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深仇大恨,乃是“哀!莫大于心死”!
此处的“哀”乃是“失望”!乃是“不满”!极度地对时局失望!极度地对大臣不满!
张居正死后不久,抱有各种目的,处于不同“帮派”的张居正的“反对派”们,空前“团结”,抱成一团,群起攻之,上书直言张居正的罪行的“奏章”,蜂拥而至,雪片般地“飞”到万历皇帝的御前。
在张居正羽翼下的万历小皇帝已长大成人,刚刚摆脱张居正“一手遮天”的万历皇帝,以雷霆手段,毫不留情地处置了尸骨未寒的张居正。
万历皇帝昭告天下:“污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撤销张居正太师头衔,褫夺张居正三个儿子的官职,先后两次抄家,严厉“追赃”。长子张敬修被逼自杀,弟弟和活着的两个儿子被充军,张居正也差点落了个剖棺戮尸的下场。
万历皇帝本想借着严厉处置死去的张居正,一箭双雕:既平“官愤”,又树皇家威严,从而“刷”自己的存在感。
然而,事与愿违。张居正的反动派们是大快人心了!但这些人们又开始对朝政指手画脚,喋喋不休。继任张居正的内阁首辅张四维,任职不久,就丁忧归乡,申时行又任职内阁首辅。
申时行:状元出身,才华横溢。受到张居正的赏识,逐渐被张居正提拔重用。按理他是张居正的“余党”,但他鉴于张居正的“教训”,在皇帝前,他唯唯诺诺,在大臣前又是一副面孔。实际上,他是一个“首鼠两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既无主见,也无能力,更无作为的人。特别是申时行入主文渊阁的这九年时间里的所作所为,和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相比,实在是过于平静,以至于有点波澜不惊,太过于平庸。“和稀泥”,明哲保身才是申时行最擅长的。
特别是万历皇帝在选定谁来当“接班人”上,申时行是这么做的:
万历皇帝前,明知皇帝偏爱三子朱常洵,申时行就说:“陛下,三皇子朱常洵聪慧仁孝,老臣支持您选立他为皇太子。”
在众臣面前,明知大臣们极力拥戴皇长子朱常洛,申时行就说:“各位臣公!老夫和你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决定恪守礼法,反对陛下废长立少。”
“立储”?这么一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申时行竟然两面讨好,毫无政治原则和个人操守。
如果说哪朝的言官“胆子”最大?哪代的文臣最不怕死?当属明朝万历年间及以后。他们坚持己见,面对皇权都毫不畏惧。在“立储”的问题上,大臣们再次“团结一致”,就是不同意立朱常洵为太子。
著名的“国本之争”,最终以万历皇帝失败而告终。万历皇帝在自己的臣子面前不得不低下了头!但是,万历皇帝最终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宣示自己的强烈不满和“报复”:
罢朝!
从此,大明帝国的朝堂上再难见到万历皇帝的身影和御言。
标签: 国本之争