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
晚清的时候,清朝的军队有战斗力的其实主要是两部分,一个是北洋军,一个是新军。理论上,北洋军由清廷直接管辖,新军由各省督抚自己筹款,编练。当然,除此之外,清廷还有一些其它军队,但是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武昌起义是怎么发生的?就是湖北的新军发动的,响应的也主要是各地新军系统。所以,清廷在这时候对新军基本上就失去了信任,觉得能够用来镇压辛亥革命的,就只有北洋军了。
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袁世凯已经被迫辞职回乡,在老家悠悠岁月挺长时间了。但是,因为北洋军是他一手组建和训练的,所以在北洋军系统仍然拥有无比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北洋军各镇将领,都是首先终于袁世凯个人,然后才是终于清廷的。
清廷调北洋军南下武汉,去镇压辛亥革命,由冯国璋统军。冯国璋从北京南下时,路过河南,特地去袁世凯老家看望了袁世凯。袁世凯对他面授机宜说,清朝好比是一颗大树,要一下子直接推倒,是很难的,要先来回推,先动摇其根基。
冯国璋率领北洋军到了武汉前线,连战皆捷,进展顺利。很快,武昌起义的新军就感到压力很大,快要支撑不住了。这时候,袁世凯给前线的冯国璋写信,让他暂停进攻。冯国璋就懂了,和北洋军将领联名通电清廷,要求起复袁世凯。
清廷也明白了,袁世凯现在是趁机要挟,只能被迫接受。先起复袁世凯,并且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北洋大臣,实际上是总揽内外军政大权。
袁世凯一上任,就让北洋军又发动了一波攻势。这时候各地的革命军已经互相联系,并且成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也已在回国就任大总统的路上。所以战争开始进入相对比较胶着的状态,相持不下。北洋军消灭不了起义军,起义军也消灭不了北洋军。
袁世凯认为这时候机会来了,就派代表和临时政府接洽,谈判,最后达成的协议是,如果袁世凯能使清帝退位,孙中山就退位,并推举袁世凯担任大总统。
袁世凯又受益北洋军高级将领联名通电清廷,要求清帝逊位,建立共和。清廷这时候已经无计可施,只能继续让步,同意逊位,但约定中华民国对清廷给予优待。
最后,清廷下诏逊位,孙中山也按事先的约定辞去临时大总统,推举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清朝就此灭亡。
但从客观上说,早在八国联军入侵之后,清廷实际上是早就应该灭亡了,之所以还没有灭亡,是因为还没有能够推翻、替代他的力量出现。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和北洋军的对峙局面意味着,革命家实际上仍然没有能力全部推翻和消灭清廷,所以只能以妥协的方式实现从帝制向共和的过渡。因此,最后是以双方的妥协完成了从帝制到共和的革命任务,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也是因为革命最后表面上是以双方的妥协完成的,所以双方仍然保存着实力,都在等待机会与对方剧烈并期待着能够彻底消灭对方。因此,也导致了辛亥革命之后的南北分裂,国民党多次在南方发难,想彻底推翻北洋政府和袁世凯,但却始终不具备这个能力。
从这个角度说,袁世凯赖以立足于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根本,就是他从1895年小站练兵开始,所积聚的军事实力。实质上,这就是清朝的政治秩序在逐步瓦解之后,国内的政治格局进入实力政治的阶段,每个政治人物的政治权力大小,由其拳头大小决定,也就是能够掌握的军事力量决定。
而袁世凯恰恰是在这个时期拥有国内最为强大的、成体系的军事力量的人,也就一手推动了清廷的退位,并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标签: 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