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打了多少仗?怎么样?

犀牛历史 211 0

唐朝作为历史上继隋朝之后丶大一统王朝,先后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王朝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极多,要细细盘点实在有些困难,大致列举如下。

唐高祖李渊时期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大败陇西薛举、薛仁杲父子,夺取陇西,消除关中西部威胁。

武德二年(619年)二月,李渊派使联络吐谷浑攻打李轨,策反其大臣安修仁发兵攻凉州城,擒李轨,随后攻占河西五郡,完成了对西北的统一。

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率军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等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大败王世充、窦建德军。

武德四年(621年),赵郡王李孝恭、庐江郡王李瑗、将军李靖等率兵攻打萧铣,萧铣战败投降。随后又假币农民领袖林士弘,攻占长江中游及岭南地,江淮农民起义军首领杜伏威降唐,辅公拓先降后叛,最后战败身死。

武德五年(622年)至六年(623年),先后大败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武德七年(624年)八月,秦王李世民用反间计大败进犯中原的突厥的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

武德七年(624年),李渊杀窦建德,窦建德部将刘黑闼以报仇为名起兵反唐,李世民、李元吉率兵讨伐,刘黑闼战败逃走。不久后又叛,李建成率兵迎战,刘黑闼被擒杀,而支持刘黑闼的高开道和徐元朗也相继兵败。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继位不久,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再次统兵十万进犯,李世民渭水桥边用空城计智退敌军。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柴绍与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攻打梁师都,攻灭梁师都,占领朔方重镇。

贞观三年(629年)至四年(630年),唐太宗李世民以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统领十数万大军进攻东突厥,攻灭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

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寇边,太宗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击,次年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后为国人所杀,太宗另立吐谷浑国王。

贞观九年(635年)十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以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经过两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最终攻灭吐谷浑。

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唐太宗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总共率步骑兵5万人进攻进犯的吐蕃,击败吐蕃,吐蕃赞普大惧,率军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诸羌,遣使谢罪。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以侯君集为将,进攻高昌国,灭掉了高昌国,光复了西域。

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一月,唐太宗命李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薛万彻为副总管,率士卒6万、精骑1200人出击进犯的薛延陀,斩首3000级,俘获5万余人,马1.5万匹。

贞观十六年(642年),郭孝恪出任凉州都督、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郭孝恪击退西突厥,乘胜进占处月俟斤所居之城,并一直追至遏索山,收降处密兵众,然后凯旋而归。

贞观十八年(644年)二月,唐太宗出兵征讨高句丽,以李道宗、薛万彻等为将,大败高句丽。同年,唐太宗以郭孝恪为安西道行军总管,率三千步骑出银山道,夜袭焉耆,生擒龙突骑支。三日后,西突厥大臣屈利啜率援军赶至,郭孝恪又在银山大败西突厥,追击数十里。

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率军亲征高丽,唐军取得多次大胜,最终因为当地变冷早、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而且粮食将尽,所以班师还朝。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以李道宗为瀚海道安抚大使,与李绩等其他几路唐军一起讨伐薛延陀,攻灭薛延陀。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三月,唐太宗诏命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武侯将军李海岸为副总管,率兵万余乘楼船从莱州渡海进攻高句丽,大小百余战,战无不胜。同年,王玄策灭天竺摩揭陀,俘虏阿罗那顺及其王妃、子女等,俘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二万余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正月二十五日,唐太宗命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将军裴行方为副总管,率三万大军乘楼船战舰从莱州渡海击高丽,双方交战伊始,高丽军即大败溃退。同年,郭孝恪、阿史那社尔等率领唐军攻破龟兹都城,重开丝路。同年,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诸蛮七十部归附。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古神感率唐军渡海攻打高句丽,遇到高句丽军步骑5000,唐军在易山击破了他们。当晚,1万多高句丽军袭击古神感的船,再次被古神感击败。薛万彻率唐军渡过鸭渌,到达泊灼城,高句丽人害怕,放弃邑居而逃跑,大酋所夫孙抵抗,薛万彻击斩所夫孙,又击破3万高句丽援军。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至永徽元年(650年),太宗以高侃为唐军主帅,率回纥、仆骨等部进攻车鼻,在金山捕获车鼻,其众全部归降。

唐高宗李治时期永徽二年(651年)至永徽三年(652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入寇庭州,唐高宗以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总管,大破处月朱耶孤注于牢山,斩首九千级,虏渠帅六千,俘生口万余,获牛马杂畜七万。

永徽六年(655年)夏五月,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至碎叶城被贺鲁派兵阻拦,未能抵达。

