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双语词典,教你如何 把夏朝语言转换为商朝语言

犀牛历史 68 0

  《山海经》是双语词典,教你如何

  把夏朝语言转换为商朝语言

《山海经》是双语词典,教你如何 把夏朝语言转换为商朝语言

  作者:亚布

  在《山海经》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话,对相同的一个事件,翻来复去的讲述,听得人莫名其妙!比如:《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足术]踼。有三青兽相并,名曰双双。”

  前一段出现的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名词,而后一段出现的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名词。这是什么原因?实际上《山海经》是双语书,既有夏朝的表音文字,又有商朝的表意文字,当两种文字不能相通时,作者就在夏朝表音文字后面,又使用商朝的表意文字重复说一遍。比如上文的“[足术]踼”就是夏朝表音文字,而“双双”则是商朝的表意文字。掌握这一规律,读起《山海经》就轻松的多。这种夏朝表音文字转换为商朝表意文字的方式叫做“切音”,或者叫“急读。”

  中国汉字从表音,切音,到最后定性成现在汉字,经历了将近1700年的漫长岁月。在这个漫长的岁月里,像《山海经》这样古老的书,经过多次的文字转写。从目前破译哈拉帕印章文字的情况看:《山海经》最初是使用夏朝哈拉帕印章文字写成,之后转写成殷商甲骨文、周金文、秦篆,一直到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宋体,随着时代的更迭,变易着文字。

  我们见到的商代文献,即使涉及到夏朝,那也是使用殷商甲骨文转写的哈拉帕印章文字。

  语言的表音性质,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而且越古老的文字越表音,就算是在现在也概莫能外。就像今天已经拼音化的越南话,以前是使用汉字的,但是现在已经全部转写成拼音文字。

  千万不要以为汉字起源时代就是一字一音的。《山海经》,是一部表音表意并用的文献,保留了上古夏朝语言的特点。不读《山海经》,就永远不知道我们现在的汉字的“字”,是由夏朝以前很多连绵词转变而来的。

  《大荒经》的语言并不与文字对照,保留有炎帝时期以前的语言,主要以表音为主。在世界文字发展历史上,都是越古老的文字越表音。

  中国商朝造字方法,是把夏朝语言“[足术][足昜]”急读为“双”,即,shù shāng急读成shuāng,也就是切读。

  《山海经》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有神名曰因因乎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这等于告诉我们夏朝时代的南风神“不廷胡余”,在商朝时代叫“因乎”,也可以叫“因因乎乎。”即bù yín切yín。“胡余”切“乎”,即hú yú切hū。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马匋][马余]。有兽焉,其名曰駮,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

  《海内经》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这等于告诉我们夏朝时代的“[马匋][马余]”,在商朝时代叫“駮”,即yáo yú切yáo。夏朝时代的“骆明”,在商朝时代叫“罗”,或“罗罗”,即luõ míng切luõ。

  此种例子《山海经》中很多,作者列表说明:

  今意 夏朝语言 商朝语言

  双 [足术][足昜] 双双

  双 矢网 双双

  因乎 不廷胡余 因因乎乎

  [马爻] [马匋][马余] 駮

  延 炽阴 延

  延 炽九阴 延

  殷 困因 殷

  折 折丹 折

  罗 骆明 罗罗

  坤 昆仑 坤

  姜 姬羊 姜

  韦 石夷 韦

  蚩尤 虫牛 蚩尤

  表中内容,请读者分析!

标签: 夏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