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宦官,也就是太监,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汉朝的“十常侍”,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等人。其实,人们不知道的是,唐朝的宦官更厉害,中晚期的唐朝太监,甚至能决定皇位,左右政局,有的皇帝死在太监手上,上演了一幕幕宫廷悲歌。
秦朝赵高“指鹿为马”
唐朝宦官干政,高力士起了个坏头提起唐朝干政的太监,第一位是从高力士开始的。高力士可是名人之后,他本不姓高,而姓冯。名叫冯元一。高力士是广东人,著名的巾帼英雄“圣母“冼夫人第六代孙,其父冯君衡是潘州刺史,后被诬陷谋反。高力士虽逃过死劫,但小小年纪却被阉割,成了太监。高力士从小被送入宫中,最早是受到武则天赏识的。因为被宦官高延福收养,故改姓高,因为高延福的关系,高力士与武三思关系密切。
高力士真正的发达,是在唐玄宗时期,因为高力士近距离侍奉李隆基,取得了李隆基的高度信任,而且人又机灵,能办事,能立功。所以他不只是太监,还被李隆基封为朝廷官员。比如太子太保、朝散大夫、内给事、官银青光禄大夫、内侍省同正员、右监门卫将军、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齐国公。李隆基对高力士信任到什么程度,他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四方表章,都是先通过高力士。小事高力士就做主了,大事呈报皇帝。因此四方官员都巴结高力士,就连一些官员的升迁,也都是通过高力士。所以高力士在唐玄宗朝,是权倾朝野的。不过,高力士虽然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却是忠于李隆基的。李隆基驾崩,高力士难过之至,吐血而死。
高力士(影视剧照)
高力士之后,第二个权倾朝野的宦官,是李隆基儿子唐肃宗李亨朝及唐代宗李豫朝的李辅国。李辅国出道比较晚,一直侍奉太子李亨,直到四十岁也没有什么成就,这是因为唐玄宗活得太久了,被高力士遮住了光辉。唐玄宗与高力士死后,肃宗继位,长期服侍李亨、得到李亨信任的李辅国上位,被李亨先后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府仪同三司、郕国公。
李辅国干政,与高力士不同。高力士虽然权大,但毕竟忠于皇帝,李辅国掌握了权势,是连皇帝与众大臣也不放在眼里的。他成立了“察事厅子”,相当于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监视朝廷官员所为,他逼迫太上皇唐玄宗,流放高力士,把唐肃宗玩弄于掌握之中,就连节度使的委派也出自他手。唐代宗李豫是他拥立的,他竟然对唐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唐代宗称李辅国为“尚父”,加封他为司空兼中书令、博陆郡王,成为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暗中却派人夺其军权并刺杀了他。李辅国是唐朝第一个权倾朝野、死于非命的大太监。
皇帝对宦官且防又重用,尾大不掉,专权局面成形李辅国拥立了唐代宗,又被唐代宗所杀。唐代宗的儿子唐德宗李括接受父皇教训,前期不再信任太监,还赐死了有异志的太监刘忠翼。但经过“泾师之变”后,太监们有救驾之功,李括转变了对太监的态度,转而信任太监,任命太监窦文场、霍仙鸣为监神策军左、右厢兵马使,开启宦官分典禁军先河,李括之后,神策军的统率权掌握在宦官手中,并且,李括还任命太监为各地节度使的监军,为之置印,大大加强了宦官在政治斗争中的筹码。不过终德宗一朝,太监势力并未对皇帝造成威胁,他们只是皇帝制衡朝廷官员的一颗棋子。
唐德宗的儿子唐顺宗李诵当了二十多年太子,在唐德宗病重时,自己也中风了。父子俱病,子不能看父。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大太监俱文珍。唐德宗驾崩,唐顺宗继位,但唐顺宗是一个中了风的皇帝,顺宗在未生病时,周围环绕着以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为核心的改革派,继位后虽然生病,马上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但大太监俱文珍为首的宦官势力是反对革新的,因为顺宗生了病,俱文珍竟然逼迫顺宗“内禅”给太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因为有拥立之功,俱文珍成为继李辅国之后又一位权倾当朝的太监。俱文珍因功累迁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总管宫廷内部事务,直接将“二王刘柳”等改革派或杀或贬,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俱文珍虽然没有李辅国影响大,但在宪宗朝,也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宦官人物。