显庆元年(656年),程知节(程咬金)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击其歌逻、处月二部落,斩首千余级。同年冬,程知节军至鹰娑川,前军总管苏定方击败西突厥骑兵四万人。

显庆二年(657年)春闰月,高宗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任雅相、药罗葛·婆闰等人为副将,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西突厥被灭,将西突厥“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

显庆四年(659年),苏定方以少胜多,以八千余人在乌海大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十万大军,同年击破西域思结部叛军。

显庆五年(660年)三月,高宗应新罗王金春秋所请,以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大军十万人征讨百济,最终灭掉百济。同年,薛仁贵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

龙朔元年(661年)八月十一日,苏定方在浿江大破高句丽军,屡战皆捷,进军包围平壤城。同年,薛仁贵领兵赴天山击九姓铁勒,大败铁勒,擒其首领兄弟三人。

龙朔三年(663年),刘仁轨在白江口大败倭军,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同年,裴行俭克复庭州。

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唐高宗李治先以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右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总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献诚为乡导,后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发兵进攻高句丽。历时两年,灭掉高句丽。

总章二年(669年),以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自丰州莆田县南下,平江南蛮僚之乱。

咸亨二年(671年)七月初一,高侃率军在安市城击破钳牟岑的残余部队。

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高侃于白水山再败牟岑余部,并将增援的新罗兵击败,俘2000人。

咸亨五年(674年),刘仁轨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攻克新罗重镇七重城。

仪凤三年(678年),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率领刘审礼、王孝杰、李谨行、契苾明、韦待价、王杲、曹怀舜、黑齿常之、娄师德等将领以及18万唐军攻打吐蕃,黑齿常之在夜里率领敢死之士500人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乱,跋地设逃走。

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孤军深入,扼杀西突厥叛乱,次年于黑山大破突厥。

隆元年(680年)三月,裴行俭大军在黑山击败叛军,俘虏阿史德奉职,阿史那泥熟匐被部下杀死。唐军回师后,突厥六万骑兵围攻云州,程务挺与代州都督窦怀愆率部将其击败。

永隆元年(680年)七月,吐蕃论赞婆、素和贵等人率领三万士兵侵扰河源,黑齿常之率领三千精锐骑兵乘夜袭击吐蕃军营,斩吐蕃军首级两千,缴获羊马数万,论赞婆与素和贵单骑逃走永。

开耀元年(681年),裴行俭平定东突厥叛乱。

永淳元年(682年),黑齿常之率领一万精兵击破论赞婆吐蕃军,烧毁了吐蕃军的粮草储备,缴获了大量羊、马、铠甲。同年,王方翼率军屯兵于热海与西突厥十余万大军发生激战,歼敌7千余人,生擒其头目突骑施等300余人。次年,不战而胜,桑乾、舍利二部投降。

682年(永淳元年),吐蕃入侵河源军,娄师德率军在白水涧迎战,八战八捷。

武则天执政时期垂拱三年(687年),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侵扰昌平,朝廷以黑齿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以左鹰扬大将军李多祚作为他的副手,率领大军反击突厥。黑齿常之在黄花堆大败突厥,追逐四十余里,突厥都逃往沙漠以北。

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武则天以王孝杰为武威道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率兵讨击吐蕃。十月,王孝杰率军进入西域后,击败吐蕃,接连收复安西四镇,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3万人镇守。

延载元年(公元694年),王孝杰在青海湖附近,大败吐蕃大将勃论赞刃和吐蕃拥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

久视元年(700年),吐蕃大将麹莽布支攻打凉州,唐休璟率军迎击,唐休璟亲自披甲上阵,跃马冲杀,六战六克。

长安二年(702年),陈大慈于茂州破吐蕃,四战皆胜。

唐中宗李显时期景龙元年(707年),以张仁愿为朔方军大总管、御史大夫,屯边防御突厥。张仁愿到达朔方后,突厥已退兵而去,便乘胜追击,夜袭敌营,大破后突厥。

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开元元年(713年),吐蕃、突厥、契丹等部族屡犯北庭、瓜州一带,张守珪率军从蒲昌、轮台两翼进攻,战败后突厥。

开元二年(714年),西突厥默啜可汗派遣他的儿子移江可汗、同俄特勤以及妹夫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率领精锐骑兵围攻北庭都护府,郭虔瓘率众固守,设置伏兵,斩杀同俄特勒,石阿失毕携其妻子投降唐朝。同年,薛讷于滦水谷之战先败,后在武街之战大败突厥。同年,郭知运先败后突厥,再败吐蕃。王晙乘夜偷袭吐蕃军营,吐蕃军以为唐军主力赶到,惊恐之中,自相残杀,死伤惨重。

