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皇城司,一个比明朝锦衣卫还要厉害的角色

犀牛历史 38 0

  对于古代特务机构,我们比较熟知的是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虽然明代的厂卫是古代特务机构之集大成,但要论特务组织的传承,三国时期魏、吴就有校事,北魏则有内外侯官,到了唐代更有不良人、丽竟门和“察事所子”,直到宋代出现皇城司,才算是特务组织的真正建立,堪称古代版的“克格勃”。

  宋朝的皇城司前身系武德司。武德司起于五代,其名称出现可上溯至五代后唐:"武德使史彦琼者,以伶官得幸,帝待之以腹心之任,都府之中,威福自我,正言以下,皆胁肩低首,曲事不暇…" ;至后汉隐帝诛杀权臣,"乾佑末,隐帝用武德使李业等谋,诛大臣杨弅等…" 武德使为皇帝爪牙,权柄甚重,牵制"宿卫诸将"和枢密院。

  五代十国是一个乱世,纲常伦理荡然无存,弑父、杀君之事层出不穷。各家皇帝为了自身的安全,纷纷建立特务机构,以期能侦查事机,防患于未然。虽然武德司的长官武德使只有正七品,却由皇帝身边的贴身心腹担任,或者干脆就是皇帝的贴身宦官担任,品低权重,权倾朝野。

  而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由于对武德司不怎么重视。尤其是柴荣,最终导致了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轻而易举地从孤儿寡母手中夺走了后周的天下,可谓是血的教训。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赵匡胤幕府旧僚王仁赡"授武德使" "上尝遣武德卒潜察远方事" 。王仁赡为人阴险,精于手腕,迅速扭转武德司无所作为的局面,成为“中外益畏其口”的恐怖所在。即使权势颇重的宰相赵普,一见到宋太祖单独留王仁赡说话,也惊惧不已,从而上奏:“仁赡奸邪,陛下昨日召与语,此人倾毁臣。”宋太祖不得不下诏安慰他:“我留王仁赡说话,见我教谁去唤来,你莫肠肚儿窄妒他,我又不见是证见,只教外人笑我君臣不和睦,你莫恼官家。”

  王仁瞻之后,武德使先后由刘知信和王继恩出任,皆"戚里致贵,尤被亲任,中外践历,最为旧故" 。时人称"太祖采听明远,每边阃之事,纤悉必知" ,多赖武德司刺探之功。刘知信是宋太祖的姨表弟,其母是宋太祖母亲杜太后的亲妹妹。刘知信年幼丧父,三岁时就寄养在宋太祖家中,和宋太祖如兄弟一般。王继恩则是宋太祖最宠信的宦官,“特承恩顾”,名字都是宋太祖的御赐。

  太平兴国六年(981)十一月十日,改武德司正式改名为皇城司。

  皇城司的官兵均由皇帝亲自挑选,独立于殿前和侍卫两军,人数约六千余人。不仅负责保卫皇宫,而且负责探察官员、军人的非法、阴谋活动,官员的经济问题以及民俗异事及谤议朝政等等,无所不包。为了让武德司更有效率地发挥作用,赵匡胤规定皇城司不隶属于政府系统,完全秉承皇帝个人的意志行事,不受官僚集团、监察机构的掣肘。形成了集侦查、缉捕、鞫讯、收监等于一身的专职特务机构。

  在宋朝,当兵都要在脸上或者手臂上刺字,称“黥卒”。而皇城司的人虽然也属军队,但有一项特殊优待,即只在“髀间雕青”,即在大腿上刺字,以便开展秘密侦查活动。

  作为特务监察机构,皇城司本身就极受官僚集团忌惮。兼之多有亲从亲事狂行悖法、纪律废弛,素遭诟病,时有臣僚上书弹劾。仁宗末年,司马光就曾上《论皇城司巡查亲事官札子》抨击皇城司构陷诽谤、因言罪事。元佑元年,御史中丞刘挚亦曾上《弹四凶疏》指出皇城司 "凌辱棰讯,惨毒备至,无所求而不得,无所问而不承,被其阴害,不可胜数。于是上下之人其情惴惴,朝夕不敢自保而相顾以目者殆十年。"

  皇城司建立之初主要是探查军中情状,预防阴谋扰乱,后来随着宋辽开战,职责又兼有敌国的军事情报的探察,最后逐渐涵盖了官情民事,大事小情都在其监察范围之内。然而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皇城司不但没能保护得了徽、钦二帝,其所在反而成为金人处理宋朝的场所。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索太上皇、帝后、诸王、妃主为质,时辅太子留守、少傅、同知枢密院孙傅,留太子不遣,即“寓直皇城司”内。随后,金人威逼另立异姓,众官又于皇城司集议,最终决定以张邦昌为帝,建立伪楚。而当金朝要挟宋改定都城时,也是让百官“于皇城司议迁都之地”。

  保卫赵宋皇帝的皇城司,成为外敌议定赵宋存亡的地方,这可算是绝大的讽刺了。

  宋高宗的南宋建立后,重建的皇城司比北宋时期还要威风,权力更大。察事卒“游于市间”,一旦听到有人“言其奸者”,便可“即捕送大理寺狱杀之”。神宗时代,倒霉鬼被皇城司查到,会被“锻炼罗织,必致以罪”,已经让人“不敢偶语,兢兢朝夕”,但还会有关押、审讯过程,即使定罪也大多不是死刑。而到了南宋高宗时期,倒霉鬼竟然会被直接“杀之”,可想而知其恐怖氛围会让人何等窒息了。

  但正如北宋的皇城司面对金军铁骑毫无作用一样,南宋皇城司面对元军时也是既不能侦察其军情,又不能抵抗其武力。当南宋灭亡时,皇城司也随之一起毁灭。

宋朝的皇城司,一个比明朝锦衣卫还要厉害的角色

标签: 明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