俱文珍之后,最有实力的太监,是四朝元老级大太监王守澄。在宪宗朝,王守澄是侍奉太子李恒的太监。唐宪宗患重病后,王守澄和另一名太监陈弘庆不但不救治唐宪宗,反而在大明宫中和殿弑君,拥立太子李恒登级坐殿,是为唐穆宗。为了剪除其他势力,王守澄与神策中尉梁守谦等合谋派兵诛杀了对李恒地位有威胁的澧王李恽与拥护澧王的宦官吐突承璀,可谓心狠手辣。因为拥立皇帝有功,王守澄被封为枢密使,位高权重。
唐穆宗当了四年皇帝就死了,太子唐敬宗李湛当了皇帝,王守澄继续把持朝政。唐敬宗是个昏君,大兴土木,不理朝政,酷爱打马球。在他当政期间,竟然发生几起匠人攻入大明宫刺皇杀驾事件。虽然唐敬宗没有当场被杀死,但这给他的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唐敬宗虽然没有死在平民暴动中,但在一次“打夜狐”的游戏后,喝酒喝多了,被一名叫刘克明的太监杀害了。享年才十八岁。
你方唱罢我登台敬宗死了,王守澄拥立敬宗之弟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姜还是老的辣,本来太监刘克明杀死敬宗,是想拥立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当皇帝的,没想到王守澄黄雀在后,将刘克明和绛王李悟全部杀死,立了李昂。王守澄虽然拥立了李昂,但李昂对于王守澄把持朝政,可以废立皇帝的权威是又怕又恨的,急欲除之而后快。在皇帝与太监的宫廷争斗中,唐文宗成功地剥夺了王守澄的军权,另一名宦官李好古奉圣命毒杀了王守澄。
王守澄死后,另一名大太监仇士良闪亮登场。仇士良本来是一名普通的太监,唐文宗为了夺去王守澄的军权,重用提拔了仇士良,没想到毒杀了一只虎,引来了一只更狠的狼。唐文宗与大臣李训、郑注合谋欲诛杀仇士良等太监,没想到机密泄露,反被仇士良等软禁了唐文宗,并大肆杀戮朝中大臣,李训、郑注、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数千人被杀。史称“甘露之变”。仇士良等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唐文宗自比“周郝王、汉献帝”。唐文宗病重后,大太监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炎为帝,是为唐武宗。
仇士良(影视剧照)
仇士良胁迫武宗杀死唐文宗的妃子杨氏、陈王成美、安王溶、枢密使刘弘逸,罢宰相李珏、杨嗣复。仇士良专权二十年,杀二王、一妃、四宰相,最后竟得善终,被唐武宗疏远离职病逝。
唐武宗病重无子,另一名大太监马元贽拥立武宗的叔叔李忱为帝,是为唐宣宗。唐宣宗虽然宠信拥立自己的马元贽,但也同时防范着他。有一次马元贽送一条宝带给宰相马植,被唐宣宗知情,立刻罢免了宰相,意在敲山震虎。所以马元贽一生,并未起什么狼烟,而唐宣宗也因为治国有方,被后世称为小太宗。
宣宗驾崩后,另一名宦官王宗实矫诏拥立李漼,是为唐懿宗。王宗实杀死了政敌内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不过他拥立的皇帝唐懿宗是个大昏君,他这一任,竟然先后任用了二十一个宰相,民不聊生。唐懿宗病重时,宦官刘行深、韩文约矫诏立李儇为太子,李儇便是唐僖宗。唐僖宗时,把持朝政的是大太监田令孜,僖宗呼他为“阿父”,不过,这时黄巢起义峰起,田令孜虽然有权,但权力只限于朝中,哪管得了起义大军。最后好景不长,被义子王建杀死。
马元贽(影视剧照)
唐僖宗病重后,宦官杨复恭拥立李晔为帝,是为唐昭宗。唐昭宗不甘心被杨复恭摆布,杨复恭不甘心拥立皇帝失去权势,双方予盾激化,竟然发动了战争。杨复恭一方是信服他的干儿子节度使,皇帝一方是忠于他的节度使。最终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唐昭宗胜,杨复恭被杀。但此朝的唐朝,君王已失去了应有的权威,非但太监们不拿他当回事,藩镇们更不把他放在眼里,军阀李克用、朱温、李匡威、赫连铎、李茂贞各怀鬼胎,没有一个是真心忠于大唐的,都是想当曹操的军阀。华州刺史韩建竟然软禁了唐昭宗近三年,皇室宗亲覃王嗣周、延王戒丕、通王滋、沂王禋、彭王惕、丹王允、韶王、陈王、韩王、济王、睦王等被杀。而刘季述为首的太监们也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舞台,计划废黜昭宗,拥立太子,可怜的唐昭宗被这些太监们禁锢在少阳院,每日吃饭只能从小窗送进去,堂堂皇帝坐起了太监们自设的牢房。
这些倒行逆施的太监,最后也不得好报,梁王朱温将他们一一诛杀,刘季述、韩全诲等八百多人死于非命。至此,唐朝的太监问题解决了,但唐朝也走到了尽头,后梁朱温时代开始了……(陆弃)
标签: 唐朝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