开元三年(715年),张孝嵩长驱数千里,攻克数百城,灭拔汗那,威慑大食、吐蕃。

开元四年(716年),孙仁献松州大破吐蕃。

开元五年(717年)七月初五日,郭知运率军在九曲之地大败吐蕃军,将俘虏献于京师。同年,张孝嵩大败突骑施、吐蕃、大食联军。

开元六年(718年),郭知运再次率军攻打吐蕃。郭知运趁其无备,率领轻装骑兵夜袭九曲之地,大败吐蕃军,缴获精甲、名马、牦牛等数以万计。

开元九年(721年),兰池胡人康待宾发动叛乱,攻陷六胡州,进逼夏州,唐玄宗诏命王晙与陇右节度使郭知运一同平叛。王晙认为单凭朔方军便能平叛,不久,王晙生擒康待宾。

开元十年(722)九月,吐蕃围小勃律,其王没谨求救于唐。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之率蕃、汉马步四千人赴援,昼夜兼进。没谨忙以兵应之,左、右夹攻,吐蕃大败,尽复九城故地,斩杀吐蕃数万众。

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进掠河西地区,攻陷瓜州。唐玄宗调任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智败吐蕃,次年吐蕃大将悉末朗领兵进攻唐瓜州,又被张守珪所败。同年,王君涣于青海之西击败吐蕃军队。同年,赵颐贞于安西击败吐蕃、突骑施联军。

开元十六年(728年),赵颐贞于曲子城再败吐蕃。同年,萧嵩命副将杜宾客在祁连城下与吐蕃军交战,大败敌军。

开元十七年(729年),为了打击吐蕃,瓜州都督张守珪与沙州刺史贾师顺各率所部兵马向吐番大同军发起突然袭击。由于行动突然,吐蕃军毫无防范,唐军大获全胜。次年,吐蕃遣使致书求和。

开元十七年(729年),信安郡王李祎远程奔袭攻石堡败吐蕃,攻克石堡城。

开元十八年(730年),王忠嗣率领三百精骑夜袭吐蕃斩敌数千。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十一日,唐玄宗以信安郡王李祎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将其由西北调至东北,率兵进击奚、契丹,大破奚、契丹,俘斩甚众。可突于率残部远逃,其余众流窜山谷;奚酋李诗琐高率5000余帐投降,李祎凯旋而归。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由于张守珪伺机主动出击契丹,频频取得胜利,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打算诈降击败唐军。张守珪将计就计派部将王悔去屈剌营帐商量受降事宜,王悔反利用矛盾劝诱李过折斩杀屈剌和可突干,李过折及契丹余部归降唐朝。同年,奚、契丹南侵,玄宗派乌承玼、乌承恩率兵反击,在捺绿山大破入侵的奚、契丹联军。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十月,突骑施军侵扰北庭及安西的拔换城。盖嘉运于二十四年(736年)正月率兵出击,于二十六日,大败突骑施军,得胜而归。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崔希逸袭吐蕃,破之于青海西。次年三月,吐蕃寇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击破之。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盖嘉运率唐军及石国王莫贺咄吐屯及史国王斯谨提两国之兵,协助莫贺达干向碎叶发起进攻,生擒黑姓可汗尔微特勒和吐火仙可汗。同年九月,原隶属于突骑施汗国的西域处木昆、鼠尼施、弓月等部皆率众内附,西域平靖。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王忠嗣大破奚契丹联军36部,千里援小勃律败吐蕃大食联军。同年,杜希望攻占吐蕃的新城、河桥等地。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萧炅于龙游击破吐蕃。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臧希液率领五千唐军击退吐蕃四十万大军。

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与奚怒皆在桑干河作战,三次将其战败,俘获其大量人马,耀武漠北,凯旋而归。同年,王倕翻过祁连山击破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

天宝元年(742年)十一月,吐蕃大军进犯陇右地区,皇甫惟明立即率军迎击,在青海大获全胜。十二月二十七日,吐蕃大将莽布支再率3万余人马,与皇甫惟明部交战。唐军先锋骑将王难得率先出阵,与吐蕃赞普之子琅支都交锋。琅支都被王难得枪挑于马下。吐蕃军阵脚大乱。皇甫惟明指挥唐军乘势掩杀,斩获5000余人。

天宝二年(743年)四月,皇甫惟明亲自率领兵马自西平郡出发,长途奔袭,推进千余里,攻占吐蕃的洪济城。

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诏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平定小勃律国之后,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七载(748年),哥舒翰在青海建造神威城,吐蕃来攻,哥舒翰击败之,哥舒翰又在青海龙驹岛建造应龙城,吐蕃因此不敢靠近青海湖。

