穆公的春秋霸业,渴望实现父亲秦献公的东征计划。他要把秦国重新带上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他,向全国发出了时代强音: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寡人封他高官,给他土地,与他共享秦国。

此时,正寄居魏国寻找机会实现自己抱负的商鞅,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了赢渠梁的号令。为实现梦想,商鞅欣然启程奔向秦国。到秦国后,在秦王宠臣景监的大力推荐下,商鞅见到了赢渠梁。

然,商鞅并没有珍惜这次难得与秦王见面的机会。见到秦王后商鞅大谈“帝道”,秦王因为求贤若渴,虽然对商鞅所谈的话题不感兴趣,却也还是客气的送走了商鞅。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商鞅不甘心第一次见面的失败,又找景监为他寻了个第二次见面的机会。这次商鞅仍然是没有珍惜机会,和秦王大谈“王道”。孝公实在是听得难受,又一次客客气气地送去商鞅。

第三次,商鞅一改前两次见面的风格,上来就和秦王谈“霸道”。

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资治通鉴》

直听得秦王眼睛发亮,赢渠梁所要的就是能使秦国快速崛起的奇计,而“霸道”又正好符合快速崛起的愿望。

此时,商鞅的心也亮了。他知道他遇到了知音,他的理想和抱负终于找到了得以实施的机会。于是,这对君臣不分白天黑夜,开始筹划秦国的变法改革。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变法的过程艰难一、陋习难改

要改变千百年形成的民俗习惯,那哪怕是众所周知的陋习,改变它也不是一件说改就能改的事。所以商鞅变法并非象电视剧里所说的那样说变法就变法。商鞅为变法改革先是筹划了5、6年,才开始行动的。由此可见,改革的过程是很艰难的,它需要谨慎了再谨慎。

二、与老世族代表甘龙争辩

变法之事首先就遭遇到老世族们的反对,老世族士大夫甘龙说:缘法而治,官吏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定不乱。甘龙的政治信仰是:

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

《史记》

意思是说,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

商鞅则认为聪明人制定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因循而动;贤德人因时更礼,无能的人才死守成法。

一对水火不容的政敌,就这样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相遇。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三、立信

卫鞅虽然是卫国公族公孙后裔,但到了秦国却依然是白衣布丁。他若想在秦国变法,谁会听他的呢?他以什么来建立“信誉”呢?

对于商鞅的变法,司马光有这样一段评价:

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卫,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也无法维持国家。

因为赢渠梁认可商鞅的“霸道”,也充分相信商鞅能够通过“霸道”改革,能使秦国迅速崛起,便排除万难坚定支持商鞅变法。

商鞅也相信自己是在为一个国家的成功,在努力地奉献自己。为了得到变法的“信誉”,商鞅的第一招就是徙木立信,使得秦国上上下下取得了一致的价值认同。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四、法之“霸道”

因为得到了秦王的全力支持,商鞅变法讲究的又是霸道。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商鞅的霸道尤为显得过于刻薄。

果然变法才一年,就引起秦国百姓纷纷控诉新法。恰逢此时太子又凑热闹跟着犯法了,商鞅毫不留情地将两位太子傅刑罚,声言道“法之不行,自上犯下”。

秦法还将人民严格编制,互相监督,犯法连坐,强化并实行了中央集权。废除“井田制”。打破土地疆界,奖励农耕。如此,使得秦国快速积累财富。

战场上,鼓励平民建功立业,获取爵位、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立刻使得秦国的军队变成了虎狼之师。

霸道以高压方式横扫人心,凶险残酷,对旧制度、旧贵族势力扫荡最坚决的一次。为达目的商鞅不择不顾,自恋于功成名就,把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中,所有人也都被他改变成无情的钢铁汉。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英雄落幕商鞅变法将秦国带入国富兵强的同时,自己也走向了事业的顶峰。秦国收回河西失地后商鞅被封为商君。

赵良在向商鞅告别时,商鞅问赵良:你觉得我治理的秦国,和当年秦穆公时期的百里奚相比怎样?赵良真诚地将形势的严峻性分析给商鞅听,并劝其急流勇退。

他形象地把商鞅的政敌忌贤的心态比喻为“用100匹马来讨伐你这一匹千里马,你纵有千里之能,也必然要倒毙于中途,因为谁也不愿意被证明自己是一匹孬马。”

这其中的对话揭示了当时险恶的人际关系,和商鞅生存环境的恶劣。可惜,商鞅没听赵良劝他退出政治舞台的话。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半年后,政治风云突变,赢渠梁死,太子赢驷即位。反对商鞅的政敌们立即开始进行反攻倒算。讽刺的是,他们把处治商鞅的方针概括为:“商鞅之人不可不除,商鞅之法不可不行”、“以商鞅之法除商鞅之人”。

而更富戏剧性的讽刺是,那些在变法中获利的百姓、奴隶们,变法成功时送华盖给商鞅,最后又是他们围杀商鞅。而且商鞅死后“秦人不怜”,将其尸体五马分尸。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总结商君,是被他自己点燃的火焰吞噬的,他用生命铸造了秦国的辉煌,却被他所拯救的人们五马分尸。

商君由“信”而“威”,由“威”而“霸”,由“霸”而“亡”。诚如赵良所说:大家都对你唯唯诺诺,不敢讲实话,今天我来直言告诉你吧。百里奚是楚国的乡野之人,穆公把他从卑贱提升到尊位。他曾讨伐过郑国,也为晋国扶立过国君,救楚国于危急。他劳累了也不乘车。夏天不打伞盖。出去巡察没有前呼后拥的架势,握权而不咄咄逼人。

再看你,靠秦王宠臣入仕,掌权后凌辱践踏贵族大家,残害百姓。渭河处决犯人,一次就是7百多人,血流成河,哀号震天。你在秦国独断专行,实在是算不上以德服人。

这才是商鞅被车裂的真正原因。

商鞅使秦国强大,为何自己却悲剧收场?

史家翦伯赞说:

认识历史不是为了说明历史,而是为了改变历史。

商鞅变法给我们留下的是一杯浓醇的苦酒,是一首壮美的悲歌。我们感激伟大的历史先行者,那些为国家勇于献身的创造者。是他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才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

大悲!商君

大壮!商君

大美!历史

标签: 商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