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陵的历史

犀牛历史 33 0

中山陵随想(随笔)

  来到南京,是不能不去中山陵的。六朝古都,古迹、文物遍地都是,可最吸引人的恐怕还是中山陵。在中国现代史上,领袖级的大人物大都褒贬不一,毁誉参杂,唯中山先生的业绩、品性为各方所公认,为海内外华人所共仰。陈布雷死后,蒋介石为其题词:“当代完人。”可这四个字他是当不起的,他的绝望自杀,就是个证明。能当得起这四个字的中国领袖,恐怕也只中山先生一人。

  中山陵到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长长、高高的白色石阶。拾阶而上,我回想起中山先生为国为民奋斗的艰辛。推翻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奠立现代民主中国的基石,这是何等浩大而艰辛的工程。巍巍中山陵,是中山先生的象征,从修建、竣工到耸立至今,它的历程也充满了艰辛。

  1924年11月13日,一艘铁甲军舰自广州破浪北上。这是曾经救中山先生脱险的永丰舰。中山先生站立在宽大的甲板上,凝眸北望。夫人宋庆龄,国民党要员邵元冲、李烈钧、黄昌谷等人陪伴在他身旁。是秋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10月23日,直系爱国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并立即邀请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国是,襄定大局。面对北方动荡不安的局势,国民党要员都劝说中山先生不要成行,以防不测。中山先生回答:“汝等以大元帅视我,则我此行诚险;若以革命党领袖视我,则此行实无危险可言。”他又给冯玉祥回电:“义旗聿举,大憝肃清,诸兄功在国家,同深庆幸。建设大计,亟欲决定,拟即北上,与诸兄晤商。”

  军舰性能优良,但前程并非坦途。当时军阀割据,各霸一方,交通险阻重重。中山先生只好自上海绕道日本,从日本赴天津。由于旅途劳顿,先生在天津肝病发作,痛彻肺腑,几乎不能说话。此时偏又传来恶讯:段祺瑞窃取了北京政府的权力,冯玉祥退至南口。而段卖国求荣,欲承认不平等条约以取得西方列强的支持。先生愤恨不已,严词痛斥,肝病更加严重。此时先生已59岁,花甲老人,病重如此,本应安歇将养,但先生还是要硬撑起病体赶赴北京,欲挽狂澜,拯国于倾危,救民于水火。到达北京后,先生强扶病体,组织国民党和全国人民同段祺瑞的卖国行径做斗争。劳累加气愤,终至卧床不起,生命垂危。西医施手术抢救,发现先生肝部坚硬如木,已是肝癌晚期。

  1925年11日晨一时,中山先生忽然从昏迷中苏醒,急招夫人宋庆龄和随行国民党要员至病榻前,低声口嘱:“我此次放弃两广直上北京,为谋求和平统一。所主张统一方法是开国民会议,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建设新国家。兹为病累,不克痊愈。生死本不足念,惟数十年所致力国民革命,所抱定之主义,未能完全实现,不无遗憾。甚望诸同志努力奋斗,使国民会议早日开成,达到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目的。如是我在九泉之下亦堪瞑目。”弥留之际,中山先生又在书面遗嘱上签字。这遗嘱振聋发聩,永为中国人民的警世钟: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山先生怀着期望与遗憾,溘然长逝。先生的一生可谓生亦艰辛,死亦艰辛;生亦奋斗,死亦奋斗。借用李清照的诗句,则可谓:“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孙文,魂系中华兴。”

  我的视野又回到中山陵。中山先生在世时,就选定南京紫金山为其陵地。先生钟情此地,是因为此地背负青山,面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更因为南京是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的地方。先生临终前,曾对汪精卫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是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陵址是选定了,但值内忧外患之时,建陵举步惟艰。经费极端紧缺。占领南京的军阀在墓地的圈定上设阻作梗。军阀割据混战,又使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工程的进行困难重重。一座中山陵,竟断断续续建了六年,至1932年方才竣工。

  在葬入中山陵前,中山先生的遗体也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先生遗体先是停厝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张作霖占领北京后,他的奉军士兵几次来香山骚扰、抢劫,中山先生遗体险遭不测,守灵卫士极力维护,方才保全。北伐开始后,奉系将领张宗昌提出北伐军之所以节节胜利,是因为孙中山在天之灵的保佑,应该毁掉他的遗体,同样迷信的张作霖一拍即合。幸亏参谋长杨宇霆从旁劝止,先生遗体才暂免祸秧。但是张宗昌并未死心,仍伺机下手。少帅张学良对中山先生十分敬仰,当面斥责张宗昌,还通知警察厅加强对遗体的防护。张学良又通知南京政府,将先生遗体运回南京。可当时内战烽火烧遍大江南北,运送遗体既不安全,也不可能。