天宝八载(749年)六月,哥舒翰攻陷吐蕃“举国驻守”的石堡城,唐军惨胜。

天宝九年(750年)二月,高仙芝击败了朅师国的军队,俘虏了朅师王勃特没。

天宝十二年(753年),哥舒翰击败吐蕃,攻占洪济、大漠门等城,占据九曲之地。同年,封常清先灭大勃律,后破播仙。

天宝十二年(753年),封常清率军进攻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进至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中部一带)时,唐先头部队屡次获胜,封常清欲挥军乘胜追击,这时斥侯府果毅段秀实进谏,认为:“贼兵羸,饵我也,请备左右,搜其山林。”封常清采纳其建议,派兵搜索,果然发现伏兵,唐军大败其众。大勃律此战失利后,被迫归降,封常清率军凯旋。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这场内战持续长达八年,唐王朝虽然最终剿灭了叛军,却因此损失大量人口、国力锐减,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唐代宗李豫时期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入寇,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导致长安无兵驻守最终失守。郭子仪设疑兵吓退吐蕃,收复长安,平定安史之乱。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反叛后游说吐蕃、回纥、党项、吐谷浑、奴剌等国,聚集三十万军队,掳掠泾州、邠州、凤翔,进犯醴泉、奉天,代宗命李忠臣屯兵渭桥,李光进屯兵云阳,马璘、郝廷玉屯兵便桥,骆奉先、李日越屯兵厔盩,李抱玉屯兵凤翔,周智光屯兵同州,杜冕屯兵坊州,代宗亲自率兵驻守苑中,并命郭子仪率军一万驻守泾阳。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又先后在奉天、灵台大破吐蕃、党项联军,斩首级五万,生擒万人,俘获士女牛马多不胜数。

大历二年(767年),吐蕃入侵泾州,郭子仪奉命移驻泾阳。郭子仪在灵州截击吐蕃,斩首两万。

大历三年(768年),吐蕃再次入侵灵武,郭子仪率五万兵马屯驻奉天,部将白元光在灵武击破吐蕃。同时,马璘得知吐蕃入侵,率兵主动迎战,大败吐蕃军。李晟则奇袭吐蕃定秦堡,生擒堡帅慕容谷钟,迫使吐蕃解除灵州之围。

大历三年(768年)至大历十三年(778年),浑瑊屡破吐蕃进犯。

大历十年(775年)九月二十一日,吐蕃举兵入侵,途经泾州。马璘率军出击,于百里城大败敌军。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吐蕃、南诏组成了号称二十万的联军,趁机进犯剑南,李晟率神策军援救剑南,取道漏天、连取飞越、肃宁等城,横渡大渡河,斩杀吐蕃军一千余人。曲环则率由邠宁、陇右、范阳各镇组成的五千士兵进军,战败联军,乘胜收复七盘城、威武军及维、茂二州,联军被斩首六千级,生擒六百人,“伤者殆半”,而饥寒交迫、陨死于崖谷的达到八、九万人。

唐德宗李适时期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吐蕃、南诏组成了号称二十万的联军进犯蜀地,李适派右神策都将李晟率四千神策军、金吾大将军曲环率领由邠宁、陇右、范阳各镇组成的五千士兵前往蜀地,与山南东、西道的唐军联合,一同击败蕃诏联军。范阳军追击至七盘,再次击破蕃诏联军,并攻克新城、维州、茂州;李晟率军追击到大度河外,再次大破蕃诏联军。联军饥寒交迫、陨死于崖谷的达到八、九万人。南诏国王异牟寻大为恐惧,迁都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以避唐军。

贞元二年(786年)九月,吐蕃兴兵进犯陇州,李晟派王佖率精兵三千人埋伏在汧城,击破吐蕃军。不久,李晟又派野诗良辅攻占吐蕃摧沙堡。

贞元五年(789年)夏,吐蕃军三万人犯宁州(今甘肃宁县),金吾将军高崇文奉命率甲士三千前往解救,于佛堂原大破吐蕃,吐蕃军阵亡过半。十月,韦皋派遣大将王有道挑选精兵进入吐蕃境内,和东蛮一起,在从前巂州的台登北谷将吐蕃的青海、腊城两节度打得大败,斩杀二千人,生擒笼官四十五人,那投身崖下深谷而死的不计其数。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准备以武力对抗朝廷,李适征调大军打响削藩战役,李正己病死后其子李纳被击败,李惟岳被其部将王武俊杀死,只有田悦负隅顽抗,成德镇的大将张忠和投降。

