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格外的感兴趣?对比其他历史时期有什么不同吗?
中国人对三国时期历史的热衷或熟知,我认为跟《三国志》很高的可信度和《三国演义》奇高的知晓度是分不开的。
《三国志》由西晋陈寿所著,其可信度自然高。而《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但其中主要人物生平有虚有实,真真假假,巧妙的构思,引人遐想的内容,相较《三国志》历史事件的简略与人物形象的惜墨如金,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诸葛亮的谋以致通“神”,关羽的忠,赵云的勇等等,让人向往之,让人更想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真相是怎样。《三国演义》来源于《三国志》,仅就文学观赏性与传唱度而言,又高于《三国演义》,又不完全脱离《三国志》,两者相辅相成。因而,若说三国时期历史与其他历史时期有什么不同,我想是因为其多了一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志》中诸葛亮的主要生平事迹与《三国演义》相差多少?
《三国志》是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蜀志》中诸葛亮主要生平事迹
三顾茅庐。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助刘琦脱困。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后园……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联吴抗曹。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刘备托孤。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平叛南夷。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
《出师表》。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五出祁山。(1)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2)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3)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4)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5)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马谡失街亭。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蜀志》对诸葛亮评价: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相比《三国演义》,《三国志》少了火烧博望坡、火烧下邳、舌战群儒、借东风、设计华容道、设计孙权嫁妹、三气周瑜、火烧藤甲兵、七擒孟获及空城计等重要事件。
因此,中国人乃至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对三国时期历史的津津乐道,与《三国志》较高的可信度和《三国演义》奇高的知晓度有直接关系。而三国时期历史与其他历史时期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多了一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标签: 三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