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研究通道转兵会议会址历史忽略的关健原始材料

犀牛历史 75 0

  看到很多有关通道转兵会议会址的史学家们发表的论文,大多写"通道"或者写"恭城书院",简直是大错特错。因为通道县整县域较广,如何能辩别通道转兵会议会址在哪呢?必须写出小地名就好找些。自从转兵会议会址被篡改后,现在大部分写"恭城书院",翻遍所有原始史料都找不到中央红军军委两个纵队到过县溪恭城书院的迹象,伍修权后来回忆说:我没有通过县溪浮桥,在县溪开‘转兵会议’是不可能的。只有1934年12月12日在芙蓉会合与宿营的历史文献记载。湖南省党史研宄者夏远生同志坚持实事求是,坚指出通道转兵会址可能在芙蓉的说法。

史学家研究通道转兵会议会址历史忽略的关健原始材料

  红军长征图

  通道转兵会议虽然没有具体文献存在,但是通过"军委关于我军十三日西进及攻占黎平的部署"的"万万火急"电文中可以看出中央军委在1934年12月12日19时半发出的紧急电报。那么大家可以在 [[长征日记]] 里查找1934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纵队宿营的地方,根据 [[长征日记]] 中的陆定一和伍云甫的日记记载,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当天都在芙蓉,带有三部电台的伍云甫记录当天在芙蓉宿营,可以认定,通道芙蓉村就是转兵会议会址所在地。请看日记记录: 陆定一长征时任军委宣传部长,日记:[1934年]十二月十二日晴、军委二纵队 [红章纵队] 到芙蓉附近,野战司令部 [红星纵队] 到芙蓉。伍云甫长征时任中央军委三局政委,日记:[1934年]十二月十二日晴、大队伍六时出发,余守候一分队发‘5363’、‘5413’、‘5458’等台电报,下午到达芙蓉宿营;十三日晴、自芙蓉出发,经芦溪[村]进入播阳所。这是铁的原始史料,还有长征时任国家政治保卫团政委的张南生,日记记载:[1934]12月12日到金殿。"芙蓉"与"金殿"在通道菁芜洲镇和牙屯堡镇之间,芙蓉,金殿两地相隔只有6华里。解放前,芙蓉金殿等地域都属绥宁县管辖,与旧通道县城县溪镇相隔30多里。

  当时的芙蓉三村八寨都统称芙蓉,金殿多村也统称金殿。因此,史学家与学者忽略的关健地方就是伍云甫日记中的:"十三日晴,自芙蓉出发,经芦溪进入播阳"这一句。这个"芦溪"就是今天牙屯堡镇的炉溪村,炉溪村分为上炉溪与下炉溪,从当今卫星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芙蓉村和播阳镇之间有个地方叫上炉溪与下炉溪。既然身为中央军委要职的张南生,陆定一,伍云甫的长征日记都记载芙蓉,金殿,炉溪进入播阳,完全可以确认中央红军军委两个纵队是从芙蓉出发进入贵州的,而且有三部电台跟随中央军委纵队。

标签: 史学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