建中三年(782年)底,卢龙节度使朱滔自称冀王、成德王武俊称赵王、淄青李纳称齐王、魏博田悦称魏王,“四镇”以朱滔为盟主,联合对抗朝廷,淮西(淮宁)节度使李希烈也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不久又称楚帝),与四镇勾结反叛。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李适调往前线平叛的泾原兵马发生哗变,李适仓皇出逃到奉天,前线李晟、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军从河北撤军勤王,李适的削藩之战被迫终止。

贞元九年(793年),朝廷修筑盐州城,因为担心遭吐蕃偷袭,便下诏命韦皋出兵牵制吐蕃。韦皋便命令大将董勔、张芬从西山出兵到达南道,攻破峨和城、通鹤军。吐蕃的南道元帅论莽热率兵前来援救,又被击败,被杀死杀伤了几千人,焚毁了定廉城,共铲除堡栅五十余处。

贞元十七年(801年)至贞元十八年(802年),韦皋率军转战上千里,大破吐蕃,十万吐蕃军损伤过半,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

唐宪宗李纯时期贞元年(805年),刘辟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对抗朝廷,宪宗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将步骑五千为前军,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将步骑二千为次军;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共同讨伐刘辟。高崇文克成都,擒刘辟,解至长安并族党诛之。

元和二年(807年)夏,李纯削藩,镇海节度使李琦拒不接受,李纯于是削除了李琦宦爵及属籍,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征宣武、义宁、武昌兵,并淮南、宣歙兵俱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以讨伐李琦。李琦被擒获,械送京师,李琦被腰斩。

元和九年(814年)至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节度使(彰义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以父病闻于朝,自领军务,朝廷出兵历时四年击败吴元济,淮西重新收归朝廷管辖、

元和十三年(818年),郝玼率兵破吐蕃二万余众,收复原州。

元和十三年(818年),淮西平定后,李师道先降后悔,宪宗令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兵共讨之,李师道兵败。次年二月。李师道部下率兵反叛,攻下郓城,捕索师道与二子置牙门外隙地,皆斩之。

唐文宗李昂时期太和四年(830年),奚族进攻卢龙镇。四月三日,李载义率军将其击破,杀五千余人,俘获奚刺史、县令、大将、首领等二百七十三人,生擒奚王茹羯。

太和九年(835年),河西党项反叛,刘沔率兵击破平夏党项,诛杀其首领。

开成三年(838年),党项侵扰河西,抢劫屯田区,刘沔征调吐谷浑、契苾、沙陀部族一万名士兵进攻党项,使其没有一名骑兵生还。

开成五年(840年),唐武宗李炎继位,回纥趁机入侵天德军,朝廷诏命刘沔率兵据守云伽关,回纥于是退兵。

唐武宗李炎时期会昌元年(841年)九月,卢龙军乱,陈行泰杀节度使史元忠,自主留后,后雄武军使张仲武请发兵进击张绛,武宗恩准,遂以张仲武知卢龙留后。李德裕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很快地平定了卢龙军乱。

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唐廷发兵三路,北伐回鹘,张仲武指挥卢龙行营军及奚族、契丹族、室韦族军队,在幽州大破回纥那颉啜。

会昌三年(843年),李德裕统兵,以石雄为将于杀胡山击溃回鹘乌介可汗,收复阴山北麓,刘沔又击破回纥残兵。

会昌三年(843年)四月,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去世,其侄子刘稹对抗朝廷,李炎命成德节度使王元逵、魏博节度使何弘敬、鄜坊节度使王茂元等率兵讨伐,最终平定昭义之乱。

唐宣宗李忱时期大中元年(847年)五月,张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诸山奚,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京师。

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率众组成归义军驱逐吐蕃收复瓜州,沙州等地,并遣使者高进达等表函前往长安。

大中五年(851年),先后收复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伊州(哈密)、西州(吐鲁番)、河州(临夏)、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兰州、鄯州(青海乐都)、廓州(青海化隆)、岷州(甘肃岷县)等十一州,派遣兄长张议潭携版图户籍入朝。

唐懿宗李漼时期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收复凉州。858年至861年,凉州会战破吐蕃。

咸通六年(865年),高骈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

咸通七年(866年),张议潮率军彻底击溃吐蕃,使之裂为百余部落,归义军从此独自支撑西域近两百年。

咸通十年(869年)十月至十一年(870年)二月,南诏骠信酋龙领兵围攻成都,唐西川节度使卢陀组织守城,东川节度使颜庆复率援兵解围,击退南诏进犯。

唐僖宗李儇时期广明元年(880年),李可举率兵先后在药儿岭、雄武大败沙陀。同年,郑从谠于河东大败沙陀。

标签: 唐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