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白话文小说, 是白话文 是中华文化的结晶的最好证明

犀牛历史 42 0

  农业文明思维的一大特点,就是越古越好,武功最高的一定是你师父的师父的师父,这就导致一种复古心态,整天就是2000年前代表了文化结晶,简单来说就是一代不如一代。

  而工业文明思维就是一代强于一代,爱因斯坦比牛顿强,你今天学好数理化,没有必要去研究牛顿原著。

  中国文化的发展,已经明显显示出,白话文才是文化发展的高级境界,注意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明显显示出中国文化日益白话的典型表现,唐诗一般每句字数都一样,宋词已经明显不需要遵守了,最后四大名著已经明显白话文了。

  中国古代是这样的,“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後德讓。”,

  到了宋代已经变成了, “當時是宋神宗朝間,東京有一才子,天下聞名,姓柳,雙名耆卿,排行第七,人皆稱為「柳七官人」。年方二十五歲,生得丰姿灑落,人材出眾。“

  到了明朝,已经是 "

  蒋世泽怕人妒忌,一路上不说是嫡亲儿子,只说是内侄罗小官人。原来罗家也是走广东的,蒋家只走得一代,罗家到走过三代了。那边客店牙行,都与罗家世代相识,如自己亲善一般。这蒋世泽做客,起头也还是丈人罗公领他走起的。因罗家近来屡次遭了屈官司,家道消乏,好几年不曾走动。这些客店牙行见了蒋世泽,那一遍不动问罗家消息,好生牵挂。今番见蒋世泽带个孩子到来,问知是罗家小官人,且是生得十分清秀,应对聪明,想着他祖父三辈交情,如今又是第四辈了,那一个不欢喜!闲话休题。"

  文言文来说世俗的事,没上过学的人不爽;用俗语进文言,读书人也不爽。俗语和文言不统一,写字就很难明白。所以文言文最终向口语白话趋近,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

  你能想象,你现在学英语,口语和作文,要用两种文体吗?

  请大家记住

  中国古代是繁体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是从右往左写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汉语发音,不是普通话,所以很多普通话读某些诗词是无法押韵,古汉语更近于客家话,广东话。我们要推广不?

  说文言文好的,是因为一代代的专家学者在帮你点校、训诂、注疏,稀奇古怪的异体字帮你换掉了,句子帮你断好了,生词帮你解释得好好的。

  连官方后来都不用了

  元朝圣旨

  宣差都元帅贾昌传奉成吉思皇帝圣旨: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别来,至夏日路上炎热艰难来。沿路好底铺马得骑来么?路里饮食广多不少来么?你到宣德州等处,官员好觑你来么?下头百姓得来么?你身起心里好么?我这里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癸未年十一月五日。

  明朝圣旨

  皇帝谕官员军民夫匠人等:武当天下名山,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显化去处。历代都有宫观,元末被乱兵焚尽。至我朝真武阐扬灵化,阴佑国家,福庇生民,十分显应。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显助威灵,感应至多,言说不尽。那时节已发诚心,要就北京建立宫观,因为内难未平,未曾满得我心愿。及即位之初,思想武当正是真武显化去处,即欲兴工创造,缘军民方得休息,是以延缓到今。如今起此军民,去那里创建宫观,报答神惠。

  雍正批田文镜折: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有人送给乾隆一幅号称是米芾的字,乾隆同志看过后朱笔御批四个大字:假的,不要。

标签: 元曲四大家是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