  这时又传出土匪欲抢掠先生遗体的消息。守灵处主任李荣十分担心,只好将先生遗体在深夜转移到一秘密山洞中。

  直到1929年3月,中山先生遗体才安葬在紫金山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墓中。此时先生辞世已整四年。一代开国领袖,陵寝建设和遗体安葬有此多劫难,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可这却实实在在发生在当时多灾多难的中国。

  走进陵顶中山先生的墓室,我看到先生的大理石卧像。先生双眼闭合,面容严肃,似在静静思索着。近八十年过去了,在这近八十年里,中国风起云涌,苍桑变幻,先生在天之灵有知,定感慨良多。

  先生以实现民族、民权、民生之三民主义为理想,为已任,为中国蓝图。“民族”即民族平等,民族独立。“民权”即人民当权,民主自由。“民生”即丰衣足食,民强国富

  民族主义在当今中国已实现了。神州已基本统一,香港、澳门两颗东方明珠也完璧归赵。56个民族亲为兄弟,和睦相处。在世界上中国自立于民族之林,取得了与人口、国土相衬的大国地位。强加在中国身上的所有不平等条约都废除了,中国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

  民生方面,国民经济长足进步,人民生活大大提高,已由温饱进入小康。先生生前至为关心铁路建设,曾欲担任中国铁路总监,致力改善中国落后的铁路。现在中国铁路建设已位居世界前列,铁路里程比先生辞世时增长了数十倍,密如蛛网,遍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火车不但开进了贵州大山深处的苗山寨,就是世界屋脊西藏,也通了火车。先生曾设想在三峡建设水电站,如今“高峡出平湖”,三峡电站已大部建成发电,并傲立世界水电站之首。

  先生神灵有知,欣慰之余,“当惊世界殊。”

  先生是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的,穿过近八十年的时间隧道,从他石像严肃的面容中,我们仍感受到了这种意识的存在和深邃。中山陵的平面是警钟的形状,这也是吕彦直的设计图中标的主要原因。至今,我们仍感受到这警钟在呜响,“当,当……”震动着我们的心。

  民权,民主是中山先生一生关注的三个主要问题之一,他殚精竭虑,毕生为这个问题求解。可是这个解,至今也没有完好的求出。

  先生辞世后,他的得意门生蒋介石掌握了执控中华的权柄。可是他却变了面目,党同伐异,致使内战不绝,特务横行,使先生“联共,扶助工农”的愿望化为泡影。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与曹锟的贿选几近相同,只不过曹是用钱拉选票,蒋是用权谋拉选票。最后人们只好赠送他一个不光彩的称号:“独夫”。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指示部下也想葬在南京紫金山。可以想得到,中山先生是不会欢迎这个门生的。中山先生当年的另一个得意门生汪精卫也葬在了紫金山。汪精卫原名汪兆铭,参加辛亥革命后改名汪精卫,可见其少年壮志。革命初期他也确实闻名一时,模样风流倜傥,诗文书法也不错,又很英勇,几次参加暗杀清王朝政要。可是他变脸比蒋介石还厉害,一下子变成了日本人的走狗,二鬼子,成为中国最大的汉奸。连他当年的亲密战友蒋介石也对他恨之入骨,几次派人暗杀他。日本一投降,蒋介石就急忙电令将汪精卫的坟墓炸掉了。汪、蒋的变化是国民党的缩影。我曾去过广州黄花岗,那是七十二烈士殉难的地方,也埋葬着不少国民党早期志士。仔细阅读他们的墓碑,我的心灵深深震撼。他们的坚强意志、英勇壮举动天地、泣鬼神。可就是这样一个激扬蹈厉,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的政党,只二三十年就走向了末路,真是其衰也迅,其败也速。“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黄言培的担心由此而生。现在,列宁创立的布尔什维克党也同样命运,这个担心就更值得人们深思了。

  大陆解放后,中山先生关切的民主进程得以进行,但一波三折。十年“文化大革命”,就是对民主最大的摧残。先生在九泉之下看到这灰暗的一幕,一定痛心疾首,寝不安寐。改革开放后,民主进程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愿步伐能走得更快,更稳。

