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犀牛历史 130 0

我们先来看看正史对于“玄武门之变”的记载:

《旧唐书·高祖本纪》武德九年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诏立秦王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八月癸亥,诏传位于皇太子。尊帝为太上皇,徙居弘义宫,改名太安宫。

《旧唐书·太宗本纪》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甲子,立为皇太子,庶政皆断决。

《旧唐书》中这两段短短的话,是“玄武门之变”的官方历史定论。无论政变后面的历史真相如何,但政变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过程是没有歧义的,最后的结果也成了改变不了的事实——李世民赢了,做了大唐帝国的第二任最高统治者。

那么,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呢?

唐太宗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首先,“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有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李渊起事后,没有能力马上称帝,而是先自封为大将军,建成和世民分列左右。而后立傀儡代王杨侑为天子,自己则为大丞相,进封唐王,以陇西公建成为唐国世子;李世民改封秦公。就是说太子建成的继承人地位一是来自其嫡长子的出身,二是有加盖前朝皇帝公章的命令确定的唐王继承人。李世民功劳再大,始终居其右,这是礼教和法统决定的。在建成没有大错之前,无法也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改易他的第一继承人地位,于礼不合、师出无名。

唐太宗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但是李世民不是池中物。他在大唐建国和扫平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丰功伟绩。李世民的功绩这里不赘述,大抵李建成也不会差太远,但历史只让我们记住了李世民。到李渊受禅后,三个宰相,李世民是大宰相,裴寂、刘文静分居左右,立建成为太子。从这时候开始,建成就等着继位,李世民则总揽朝政和军事。到武德四年甚至为世民专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作为人臣已无以复加。

唐太宗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总体来说,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历史背景就是:李建成作为太子,法定继承人,不但没有大错,而且也颇有功绩。但他忌惮李世民,在他而言,李世民已经坐大,成了尾大不掉的觊觎者。李世民作为立国的首功之臣,作为人臣的地位已经无以复加且已经威胁到李建成的继承权。李渊则在和稀泥,他是肯定不愿意为了其中一个儿子去杀死另一个儿子,除非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和性命,他在静静地等待一个他无法预知的结果。

唐太宗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然后,一些导火索在武德九年被点着,直接导致政变发生。直接的导火索是武德九年,突厥犯边,李渊诏元吉率师拒之。这时候开始倚重李元吉,但李元吉和李建成来了个釜底抽薪,向李渊申请了李世民麾下的一些骨干将领。这直接导致李世民感受到危机,同时也让李世民集团人人自危,一场流血斗争一触即发。

这时候的李世民是否有犹豫和迟疑?我认为有,一方面没有必胜的把握,另一方面就是如果成功,李渊的态度会是什么?这个很重要,也许他也不想落到弑君弑父的地步吧。还有一个就是还需要理由,尽管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但这涉及善后和成功之后的人心向背。

这个时候一股力量起了关键作用,那就是依附于李世民的秦王集团。这些人是与李世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不动手,只会任人宰割,动手还有胜的可能,一旦成功,将是加官进爵。所以,一如后来赵大的黄袍加身,既有自己的蠢蠢欲动,也有手下人为求自保的裹胁吧。

唐太宗为什么要发动玄武门之变?

结语:“玄武门之变”是迟早要发生的。当皇位法定继承人实力不如继承权觊觎者时,作为继承人会想尽办法消除隐患,觊觎者则会以实力争夺,流血就不可避免了。此时发生,只是宫门喋血,如果要迟一些,建成先动手,我想李世民绝对不会坐以待毙,估计带兵造反,生灵涂炭都有可能。

图网侵删。

标签: 玄武门之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