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万历继位的时候,他接过的大明还真是张好牌。一方面他爹的隆庆新政小有成效,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强军计划也在稳步进行;另一方面,嘉靖时期长达十几年的党争已经结束,朝廷政局相对稳定。可以说只要万历继续他爹的步伐,大明就有机会改变这个衰败的局面,从而真正完成中兴。
然而历史总是这么绝情,偏偏万历就是个独裁者、控制狂,当然也是被他老师张居正和他妈李太后逼得。万历十年之后,他终于体验到了亲政的快感,原本也是想大有一番作为,只是这个前提是所有的文武官员都要听他的话,可是事实却是比他还有思想的文官们拒绝乖乖配合。于是一场关乎皇帝面子和文臣道统尊严的斗争就开始了,而引发这场斗争的,就是被后来史学家称为“争国本”的事件。
万历十四年(1586年),皇帝欲立郑贵妃的儿子作太子,这就引发了坚持道统的人的反对,有反对自然也就有给皇帝做舔狗的,于是乎道统派和皇帝派展开了长达6年的争斗,终于在万历二十年,皇长子的太子位得到了保障。但是这场被掀起的群臣乱斗却没有因此而终止,朝中大臣开始纷纷站队,形成了地域派系,即齐、楚、浙三党,其中以浙党实力最为强大,三方实力你争我斗,而在争国本中身心俱疲、心灰意冷的明神宗却拒绝在站出来稳定朝局,而且隐居深宫,意图学他爷爷嘉靖那样利用一派臣子来制衡另一派臣子以实现自己的权御之术。不过长达十几年的党争只是让国家机器空转,有效的政策不能得到实施,最后官员抱团导致一系列的吏治腐败,在经过了万历三大征之后,大明的国库已经空空如也了。
为了弥补空缺,皇帝决定征收矿税,他派出宦官去各地考察,而事实上,这些被委以重任的小阉人们并没有认真工作,而是直接奔向富庶的江苏(南直隶)去横征暴敛。江南百姓自然忍无可忍,他们组成市人团体去和朝廷作斗争,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有文化有抱负的读书人开始聚在一起讲学论政。万历三十二年,宋代的东林书院在无锡被重建,而聚在一起这帮人就成了后世所谓的东林党。长期在野的观察,让东林党具有朝臣不具有的眼观,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可以办实事。但是如果想实现抱负,就必须加入党争这个游戏。很快,万历年间的党争在东林党加入后迅速达到高潮。
关于太子地位的稳定,后续还有庭击案,这事落到臣子嘴里,就又成了斗争的导火索。这次,站在道统这边的是东林党,而做舔狗的则是浙党。齐楚两党自然希望东林党消灭浙党,于是在一旁给东林党稍稍帮忙,但是东林党很“独裁”,他们要的是独揽朝局,这就使得有些人虽然很有能力但不是东林党,于是乎就被清除了官场。1618年开始,明金战争打响,辽东战事不断吃紧,朝廷这边还在争得热火朝天,而一旁的万历却只是默默地看着这把火越少越大,没有采取任何积极措施。很快,身为楚党的熊廷弼成为党争牺牲品后,大明基本丢掉了辽东。同时,东林党在斗争中节节胜利,到最后,练万历也必须妥协了。
从上面这些事态的发展状况来看,万历坑就坑在妄想独裁,却引发党争,意图利用党争驾驭群臣,却没有嘉靖那两下子(就算有,也是折腾朝局),到最后自己和文臣两败俱伤,还弄得周边烽火四起,国家衰微,已经出现了灭亡的趋势。
如果万历能想隆庆那样和大臣好好合作,继续加强中央集权,或许若干年后,就有了动藩王这个红线的资本了,如果这样走的话,大明方可重现生机。
标签: 国本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