  民主进程也有传承。西方的现代民主就传承自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制。而中国是世界上封建制度最长的国家,缺乏的就是民主的基础。从中山陵翘首东望,可以隐约看到明孝陵的影子,这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坟墓。在明朝时期,西方已经开始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现代民主制度。而中国的封建专制仍然坚如磐石。朱元璋制订《大诰》、《大明律》,废除行使了千年的宰相制,“礼乐征伐皆出于君”,又组建锦衣卫特务组织,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制度。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自序中说:“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这种情形,在世界史中实属罕见,在中国历史中也以明代为甚。”两代开国巨人一山而眠,隔林相望,而一个是封建制度的巩固者,另一个是千年帝制的颠复人,不知他们在地下会不会相聚交谈,又会谈些什么。不过遥望规模巨大的明孝陵心情还是渐趋沉重,中国专制制度的历史沉积实在是太深厚了,以至当代其影响仍连绵不绝。想一想“四人帮”吧,他们设立的文网,对人民的监视和迫害,对民权的肆意摧残、践踏,比起朱元璋来毫不逊色。

  中山先生对于中国的民主进程有较完整的构想。这就是召开国民会议,以决定国家大事;实行五权宪法。以执行和监控权力。他要唤起民众,让他们参与国家管理,让他们监控国家权力。五权宪法吸收了中西方国家机器管理的经验,是行政、司法、立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各司其职,相互监督。这种分权的措施是有科学性的。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导向专制,而绝对的权力又会产生绝对的腐败。先生的设想是否完美,自有历史评说,但对后人是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只是经济的发达,人民生活的提高,更是民主的扩大,民权的增强。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山陵的色彩只有两色,白与青,白墙,白石阶,青琉璃瓦。这也符合先生的愿望。先生偏爱这两种颜色,国民党的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颜色都由这两色组成。昭昭白日,朗朗青天,象征着政治清明,权力廉洁。

  先生的一生也是这样行事的,他执掌过中华的权柄,但行止光明正大,绝不贪恋权力,几次为了国家大局放弃个人权力。他掌控过许多钱财,但却清正廉明,辞世时一清如洗,身无长物,除南洋华侨赠送的一座房屋外,没有任何遗产留给夫人和子女。先生目睹晚清王朝的严重腐败,深恶痛绝,一心把民国建成清明国家,这是他喜爱白、青两色的主要原因。可惜先生故去后,国民党后继之人没有对得起白青两色,治党治国日益腐败,最后国民党成了“刮民党”,失败与逃亡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不贪恋权力。他担任总司令率领军队打败殖民军解放国家后,一个将军曾劝说他登基做皇帝,他断然拒绝了,退休回家做平民。直至国民大会公开选举他做总统,他才出山。他担任总统后,也没有搞集权,而是建立起现代民主制度,保证了美国二百年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山先生旅居美国檀香山数年,华盛顿的做法和品质肯定对他有影响。

  大陆解放后,执政的共产党吸取历史教训,采取各种方法防治腐败,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腐败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不但存在,还很严重。世界上有一个研究腐败的组织,叫做“透明国际”,近期它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列出了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排在前列的是新西兰、丹麦、瑞典、芬兰、加拿大、挪威、新加坡、瑞士、荷兰等国家。报告中还列举了腐败很严重的国家,排在前列的是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肯尼亚、孟加拉等国。俄罗斯腐败也较严重,但还排在中国之后。看到这个报告,每个中国人内心都会很沉重。中山先生在天之灵看到这个报告,也会引起忧虑的。令人安慰的是,中国政府现在正在着力防治腐败。防治腐败的途径有多条,根本还是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加强人民对权力的监督,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朱元璋也曾严厉惩治过腐败,杀过不少贪官,但明王朝的腐败还是如洪决堤,一发不可收拾,这是封建制度使然,非帝王所能解决,何况绝大多数帝王本身就是最大的贪官。

  望着中山陵的青瓦、白墙,我又产生一个联想,这是大海和白帆的颜色,中山先生钟爱这两种颜色,是否因为他喜爱大海、白帆?中山先生旅居海外多年,经常乘船来往于海内外,并认真考察了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中国现代领袖人物中,他视野之开阔、思想之开放是首屈一指的。他对清王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弊病看得很清楚,也清楚看到现代发达国家没有一个不是面向世界,面向全球的。所以先生期望新的中国走向改革、对外开放。现在中国全面走向改革、开放,先生这个愿望实现了。中山陵就像是一只扬起白帆的船只,载着先生在大海中乘风破浪,随着祖国的改革开放一起远航。

  天色渐晚,该是返回的时候了,我慢慢走下中山陵。回望高高的白石阶,夕阳照耀下亮丽的青瓦,我在心中默默地说:告别了,中山陵,告别了,中山先生。我还会再来,我的思索也会继续……

标签: 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